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女儿宋庆龄特(tè)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bó bo)家去了。
B.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pū)空的,那多不好啊!
C.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ruò)言。
D.我明白了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xìn yòng)的孩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小狗的鼻子真灵巧,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B.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C.燕子的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3、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1】听说远在台湾的姑妈回家来了,小明高兴极了,放学后( )地回到家中。
A.生机勃勃 B.健步如飞 C.心神不定 D.左顾右盼
【2】2019年6月17日晚上,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武警官兵迅速赶到现场,( )地展开了救援工作。
A.漫不经心 B.你争我夺 C.断断续续 D.争分夺秒
4、下列选项中,信息对应有误的是( )
A.《枣核》——体裁——民间故事
B.《方帽子店》——作者——施雁冰
C.《漏》——体裁——童话故事
D.《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作者——周锐
5、语句赏析。
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我觉得这句话中,“________”字用得特别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期以来,它造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较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丽的笑脸。”这句话加点的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我也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
6、课文拷贝室。
1.《滁州西涧》中描写“春潮不断上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花钟》一文我们可以知道,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有关。
A.季节的变幻 B.昼夜交替 C.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时间
3.《蜜蜂》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本文写了他所做的一次实验,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态度。
7、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夺门__________ 轻清_____ 欣然__________
玲珑__________ 光影__________ 争_____斗_____
上面词语中,描写环境的是“_______”,描写人物的是“________”,描写物体外形“________”。描写花儿开放的是“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会写字)
mǎn zú ōu zhōu shè huì
cháo xiǎn jìn bù yǐng xiǎng
shí jiàng shè jì qiáo dòng
9、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神态描写的词语。
【2】铁罐认为自己 ,陶罐一碰就会 ,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相提并论;而陶罐則认为它们生来就是 ,并不是 ,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3】“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真的像铁罐所预言的那样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对铁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雨来了,可以躲进亭子避雨。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______好啦,好啦______他高兴地喊起来______这东西( )能挡雨遮太阳,( )很轻巧______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1】请在文中括号中填上一对合适的关联词。
【2】给文中划线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找出鲁班造伞时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
11、自主实践:
蜘蛛
蜘蛛的容貌虽然不美丽,但它却有一套为人们除害的本领。蜘蛛的体内有一种天生的黏液。它把黏液从尾部拉出来,黏液遇到空气就变成了有弹性的黏丝。利用这种优势,它经常在两棵大树之间来回移动,边拉丝边爬,在高空中架起桥来,一道又一道,一圈又一圈蜘蛛真的好似一个巧手姑娘在绣花,不久便织成了一张像八角风筝似的网。网织好了,它显然也累了,便躲在一旁,一边休息一边瞪大眼睛瞧着,等待蚊子、苍蝇们自投罗网。蜘蛛的本领可真大!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重点句写的?在文中用“ ”画下来。
【2】认真读短文,填空。
蜘蛛的( )有一种天生的( )。它把( )从( )拉出来,( )遇到( )就变成了有弹性的( )。利用这种优势、它经常在两棵大树之间( ),边( )边( ),在高空中( )桥来。
【3】抄写文中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的段式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①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现在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②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③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④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⑤《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1】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A.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B.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C.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D.别看画上的人少,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2】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很传神,体现在(____)和(____)。
A.画上的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
B.这幅画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
C.画上的人虽小,但每个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D.这幅画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3】桥北头的情景最有意思,请给下面的语句排序,把序号写在( )里。
(____)马右边的小毛驴被吓得又踢又跳。
(____)人太多,骑马的人差点撞上对面的轿子。
(____)一个骑马的人,正往桥下走。
(____)桥边看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
(____)骑马人拽住了马笼头,才没撞上去。
【4】文中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新鲜有趣?圈画出来,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柳
①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经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芽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②柳树(①)是最早的报春使者,(①)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③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④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⑤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⑥柳树枝(②)纤细,(②)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⑦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③)是塘边河岸,(③)是丘陵山地,一经扦(qiān)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文中①处应填的关联词是________,文中②处应填的关联词是________,文中③处应填的关联词是________。
A.虽然……但是…… B.无论……还……
C.不但……而且…… D.如果……就……
【2】与句子“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意思不同的是( )
A.在那冰消雪融的时候,正是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
B.正是那泛青的柳芽在冰消雪融的时候首先把春意带到了人间。
C.在冰消雪融的时候,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的正是那泛青的柳芽。
D.在那冰消雪融的时候,是那泛青的柳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了人间吗?
