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妈妈和鲍雷伊搬到了加州中部海岸边的( )。
A. 贝克镇 B. 俄亥俄州 C. 海林镇
2、《男生贾里》中硬派女生是( )
A.贾梅 B.林晓梅
C.杜小杜 D.林萍
3、与端午节无关的习俗是( )
A.插艾叶
B.插茱萸
C.吃粽子
D.赛龙舟
4、照样子,组新字。
钅 银 亻
冫 囗
忄 扌
5、形近字组词。
拂(_______) 站(_______) 掠(_______)
佛(_______) 沾(_______) 凉(_______)
形(_______) 幅(_______) 笼(_______)
刑(_______) 福(_______) 拢(_______)
6、我会拼写。
rónɡ huà(____) wū hēi(____) jiāo ào(____) zhì huì(____)
tònɡ kuài(____) wěi dà (____) xiào liǎn(____) mì fènɡ(____)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源源(______) 津津(______) 依依(______)
(____)忧(____)虑 (____)边(____)际 (____)言(____)语
我发现第一行的词语是AABC式结构的词语,我积累了许多这样的词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行的词语是ABAC式结构的词语,我积累的这样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咏柳》(7分)
咏 柳 作者:( )
, 。
, 。
9、联系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纸的发明》
【1】结合短文内容解释“经验”和“传承”的含义。
经验:_______ 传承_______
【2】完成蔡伦造纸的流程图。
剪碎或切断→______→______→______→晒
【3】蔡伦改进造纸的方法会传承下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古人看书需要用车拉,形容一个人学问高可用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原因是当时的书用竹简制作,很笨重。后来蔡伦发明了纸,这种纸既______又好用,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我国四大发明除造纸术以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0、课外阅读。
麻雀
冯骥才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为“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 必需)的本领。你看,所有的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毎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锋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有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阴谋 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的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敢 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一两块砖的洞眼儿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了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温暖)。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风雨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长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尖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家畜)。
【1】填空。
“贼”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偷东西的人;②做大坏事的人;③邪的,不正派的。“贼头贼脑”中的“贼”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3】画线句子是________句,将它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一个过渡句。
【5】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大多数鸟儿”的生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麻雀”的生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麻雀的精明”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多选)
A.有可驯服性
B.心眼儿多
C.时时提防人
D.筑巢的地方又高又远又险
【7】文章用“‖”分成了两个部分,写出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题。
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biāo)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1. 改正词中的错别字。
付近( ) 宾官( ) 成恳( ) 幕色( )
猜侧( ) 非州( ) 沉列( ) 清晰可辩( )
2. 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摊点里陈列( )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 ),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 )地挑选。
3.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为什么犹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少年送我一个小木雕为什么不要我的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卖木雕的少年送出的仅仅是木雕吗?“我”收下的仅仅是木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范文引路,比较写法。
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几十千克的箭竹呢。
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寻找食物去了……
性情温和的大熊猫与它的邻居小熊猫、金丝猴、青鹿等都能和睦相处,但有时候它又很淘气。它趁人们不在家的时候,溜进去偷吃食物,还把勺子扔得远远的,把锅挂在树枝上。大熊猫平时看起来稳重好静,似乎有些迟钝,但当敌人来犯时,它却能灵活敏捷地攀上树枝。
大熊猫以它那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1】这篇文章和上文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篇文章和上文的人称不同,这篇文章采用的是第三人称。
B.这篇文章在介绍大熊猫的外形时,没有用修辞。
C.这篇文章介绍了大熊猫吃东西时的样子,上文没有。
【2】下列关于大熊猫的习性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食量不大。
B.大熊猫喝水时先刨一个小水洼再喝水。
C.大熊猫非常温顺,一点也不淘气。
【3】为什么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大熊猫?用“____”画出答案。大家都亲切地称大熊猫为“________”。
【4】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新来的看门狗
尼尔斯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他怎么也睡不着。“我得去找一点吃的。”尼尔斯划着一块漂浮在水面的小木板慢慢靠近岸边。他刚上岸还没站稳脚步,忽然听到一阵响声。他顺着声音看去,发现几米开外的一个大窝里有一只正在睡觉的母天鹅,又看到一只狐狸正蹑(niè)手蹑脚地准备走近母天鹅的窝。尼尔斯忘了刚刚天鹅对他的傲慢无礼,连声大喊:“天鹅!快起来!危险!狐狸来啦!”
天鹅站起来,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狐狸本可以(扑上 跑过)去,可他却掉转头向尼尔斯奔过来。尼尔斯定睛一看,真是冤家路窄,是狐狸斯密尔,赶紧拔腿就跑。
前面不远处有两个干完活正准备回家的男人,尼尔斯拼命跑过去,紧跟在他们身边,狐狸(紧随不舍 依依不舍),离他们有三两步远,但却不敢凑近。
两个男人什么也没有注意到,他们一路闲谈,很快走进了一家农舍。尼尔斯跟着两个人来到屋门前,正打算进去,一只看门的长毛大狗,突然从窝里蹿(cuān)出来欢迎主人。尼尔斯一下子就改变了主意。当两个男人把门关上以后,尼尔斯主动和狗打招呼:“你好,我叫大拇指,听说过吗?”
