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B.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C.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
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绰(chuò cuò) 纳(nà nèi) 淇(qī qí )
沮(jǔ qiè ) 访( fāng fǎng) 暂(zǎn zàn)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寺桃花始盛开
B.蔡伦——东汉——改进造纸术
C.杜牧——《元日》——春风送暖人屠苏
D.法布尔——《昆虫记》——蜜蜂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眺望——( ) 微风——( ) 坠落——( ) 温暖——( )
燃烧——( ) 遥远——( ) 兴趣——( ) 喜欢——( )
6、我能仿照例子填
例:河水(清澈) 例:承认(错误)
空气( ) 祝贺( )
天空( ) 开凿( )
人烟( ) 搜集( )
7、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欣赏—( )( )
骄傲—( )( )
懦弱—( )( )
匀称—( )( )
8、看拼音,写词语。
zī shì jīng yàn wēi wǔ féi zào pào
kuā jiǎng xíng zhuàng huān yíng huǒ shāo yún
9、主题感悟。
充满快乐的童年之画《童年的水墨画》 。
【1】《童年的水墨画》给我们呈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 )
A.童年可以到各种各样的地方去玩。
B.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一句把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山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A. 蘑菇 B. 斗笠 C. 孩子们
10、课外阅读
镇定的女主人
在印度,一天,有一位太太请客。大家围着桌子坐着,一面吃喝,一面说笑。忽然女主人把女佣人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女佣人听了脸色发白,急忙跑了出来。
不一会儿,女佣人端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了阳台上。客人都觉得很奇怪,可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又过了一会儿,女佣人把阳台的门紧紧关住,大声地吐了口气。女主人说:“好了,现在大家都安全了。”
客人问女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刚才我们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不过,我现在已经把它关在门外了。”
客人都吓了一跳。女主人说:“眼镜蛇来的时候,我不敢惊动它,也不敢告诉你们,只好假装没有事。因为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所以我让人把一碗热牛奶放在阳台上。它一闻到牛奶味,就会跟去。女佣人看见眼镜蛇到阳台上去喝牛奶,就马上把门关起来了。”
一位客人说:“你怎么知道眼镜蛇就在桌子底下的?”她说:“我能不知道吗?眼镜蛇就盘在我的脚上呀!”
另一位客人说:“你为什么不喊我们帮忙呢?”她说:“我一喊,你们必定会慌乱起来。大家一动,蛇受了惊,只要咬一口,我的命就完了。”
大家听了,都很佩服女主人的镇定。
【1】读准下面带点的多音字,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假装(jià jiǎ) 吓一跳(xià hè)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镇定:____
(1)压;抑制。(2)安定。(3)较大的市集。(4)把守、防守。(5)用冰等使东西凉。
佩服:____
(1)佩带。(2)古代系在衣服上的装饰品。(3)敬佩,服气。
慌乱:_____
(1)没有条理。(2)不安宁。(3)随意、任意。(4)战争、骚乱
【3】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
(1)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吩咐______ 急忙_____ 奇怪_____
(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安全_____ 镇定_____ 关闭_____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女主人叫来了女佣人。
女主人把女佣人叫来了。
(1)大雪笼罩了山川、田野和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佣人关紧了大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听了女主人的吩咐,女佣人端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了客厅,把牛奶放在阳台上。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它_____。女佣人____,就马上把门关起来。这时,女主人说:“___________。”
11、阅读
晚宴后的演奏会
①这时已经是夏季的尾声了,正是一年里全世界的蟋蟀最喜欢的季节。今年夏天,柴斯特在纽约,当然不像往年那样常常鸣叫,但是今晚它可是要尽情地演奏了。它想到故乡的那片草原和那根树桩,那条小溪以及那棵老柳树。 于是,乐音就这么从它的翅膀底下如流水般地溢出,充满了整个报摊。
②等到它演奏完了,塔克和亨利都热情地为它鼓掌,向它道贺。“再为我们表演些我们熟悉的曲子吧!” 亨利提议道。
③“嗯,这我就不知道能不能办到了,”柴斯特说,“我的歌向来都是自己作曲的。”
④“听听收音机,演奏一些那里面播放的曲子。”亨利说,把声音开得更大了些。
⑤柴斯特微微地歪着头倾听,收音机里正播放着《蓝色多瑙河》的华尔兹舞曲。当它听熟了那个曲调,记住了,就开始和着收音机里的音乐,一起演奏了起来,而且拉得毫无瑕疵,完美极了!这只蟋蟀真是个天生的音乐家,它不但马上学会了那个调子,更合人惊讶的是,短短的几分钟里,它已经创出了变调,在保留华尔兹节奏的情况下,重新旭曲子组织改造了一番。 它还发现,只要把翅膀倾斜一些,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让乐音变高或变低。
【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__ 》。柴斯特演奏的第一首塔克和亨利热器的曲子 是____
【2】读第①自然段时,我们知道柴斯特演奏的乐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是( )。
A. 得意地腰示演奏天赋 B. 对朋友们的感情 C. 对家乡的思念
【3】“乐音就这么从它的翅膀底下如流水般地溢出,充满了整个报摊。”这里把 _________比 作 _________, 形 容 柴 斯 特 的 演 奏 十 分__________。
【4】从文中画“ ”句子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
【5】凭看绝妙的音乐天赋,柴斯特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这时,它却选择要离开纽约回到家乡康涅狄格州。联系整本书,你会支持它的决定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①“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②“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③□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1】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2】“翻来覆去”一词中,有两个字意思相近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意思相反________—________。下列词语中与这个词结构相同的是______
