1、下列加点的汉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伶俐(líng) 闲散(sàn) 木杆(gān) 挨挨挤挤(āi)
B. 称心(chēng) 懦弱(nuò) 希冀(jì) 花骨朵儿(gū duǒ’r)
C. 作坊(zuō) 莲蓬(peng) 遵循(xún) 间隙(xì)
D. 不禁(jīn) 撒谎(sǎ) 累计(lěi) 摊贩(fàn)
2、下面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濒(pín)临 羊圈(juàn) B. 弓弦(xián) 稚拙(zhuō)
C. 霎(chà)时 石缝(fèng) D. 降(xiáng)落 便(pián)宜
3、在《青蛙王子》的故事中,小公主的( )掉进了深水潭,是青蛙为她找到的,后来公主嫁给了青蛙王子。
A.钻石
B.金球
C.镜子
4、下列词语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掩耳盗铃
B.闻鸡起舞
C.滥竽充数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 。
(2)翠鸟能发现“机灵”的小鱼是因为它有: 。
(3)我们不再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因为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飞来是: 。
6、按要求写词语。
守株待兔(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 雅人四好:__________
红彤彤(ABB表示颜色)__________ 没精打采(描写神态)_________
7、看图猜成语。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
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
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
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
河流的话果然应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
整个让青苔铺满,
又让芦苇遮掩,
到头来完全枯干。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
它会逐渐磨灭;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
它就一无所为。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奔流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遵循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池子:享受安逸,抛开负重前行、忙忙碌碌的生活。
河流:抛弃安逸,永远不知疲倦地流动,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利益。
我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池子最后完全枯干,是因为它只享受安逸。( )
(2)池子是懒惰的,河流是勤奋的。我们要像河流那样做一个努力奋进的人,不能让懒惰消磨了我们的才能。( )
(3)最后一节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
10、粽子
每年端午节,妈妈总要给我包粽子。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你知道它包含几个顶角,几条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粽子用翠绿的芦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粽子不但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君王不采纳。后来君王沦丧,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民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老人们说吃粽子时,可要学习屈原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是的,每逢端午节,人们怎么会忘记伟大的诗人屈原呢?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圈一圈。
【2】读第2、3、4自然段,这几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写粽子的。
【3】用横线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个句子把 比作 。
【4】简要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童心觅春。
春天在哪里
微风轻轻地吹过脸颊,暖暖的,柔柔的,我们相约去寻找春天。
草地上,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探出了头,一丛丛,一片片,“芳草碧连天”,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块碧绿的绒毯。一簇簇黄色的迎春花在枝头怒放,引得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山脚下,柳树姑娘垂下了细细长长的辫子,柳丝从枝头垂到地面,竖起一挂纤巧的瀑布,让我不禁想到贺知章的诗句:“ , ”。杨树姐姐也不甘落后,她的枝头挂满了一个个小铃铛,一阵风吹过,他们便哗哗地落了一地。我随手捡起一个,偷偷地放到了小伙伴的脖子上。“哈哈,你脖子上有条毛毛虫!”看到小伙伴惊慌失措的样子,我笑得前仰后合。
抬眼向小山望去,山的颜色,是刚刚浸染过的绿,苍翠的岭头上,几株清新的树,不知是不是因为刚刚被春雨洗礼过的原因,在绸缎一样明净的天空下,连叶子都透着新生的青嫩。桃花都开了,像一片云霞,点缀在绿树中,像给小山穿上了花裙子。
“忙趁东风放纸鸢”,田野上,小朋友们奔跑着,嬉闹着,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天上的风筝渐渐地多起来,一起汇报着春的消息。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2】小作者都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写出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划线句子,发挥想象,写出你想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大哥,他出多少斤山芋请你背他?”“千斤。”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多音字组词。
背:bēi(___) bèi(___) 扇:shān(___) shàn(___)
【2】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_______说的。
【3】请你在下列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文章标题,在括号里打“√”。
A.毛驴和老山羊( )
B.老山羊和牛大哥( )
C.毛驴和牛大哥( )
【4】“十斤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牛大哥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驴听了牛大哥的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便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这里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到城里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了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待”有三种解释,“迫不及待”的“待”意思是( )
A.等,等候
B.对待
C.将,要
【2】“我”有那种尴尬和狼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分别是谁为谁投币?
三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来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着重刻画了一位热心帮“我”投币的老太太,下面句子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选择相应的选项。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1)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 _____
(2)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_____
(3)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 ______
【5】你怎么理解文章题目“心底盛开一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 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条款(kuǎn kǎn) 绸缎(cóu chóu)
耳膜(mé mó) 瞎子(xiā xā)
【2】给多音字组词。
折zhé_____zhē_____shé_____
【3】为什么作者认为“花大姐”是个“好名字”?请结合全文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春天的拜访
叽叽,喳喳,学着小鸟的鸣叫,学着小鸟的歌唱。
春天,我们走进树林。
去拜访野花,去拜访草叶上的雨滴,去拜访新发的嫩芽,去拜访小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包括我们自己。
姑娘们采了多少野花啊,美丽的花冠,把她们打扮成林中公主。
我们不但喜欢采花,我们还喜欢小鸟。
这片芬芳的树林,住着许多小鸟。
有鹧鸪,有斑鸠,有杜鹃和画眉,还有栀子花雀,有布谷鸟和山喳子……
鸟儿们在这里捉虫,在这里唱歌。它们用歌声和飞翔传递友谊,传递树叶和花朵的悄悄话,传递树林里的故事。
看见我们,鸟儿们还有些害怕。它们飞到高高的树枝上,躲藏了起来。哦!朋友们,你们错了,我们不再是淘气包,我们不会再捕捉你们了。看!我们带来了什么?
草编的鸟巢!木制的小屋!
喜欢这些礼物吗?盼望你们多下蛋,多孵鸟宝宝。
快来看看你们的新居吧!鸟巢编得多么精细,又柔软又暖和。木制的小屋来自童话王国。
叽叽,喳喳,我们和小鸟声声呼应了。
【1】“叽叽”“喳喳”是小鸟的叫声,请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声音的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我们”在树林里拜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4】“我们”以前做了什么使得小鸟躲了起来?这次“我们”给小鸟带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16、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1.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
2.我难道能用五星红旗换面包吗?(改为陈述句)
3.“他见我醒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老板“竖起大拇指”的动作体现他对我的( )
A.称赞与敬佩 B.否定与不屑
17、照例子,围绕给出的句子写一写。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你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呢?请想一想,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明明以经两天没来学校了,晚上,老师到他家去看望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爷爷送我一副画,我把它贴在墙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悟空本事真大,能腾云架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说明天要去春游,同学们个个兴高彩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大小小的礁屿星罗旗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我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约在6500万年前,这种动物突然神秘地消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让他几乎差不多失去了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你的同学中,有没有“小书虫”?有没有“昆虫迷”?有没有“百度先生”?或者还有“小喇叭”“好哭鬼”“零食大王”,这次写作就写一写你身边那些有特点的同学。
要求:1.以人物特点的词语为题目,字数300字左右。
2.把人物的特点写详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