【3】“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4】“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前半句谚语是( )
A.有心栽花花不成
B.画虎画皮难画骨
C.月到中秋分外明
D.山穷水尽疑无路
【5】柳树用途很广,下面不是柳树用途的是( )
A.生命力强
B.防浪护岸
C.炼火药、做夹板
D.制作农具、家具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串快乐的音符
有一串快乐的音符。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连自己也搞不(清晰 清楚)。
也许是一位音乐家用小提琴奏出了它们;也许是一个初学钢琴的女孩子在键盘上弹出了它们;也许是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短笛吹出了它们;也许是走在田埂上的小男孩儿用(轻快 轻松)的口哨吹出了它们……
小音符们不愿意停留下来,它们到处飞旋,多么高兴。
在城市的一幢小楼上,有一扇小窗开着,对着星星闪烁的夜空。小音符们感到很好奇,就钻了进去。
哦,里面有个孤独的白头发的老奶奶。她的老伴去世了,她在思念老爷爷。
突然,她听到了从窗外飞进来的小音符们的歌。啊,多么熟悉的歌,这是老爷爷在年轻时就爱哼唱的歌。在老爷爷和老奶奶初次相识时,老爷爷就为老奶奶哼过这支快乐的歌。后来这歌(伴侣 陪伴)老爷爷和老奶奶生活了很长的岁月……
如今歌声又飞进来了,就像当年老爷爷在轻柔的月光下,轻轻地哼唱着。
老奶奶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终于笑了。
不知为什么,小音符们再也不想跑了。它们手拉手地钻进了老奶奶的心里,它们愿意留在那里。
【1】选择短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搞不________(清晰 清楚) (轻快 轻松)________的口哨
(伴侣 陪伴)________老爷爷
【2】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下面各题。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另外再续写一句:也许是________。
【3】不愿停留的小音符们,最终留在了孤独的老奶奶身边的原因是( )
A. 老奶奶喜欢听它们的歌 B. 老奶奶懂得欣赏它们 C. 它们能给老奶奶带来安慰和快乐
【4】读了小音符的故事,你有哪些话想对这些小音符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蹦来蹦去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狮子 ( )的长腿
【3】在正确说法后的括号内画“√”。
(1)选文写细长的腿帮助鹿脱险。( )
(2)选文写细长的腿帮助鹿脱险,而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了命。( )
【4】从哪里可以看出鹿的长腿非常灵活?用“——”在文中画出来。
【5】根据下面的提示及课文内容填空。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鹿原本十分____________ 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角,而____________四条腿长得______。后来当狮子向他扑来时,两只角却让他__________________,而四条腿帮他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选文,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宋庆龄回答道:“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用自己的话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植物的颜色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照样子,用加点词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情境写句子。
同学们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2)班的同学正在热烈地讨论如何保护环境。请你也参与其中,说说你的想法吧。
班长: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乱丢垃圾,要从小事做起。
中队长:我们可以低碳出行,尽量步行上下学。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原句:爆竹的制作十分精巧。(改为感叹句)
②原句:爆竹爆裂的声音吓跑了怪物。(改为把字句)
③( )( )用竹筒来做爆竹太不方便了,( )( )有人就想到了火药。(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④原句:这震耳玉聋的爆竹声,把怪物吓得再也不赶进村了。(把句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
⑤原句:这种怪物都要到山下来偷东西吃。(缩句)
19、修改病句。
1.我认真地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山陵是南京六大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花园里开满了桃花、杏花、荷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和许多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拿出了苹果、橘子和一些水果招待我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星期天,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从小就要养成懂文明、讲礼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妙笔生花。
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画画?游泳?滑冰?照相?做菜?……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