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东营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读图,字母A、B表示的海域分别是 (   )

    A. 太平洋、日本海   B. 日本海、太平洋   C. 东海、太平洋   D. 黄海、日本海

     

  • 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山区适合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C.地势西低东高,有利于大河滚滚向东流

    D.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北方干旱区大力发展林业

    B. 北方干旱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C. 南方山地、丘陵大力发展畜牧业

    D. 在河、湖众多的长江流域地区发展渔业

  • 4、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多开挖排水渠道

    B.在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C.加高加固堤坝

    D.在下游修筑梯田

  • 5、下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组合错误的是(  

    A.藏族-西藏自治区

    B.高山族-台湾省

    C.傣族-云南省

    D.朝鲜族-山东省

  • 6、下列有关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B.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人口政策

    C.今后我国将放松计划生育工作 D.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 7、下列山脉位于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  )

    A.长白山

    B.武夷山

    C.祁连山

    D.天山

  • 8、被称为“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的地区分别是(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B.华北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四川盆地

    D.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平原

  • 9、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土地

    D.铁矿

  • 10、读我国耕地、水资源、人口比重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地多人多,水资源充足

    B.我国南方地少人多,水资源短缺

    C.我国北方地多人少,水资源短缺

    D.我国北方地多人少,水资源充足

  • 11、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与俄罗斯接壤的一组是( )

    A.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B.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C.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D.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

  • 12、有四位同学分别介绍下图中序号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特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行政区简称皖,有7个邻省,行政中心是太原

    B.②行政区濒临渤海和黄海,行政中心在济南

    C.③行政区东靠安徽省、西接湖南省

    D.④、⑤、⑥行政区都在黄河沿岸

  • 1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是(     

    A.1000万千米²

    B.960多万千米²

    C.900万千米²

    D.1200万千米²

  • 1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们平凉市属于(  

    A.热带、半湿润地区

    B.热带、湿润地区

    C.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D.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 15、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以下小题。

    【1】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污染

    D.水土流失

    【2】解决该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   

    A.植树种草

    B.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C.大力发展畜牧业

    D.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

  • 16、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具

     

  • 17、读中国行政区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中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位于东半球

    B.中国位于西半球

    C.中国位于亚洲东南部

    D.中国西临太平洋

    【2】我国某一旅游胜地,有晾制葡萄干的 “荫房”、美味可口的烤羊肉串、规模宏大的坎儿井……该旅游胜地所在省区是图中的(          

    A.A——内蒙古自治区

    B.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C——四川

    D.D——江西

    【3】下列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①是印度洋

    B.②是天山

    C.③塔里木河

    D.④崇明岛

  • 18、今年6月以来,我国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给人民财产带来了很大损失。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B.冬季风不稳定

    C.围湖造田现象突出

    D.夏季风不稳定

  • 19、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哪一线分布的(     

    A.一、二阶梯分界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秦岭-淮河一线

    D.1月0℃等温线

  • 20、下列铁路干线中,属于东西方向的是(  )

    A. 京沪线、沪杭线   B. 京九线、陇海线   C. 陇海线、京包线   D. 兰新线、京广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我国的三大岛屿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 、崇明岛。

  • 22、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是________,夏季最冷的地方是________。

     

  • 23、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A.中国地区   B.日本   C.美国   D.中国台湾

     

  • 24、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

  • 25、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

  • 26、填下表

  • 27、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____等。

  • 28、填空题。

    50000吨花岗石板材从大连出口到日本,最佳运输方式是  

     

  • 29、我国仅有的两大世界性自由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读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来看,因其适宜温和湿润的________,丰富的________,肥沃的________,平坦的   ,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2)位于B地区东南面的国家印度,目前人口居世界第   位,为 (“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我国和印度的合作,称作“ ”。

    (3)C地区通用的语言为 ,该地区人种的体质特征是   。(回答两点即可)

     

  • 32、读下图中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分布图。

    线路格局:以北京为中心,构成大致呈五纵、三横基本框架。

    (1)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 A   线B 线C   线、D焦柳线、E宝成-成昆线、京哈—沈大线。

    (2)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①   线,②   线,③   线。

    (3)主要铁路枢纽:b ,e ,f ,g  

     

  • 33、某地理兴趣小组同学开展水土流失的探究实验。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实践主题】水土流失的探究实验

    【实践资料】

    资料一:图为实验装置示意图,表1为实验结果。四次实验中只有表1中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

    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结果

    实验组

    坡面坡度(°)

    降水强度(mm/h)

    收集盘中的泥沙量(g)

    实验甲

    15

    2

    10

    实验乙

    25

    2

    25

    实验丙

    15

    1

    5

    实验丁

    25

    1

    12

    (1)阅读资料一,判断甲、乙、丙、丁四次实验结果中,泥沙收集盘中泥沙量最大的是实验____,实验结果说明:水土流失跟坡面坡度和____有关系。

    资料二:

    龙门气候资料图

    (2)根据实验结果和资料二黄河中游龙门的气候资料图,判断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季。

    资料三:

    黄河流域示意图和“地上河”示意图

    (3)根据资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地上河”出现在图中的____(①/②)河段。因为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____(加快/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地上河”。针对这一问题,请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____

  • 34、读下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高原的_______________山,干流呈巨大的____________字形,曲折东流,注入_________海。

    2治理黄河的关键是在中游开展工作。

    3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________平原,__________高原。

    4图中A.B、C三点中,表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的是______________。

    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 35、读图回答.

    (1)A、B两处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有C   季风和D   季风.

    (3)根据我国降水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处,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处.

    (4)受夏季风影响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5)受夏季风强弱影响,我国容易发生的灾害是    

    (6)④所在的温度带是  

    (7)①所在的干湿地区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