当狗看清楚他的时候,惊奇地愣住了,说:“原来是你,早听麻雀议论过,你人不大,办的好事可不少。”
尼尔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可别这么说,现在我特别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后面有一只狐狸正在追我呢!”
“哦,我已经闻到狐狸的味儿了。”看门狗说:“有我在,他敢!”
“我有个主意,你能帮帮我吗?”说完,尼尔斯和看门狗一起(闯 钻)进了狗窝,小声地商量起来。
过了一会儿,狐狸从房子拐角处(探 伸)出了脑袋,他看看四周一片静悄悄的,就慢慢地靠近了狗窝,他知道尼尔斯就在里面。
他盘算着怎样才能把大拇指引出来,忽然看见看门狗把头从窝里伸出来,大声狂叫:“滚远点,臭狐狸!小心我咬死你!”
狐狸冷笑着说:“你行吗?我知道你拴着链(liàn)子呢。有本事,你过来!”他还故意把身子往前凑了凑。
“哼,小心点!”看门狗边叫边纵身往前一个长蹿,一下子就把狐狸扑倒了。原来,看门狗脖子上的锁链早已经被尼尔斯解开了。
狐狸吓晕了,躺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看门狗叼起他的后脖颈拖到窝边。尼尔斯拿起锁链在狐狸脖子上绕了两圈,把他牢牢地拴住了。尼尔斯对着狐狸说:“从现在起,你就得做一只忠实的看门狗了。”
——节选自《骑鹅旅行记》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标出正确的字词。
狐狸本可以(扑上 跑过)去 (闯 钻)进了狗窝
狐狸(紧随不舍 依依不舍) (探 伸)出了脑袋
【2】独自寻找食物的尼尔斯发现天鹅有危险,急忙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他想到一个主意,并且得到了______________的帮助,抓住了_______________。
【3】从“尼尔斯定睛一看,真是冤家路窄,是狐狸斯密尔,赶紧拔腿就跑”一句,可以看出他们以前__________________
【4】长毛狗以前没见过尼尔斯却知道他,还愿意帮助他,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看门狗说:“有我在,他敢!”
(1)加点的句子要读出(疑问 肯定)的语气。(在正确答案下画“√”)
(2)看门狗的意思是
【6】“尼尔斯和看门狗一起进了狗窝,小声地商量起来。”你觉得他们会商量些什么?请把你的猜测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喜欢尼尔斯吗?为什么?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简要地写在下面。(最少要写出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爱草莓
①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吃西瓜,有的人喜欢吃菠萝。你知道我最爱吃的是什么吗?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②它呀,是陀螺形的,有点儿像一颗晶莹的鸡心。它全身上下布满了一粒粒小籽,仿佛是衣服上的小纽扣。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头上的那顶“阴凉帽”——叶子。它好似一位娇美的小姑娘,害羞地躲在一顶绿伞下不敢露面。样子多么惹人喜爱啊!
③它的颜色十分漂亮。它浑身鲜红鲜红的,很讨人喜爱。一粒粒绿色的“小纽扣”——草莓籽仿佛是镶嵌在红衣服上的一颗颗珍珠。有句成语叫“万绿丛中一点红”,可它却是“万红丛中点点绿”,多么美丽啊!
④人们之所以称它为“水果之王”,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味道鲜美。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拿来一大碗,我挑了一颗,轻轻咬开它,顿时,一股清甜的汁水流入心房。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味美的水果,高兴极了,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⑤现在你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了吧!对,我最爱草莓!
【1】第②自然段整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莓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
【2】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
第②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_______
①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②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③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发。”
【1】如果想给本文取一个题目,你觉得最合适的是:( )
A.小雨滴 B.滴水穿石 C.了不起的小雨滴 D.雨滴打窝
【2】文中划线句子“我没理会”,为什么我不理会爸爸呢?( )
A.我觉得爸爸烦,故意不理他。
B.我没有听到爸爸和我说话。
C.我看雨看得入神,也发现了奇妙的东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D.上面三种解释都对。
【3】“我”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为什么要“故意”地发问?( )
A.他觉得我不爱思考,故意为难我。
B.他想让我再去观察那些水窝。
C.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我才发现这一现象,爸爸很生气,所以故意考考我。
D.他是想引起我对“滴水穿石”的思考。
【5】你喜欢小雨滴吗?从它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椰子掉进水里。(加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
_______________
(2)夜空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闪光。(仿写生活中普通而美好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
(3)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4)雨下得真大……(围绕一个意思写)
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喜欢穿越森林,也喜欢沿着溪边散步。(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喜欢___________,也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被落日的余晖映得一片火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留心观察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这两句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面的语段。(1个错别字,2处语病)
“钉零零……”上课铃响了。我立刻走进教室,一边看书,一边在书上圈画重点词用红笔。王老师看到后露出了笑容,满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两句话。
(1)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养了一只小狗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
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