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时间赛跑》一文告诉我们( )
A.一时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2、下列词语中,均互为近义词或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协助——帮助 依然——居然
B.精致——精美 惊奇——惊讶
C.特殊——普通 祝愿——祝福
D.犹豫——坚定 清晰——清楚
3、下面是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 ②古稀 ③不惑 ④知命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4、革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
A.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 B.改变; C.开除;
(1)王军工作时的惰性严重,被公司革职了。( )
(2)这是一块儿上等的皮革。( )
(3)张亮从监狱出来后,洗心革面,脚踏实地,终于成了一名企业家。( )
5、比一比,组词。
奏( ) 掠( ) 佛( ) 卷( )
凑( ) 惊( ) 拂( ) 倦( )
6、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称 chèn________ chēng________ chèng________
禁 jīn________ jìn________
撒 sā________ sǎ________
挣 zhèng________ zhēng________
7、照样子,写词语。
无忧无虑(ABAC式):
_____ _____ ______
忙忙碌碌(AABB式):
_____ _____ ______
8、看拼音写字词,把字写端正美观。
hén 迹莲peng
chuàng
举
shè会jiā
节新桃旧fú
jù集仿fú
gēng
田
舞dǎo 惠chóng
形态各yì
dài 价骄ào
池táng
小xīzhì huì
xīn shǎng
9、例文引路。
材料一:蜜蜂靠什么发声
蜜蜂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小昆虫。无论是鲜花丛中,还是林中草地,到处都有它们那黄黑相间的身影,伴随着“嗡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在学校,我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声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从而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妈妈为我买了《十万个为什么》,从这本书里我也发现了类似的说法。权威专家都认为: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由此看来,蜜蜂之所以能发出声音,完全是由于它那对透明的小翅膀。但我认为,蜜蜂就像所有有发声器官的动物一样,它也拥有自己的发声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难道书上的说法就没有错误的时候?我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实验和研究。我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能听到蜜蜂的叫声;剪去蜜蜂的双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我用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实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声器官,我干脆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个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如果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我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因此,我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1】作者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
【2】权威专家都认为蜜蜂是______________而发声的,而“我”却认为蜜蜂也拥有自己的____________。
【3】“我”用胶水粘住蜜蜂的翅膀或剪去蜜蜂的双翅,结果蜜蜂____________,这说明了蜜蜂发声________靠翅膀振动。
【4】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反复验证,发现蜜蜂的发声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分别画出2、3、4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10、选一选
宋代的皇帝赵佶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令画师们作画。下面这四幅图: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
第二幅:一座深山。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
我觉得第( )幅最合适,因为( )。
(第一幅表示深山有古寺,第二幅表示深山无古寺,第三幅表示深山露古寺,第四幅才表示深山藏古寺。)
11、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1】文段中引号表示( )
A.特定称谓 B.直接引用 C.否定或讽刺
【2】“顶”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段内容,把“土蚂蚱”的昆虫备忘录补充完整。再观察另外一种昆虫,为它制作昆虫备忘录。
名称:土蚂蚱
外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
昆虫备忘录
名称:_______________
外形特点:_______________
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练习。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
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拣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的碗里,剩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
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名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喜欢吃鱼头。”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伢呀,你吃。”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吃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1.妈妈真的喜欢吃鱼头吗?为什么?