A.开天辟地 B.七上八下 C.今非昔比 D.千变万化
【3】朗读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时,句①应该用____________的语气,句②应该用____________的语气,句③应该用_______的语气。
【4】从文中“_________”一词可以感受到,陶罐对待铁罐的态度是非常友善的。“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是因为_____________。
【5】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A.陶罐完美无缺,而铁罐一无是处。
B.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C.看不起别人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D.陶罐比铁罐保存的时间更长,所以更有价值。
13、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盛在荷叶上的露珠,在微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滚动。槐花落在荷叶上,露珠就更加起劲地跳跃起来。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
【2】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这里是把_____当作_____来写的。
14、读下面的话,然后回答问题。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 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这段共有 句话。
(2)这段按 顺序,依次写了 、 和 的羽毛。
(3)这段话的意思是(用本段中一句话概括):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三。他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又很苦恼,总担心别人把银子偷去,不知藏到哪里才保险。
想了好久,张三决定把三百两银子藏在一只小箱子里,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但是,又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妥当,万一小偷将银子和箱子一起偷走怎么办呢?他越想越不放心,感到屋子里简直找不到藏银子的安全地方。
后来,张三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趁着黑夜在房后墙脚下挖一个坑,悄悄地把银子埋在坑里。但是,他仍然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个地方埋了银子。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他在一张纸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把纸贴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他觉得这下总算安全了,就放心地去睡觉了。
张三的一举一动,都被隔壁邻居王二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半夜,张三睡熟以后,王二就去屋后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偷走了。
王二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于是灵机一动,也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醒目的大字。
【1】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张三和王二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判断哪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妈妈将积攒的五万元钱存进银行,并给自己办的银行卡设了密码。(____)
②下课时,贝贝没有经过朵朵同意就看了朵朵新买的《寓言故事》。放学后,贝贝告诉朵朵,自己并没有看她的《寓言故事》。(____)
③冬冬把自己给环保组织捐款的小秘密告诉了好朋友文文,并请文文为自己保守这个秘密。(____)
1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它有什么好处?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时间在树叶上写下了许多故事。(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留在树上的柿子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柿子又大又红,不摘岂不可惜?(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常带着弟弟捉纺织娘到芦苇丛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给句子中加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1.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_______)
2.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_______)
3.我家的书橱里有一只精美的布盒子。 (_______)
4.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 (_______)
1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①小虾有一幅钳子。
②龙一鸣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一顶黄色的帽子。
③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茄子、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④早上,奶奶买回了母鸡一只。
⑤燕子有一双翅膀剪刀似的。
20、判断下列句子的病因并修改句子。
A.成分残缺 B.搭配不当 C.语义重复
D.前后矛盾 E.用词不当 F.语序不当
1.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考古学家发现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句子病因:(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
风貌。
句子病因:(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句子病因:(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说话算数的孩子。
句子病因:(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人都各具特点,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你最熟悉的人,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个词语?会浮现出谁的身影呢?请选择一个人写一写。
注意:题目自拟,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