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B.元宵节——看花灯、舞狮子
C.中秋节——吃月饼、登高
D.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中秋节是农历 ,这一天人们喜 。填入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B.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C.三月初三 扫墓、踏青
3、下列词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彩夺目的宝石
B.波光粼粼的天空
C.伶俐可爱的花朵
D.翩翩起舞的路灯
4、与窃窃私语意思相近的是( )
A.鸦雀无声
B.低声密谈
C.高谈阔论
5、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 , 锄豆 ,
。 鸡笼。
相媚好, 无赖,
翁媪。 卧剥莲蓬。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翁媪:
无赖:
6、我是“的”,我的后面是名词,我的前面应该填写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________的宝石 ________的狗 ________的薄壳 ________的围墙
________的心 ________的屋子 ________的情意 ________的民族精神
7、选词填空
爱惜 珍惜
1.粮食来得不容易,我们一定要___。
2.鲁迅先生从小就养成了___时间的好习惯。
节省 节约
1.这种设计减轻了桥身的重量,___了石料。
2.父母常常告诫我们——生活中要注意勤俭___。
8、看拼音,写词语。
hú li chèn shān fù zé qiān xū zhì huì
ōu zhōu jiǎn chá ǒu ěr chuàng jǔ nuò ruò
9、阅读专项训练。
故乡情(节选)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叠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会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
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的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吗?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吗?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孩提时,我们常趁大人不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故乡啊,你还记得吗?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仗,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1)结合右图中有关“莽莽”和“苍苍”的解释,我知道文中“莽莽苍苍”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一车金黄”指的是_____________,“一车喜悦”指的是_____________。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1)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在回家路上看到的秋天的景色,针对这一段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为读者展现了平原八月的美景
B.这一段对平原八月的美景的描写太简略了,可以删去
(2)读画“﹏﹏”的句子,作者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红缨色彩的_____________,以及鞭杆挥动时红缨_____________的动态。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10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节选)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luǒ lù( )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lí míng( ),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出现——( ) 增加——( ) 缩小——( )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3)像“一张张”这样的词语,我能在文中找出三个,它们是 、 、
。 我自己还能写三个: 、 、 。 “大雨没喘气儿。”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意思是
。(2分)
11、课外阅读。
我自己上来的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 )。于是, 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鲁(混蛋)”。他的父亲还是( )。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 )。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特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
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 )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填序号)
A.意想不到 B.置之不理 C.揪心
【2】对“径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 B.一直 C.笔直
【3】儿子掉坑里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________),第二个反应是 (________),父亲的反应一直是(_____)。
A.哭泣 B.愤怒 C.沉默 D.恐惧
【4】孩子最后怎么做?( )
A.他一直在哭泣。
B.他更加愤怒 。
C.他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办。
D.他自己想办法爬上坑。
【5】父亲为什么不帮助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类文阅读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1】(找中心句)短文第1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提取信息)根据短文内容,将活字印刷术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制成______→按稿______→排列______→涂墨______→印完______→留待______
【3】(理解词语)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中国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诞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创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后半句用______和______的方法对前半句进行______说明,说明毕昇是当之无愧的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第1、2自然段写出了“我”____________的性格。
【2】联系上下文,加点词语“匿笑”的意思是( )
A.大声地笑。
B.偷偷地笑。
C.高兴地笑。
D.眉开眼笑。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金色花》中“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请分别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一句体现孩子爱母亲的句子,用“﹏﹏﹏”画出一句体现母爱的句子。
【6】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是因为两者都是美丽的,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赞美。
B.短文借助孩子想变成金色花,表达了孩子想回报母亲无私的爱的心愿。
C.短文通过写“我”不让妈妈找到,流露出了作者对孩子这种做法的批判之情。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méi mò)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不得不躲进大树洞里,它们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耐心地等待着春天。松鼠靠秋天收藏(cáng zàng)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sǎn sàn)散步。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把下面短语补充完整。
又( )又( )的雪 又( )又( )的脚掌
【3】将文中划线部分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以后,我知道了积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到了冬天黑熊和松鼠是怎样过冬的吗?你还知道哪种动物和黑熊一样过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上工下工的时候,一行人走起搭石来,那才有意思呢。前面的人刚抬起脚来,后边的人紧跟上去,踏踏的脚步声像音乐一样。水波清清,映出人影,像电影,像画儿。大伙儿走搭石不能抢,也不能突然止步,因为前面的人一停步,后边的人没处放脚,就要掉到水里。
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河边,其中必有一人在河边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等对方过了河,两个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然后各走各的路。年轻人如果碰到上了年岁的人来走搭石,总是要弯下腰去背老人过河。人们把这些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把这些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中的“这些”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人们具有( )的品质。(多选)
A. 相互谦让 B. 遵守交通规则
C. 尊老爱幼 D. 敬老爱老
16、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临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口语交际。
如果你发现一个同学下课时坐在楼梯的扶手上往下滑,你会怎样劝他们?注意说话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信息,回答问题。
2019年6月6日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女排和意大利女排上演经典对决。
中国女排在开局慢热、两局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拼搏,连扳三局,实现惊天逆转,3:2击败意大利队,夺得中国香港站冠军!
【1】请试着借助关键词句写一写这则消息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五局的比分,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来评价中国女排?(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面一段话。
今天中午,我亲身检验了母亲洗衣服的坚幸,想到了不禁孟郊流传千古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不错,只能亲身经历的道理,才能深刻地领会其中的含义,正如未经沙场的将军永远只会纸上谈兵,未经搏斗的雄鹰,永远只是天空中的摆设,未经磨炼的孩子,永远只是手中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小英作文里的一段话,有三个地方需要修改,请你帮她改一改。
天快黑了,路上的行人以经很少了。我穿着一件厚厚的毛衣,一顶红帽子,跟着妈妈往家赶。我们手里提着从超市买来的许多蔬菜,有花菜、黄瓜、桃子和西红柿。
________
21、习作芳草地。
你每天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长大,你一定希望自己独自做点什么?比如,自己洗衣服、自己上学、自己……赶快写一写你想自已独立做的事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