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池子”比喻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
B.“河流”比喻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C.池子认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抛弃自身的安逸,带给人们幸福,那才是幸福的。
D.要利用才能为人们做有意义的事,一旦才能懒惰,就会一无所有。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亲人通过送礼物,表达了对“我”的 ( )。
A.宠爱和奖赏 B.关爱和期望
【2】奶奶最喜欢的铃儿是( )。
A.当老师时用的手摇铃儿
B.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冬冬按响的门铃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
B.《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季节都是春天,《三衢道中》描写的季节是初夏。
C.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作者看到了悠闲的野鸭和逆流而上的河豚。
D.《三衢道中》--诗中,“三衢”指的是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4、名画《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汴梁在今天的( )
A.杭州市
B.开封市
C.北京市
5、看拼音,写汉字。
tào ling yōu zhuàng
手(______) (______)冰 (______)闲 形(________)
lí qiǎo cháng xù
狐(_______) (_______)妙 香(_______) 继 (_______)
6、课文重点内容背诵。
一身_______的羽毛,一双________的尾巴,一对___________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7、精彩回顾,在横线上填上花的名字。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_村。
(2)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________始盛开。
8、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飞鸟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大自然中,处处有可爱的生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滥(làn)竽(yú)充数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待遇。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偷偷地逃走了。
【1】课文哪一句话说出了题目的意思?用“ ”画出来。
【2】齐宣王和齐湣王听吹竽的方式不一样。齐宣王喜欢__________________,齐湣王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个情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帮齐宣王想个办法,既能保证他的爱好不变,又能防止滥竽充数的事情发生。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身边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吗?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 )有机会,你( )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你在床上走,在屋里地上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选文中加点词“那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题。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1.读拼音,写词语。
yán shēn tǐng bá shào bīng gāo shàng
( ) ( ) ( ) ( )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量词。
一( )城市 一( )公路 一( )橡树
一( )楔子 一( )高尚的心 一( )灌木林
3.在修路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事情让大家停止了工作?
4.“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长久地”说明了什么?工程师又为什么叹气呢?
5.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好走吗?为什么大家还赞叹呢?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13、课外阅读。
快乐王子
在一座城市里,有一座快乐王子塑像。这位快乐王子,身上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镶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他很漂亮,人人都称赞他。一天晚上,有只掉队的燕子路过这里,准备在快乐王子两脚之间过夜。突然,空中接连掉下几滴水来。啊!那是快乐王子的眼泪。
“你为什么哭呢?”燕子问。王子说:“我看到远处的一条小街上住着一户穷人。里面有一女裁缝,正在为皇后最喜爱的宫女赶制舞会衣服,她累极了。她生病的孩子躺在床上,嚷着要吃橘子。可她买不起。你把我剑柄上的红宝石取下来送给她吧,行吗?”燕子要去追赶自己的朋友们,起先不愿答应这个请求,可王子是那么的忧愁,燕子答应了他。
第二天,燕子去跟王子告别,王子说:“我看见远处阁楼中,有一个年轻的男子正为剧院经理写剧本,但是他又冷又饿,连一个字都写不了。送一颗我的蓝宝石去吧,行吗?”燕子又答应了。
第三天晚上,燕子去跟王子告别,王子说:“在下面的广场上,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火柴都掉在阴沟里了,她回家后,父亲会打她的,你把我的另一只眼睛取下来,给她送去,好吗?”“不。”燕子说,“这样你就成瞎子了。”“就照我说的话做吧。”王子说。燕子又答应了。
燕子决定永远陪伴着瞎王子。王子说:“你到城市上空去飞一圈吧,告诉我你在上面都看见了什么。”燕子飞到空中,看到了富人们在自己漂亮的洋楼里寻欢作乐,看到了桥洞里挨冻的穷孩子。他飞了回去告诉了王子。王子说:“你把我身上的金片全拿去送给那些穷人吧。”
这下,王子变得非常难看了。
在一个可怕的冷天,燕子死了。王子雕像的内部响起一声奇特的爆炸声,原来,王子的心裂成了两半。
上帝对他的一位天使说:“把城市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送到天堂里来。”天使把死燕子和快乐王子的心送到了天堂里。上帝高兴地说:“你的选择对极了。”
【1】用“——”画出快乐王子漂亮外貌的句子。
【2】“啊,那是快乐王子的眼泪。”快乐王子掉眼泪的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下,王子变得非常难看了。”王子变得难看,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天使认为燕子和快乐王子的心最珍贵,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爱草莓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吃西瓜,有的人喜欢吃菠萝。你知道我最爱吃的是什么吗?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它呀,是陀螺形的,有点像一颗晶莹的鸡心。它全身上下布满了一粒粒小籽,仿佛是衣服上的小小纽扣。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头上的那顶“阴凉帽”—叶子。它好似一位娇美的小姑娘,害羞地躲在一定绿伞下不敢露面。它的样子多么惹人喜爱啊!
它的颜色十分漂亮。它浑身鲜红鲜红的,很讨人喜爱。一粒粒绿色的“小纽扣”——草莓籽仿佛是镶嵌在红衣服上的一颗颗珍珠。有句成语叫“万绿丛中一点红”,可它却是“万红丛中一点绿”。多么美丽啊!
人们之所以称它为“水果之王”,主要还是因为它味道鲜美。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拿来一大碗,我挑了一颗,轻轻咬开它,啊,顿时,一股清甜的汁水流入心房。这是我第一次吃到这么美味的水果,我高兴极了,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最后,我自己也记不得吃了多少,不知不觉捧着肚子呼呼大睡起来。一觉醒来,妈妈告诉我,睡时我的小嘴仍然一动一动的,好像还在品尝它——“水果之王”的余味呢!
现在你知道我的最爱了吧!对,我最爱草莓!
【1】“莹”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2】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它全身上下布满了一粒粒小籽,仿佛是衣服上的小小纽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带点字的正确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鲜:①新的,不陈旧,不干枯;②滋味美好;③有光彩的;④鲜美的食物。
⑴它的味道鲜美。 (_____)
⑵它浑身鲜红鲜红的,很讨人喜爱。 (_____)
⑶教师节,同学们把鲜花献给敬爱的老师。 (_____)
【4】“我”为什么喜爱草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2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感悟。
《煮书》节选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喜欢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您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读课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1)一下子明白过来。( ) (2)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2】在第三自然段中,‘煮书'中的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的引号表示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是怎样“煮书”的,请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我们学语文该怎样“煮书”?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16、抄写文中总写这幅画的两个段落。
1.
2.
17、2017年6月22日,莱芜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会在莱芜战役纪念馆隆重举行。会上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少先队员参加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在树上唱着歌。(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但扎西爱看书,还爱运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军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一段话。
今年署假,我有机会加入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真是五彩缤纷,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写生,做军事游戏等……夏令营活动既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有开阔了我的眼界,多么喜欢夏令营活动啊!
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最喜欢谁?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你的老师、同学?想一想,他有什么特点,请你写一写。写作之前先给习作取个题目,用上表示特点的词语,如“戏迷爷爷”“小书虫”等。语句要通顺,字迹要工整,不写错别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