2.在下面的( )里填进一个字。
妈妈把鱼肉( )进外婆的碗里。外婆慢慢( )去几根大刺,( )进我碗里。然后用没牙的嘴( )鱼头,不时( )出一根根小刺。
3.读一读写外婆的这一段,外婆说的两句话让你懂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勤奋的李绅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穷。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颖,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寺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柏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没有字的佛经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一边读一边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这首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成功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劳作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几十次的修改,才写成了《悯农》。他写《悯农》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全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都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小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火眼金睛,为加点字注音。
好学_____ 好人_____ 辛苦__________ 幸福_____
【2】词语训练营。
“千锤百炼”一般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也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在文中比喻__________。
【3】朗读出第四段中表示“千锤百炼”的语句。
【4】“字字皆辛苦”的意思是_______,文中最能表现“字字皆辛苦”的一处细节描写的语句是_______。
【5】李绅写《悯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橡胶树给地球装上了轮子
①你知道汽车轮胎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是橡胶。橡胶从哪来的呢?天然橡胶来自于自然。自然界含有橡胶的植物多达2000种,目前已经从500种里提取到了橡胶。把蒲公英的杆掐断,里面会分泌白色的液体,用手摸一摸,感觉黏糊糊,这就是橡胶。杜仲树的种子、树叶、树皮里都可以提胶。这些植物胶产量比较低,真正能满足世界工业乳源需要的另有其物,这就是三叶橡胶树。三叶橡胶树,简称橡胶树。与其他含胶植物相比,它具有两大优势:一是树木高大,含胶量多;二是寿命长,一棵树可以持续不断为人类提供橡胶长达三、四十年。
②这个生活在密林深处的橡胶树是如何让世界知道的呢?一千多年前,橡胶树默默地生长在南美洲亚马逊的密林深处,树皮被割破以后,白色的乳胶会一滴一滴地往下淌,就像眼泪一样,所以,在古印第安语中它被称作“会哭的树”。古印第安人已经学会用原始的办法提胶并制作产品,比如玩的弹力球,有弹性的瓶子。
③欧洲人是怎样认识、利用橡胶的呢?这得归功于哥伦布。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把印第安人玩的这个橡胶球带回了欧洲,让欧洲人知道了橡胶这种材料。后来,美国的发明家开发出了橡胶硫化技术,克服了橡胶制品冷天变硬、热天变软的毛病。这个技术大大拓展了橡胶的应用范围。英国兽医邓禄普在1888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空心轮胎。很快,橡胶轮胎受到人们喜欢,6年后,世界上第一辆使用充气轮胎的汽车问世。从此,橡胶工业登上了世界舞台,开始转动世界。
④现在,没有一种原材料像橡胶这样,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居日用品到体育娱乐制品,从医疗领域到军事工业,随处可见橡胶制品的影子。橡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1】读第①②自然段,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
第①自然段拿蒲公英、______________与三叶橡胶树作对比,告诉读者三叶橡胶树______________、可以持续不断为人类提供橡胶三四十年,能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自然段告诉我们,是______________人发现了三叶橡胶树可以提胶,并利用了提取的橡胶。
【2】第③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先思考,再填空。
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意思,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橡胶轮胎的研制和运用,使用充气轮胎的汽车问世,最后写橡胶工业开始转动世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就这样,这一段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了。
【3】对题目“橡胶树给地球装上了轮子”有下列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打上“√”。
①橡胶应用广泛,特别是橡胶轮胎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地球上人类社会的进步。 ( )
②装上轮子就会走得更快,橡胶树提供的橡胶快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 )
③橡胶树给地球装上了轮子,是一种形象地说法,意思说橡胶树带来的橡胶工业使地球上的人类生活获得了较快的改变和发展。 ( )
1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我三岁时,父亲去世,我便踏着母亲的泪水走进了幼儿园。在这期间,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终生难忘。小时候我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记不清多少个风雨如 晦的夜晚,我高烧不退,是亲爱的母亲让我穿的暖暖的,然后背上我走出家门,一步一步向医院走去。在幽幽的月光下,望着她那慈祥的面孔,我能不心潮起伏吗?
渐渐地,我长大了,终于迈进了小学的大门。上一二年级时,母亲天天接送我上学,满眼热泪看着我欢快地跑进教室后,她才满意地离去。
岁月悠悠,她走过的路已无法计算,其中的艰辛不难想象。在漫天的雪花下,望着她那远去的背影,我能不思绪万千吗?
在我步履蹒跚走过的十个春夏秋冬中,母亲倾注了多少爱心,无法计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想法很多。 (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示母亲对女儿的关系十分周到的词语是( )
A.无微不至 B.体弱多病 C.思绪万千 D.心潮起伏
【3】与“我能不思绪万千吗?”的意思不同的句子是( )
A.我思绪万千 B.我不能不思绪万千 C.我怎么能思绪万千
【4】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6、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就能钓到鱼呢。
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都跟在我身边。
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泛起了波纹池水层层(连词成句,并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的角被树枝挂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豆豆喜欢看这部动画片格外。(修改病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用加点词写向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美好的品质就像鲜花一样,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灿烂。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让我们佩服,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他(她)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面的一段话,并抄写下来。
课堂上,黄老师请龙一鸣讲“守株待兔”的故事,他上台已后讲得很生动。同学们专心地听着,他讲完刚一,黄老师首先第一个鼓掌,同学们也跟着发出激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在张老师的帮助下,我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约在6500万年前,这种动物突然神秘地消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件事让他几乎差不多失去了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一定做过许多梦吧?选一个你记得最清楚的写下来,注意要把梦的内容写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