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科普作品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阅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要运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B.读完后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
C.我们还可以查一查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D.看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可以试试用煤油来灭火。
2、将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撒哈拉沙漠,弱小的鸟儿沙百灵在与响尾蛇的较量中竟然每战必胜。
B沙百灵一边躲闪着响尾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快速地拍击着响尾蛇的头部。
C面对攻击,沙百灵用爪子拍打着响尾蛇的头部,尽管力量有限,但它并没有停止拍击。
D当沙百灵停在沙丘上,等候多时的响尾蛇蹿了出来。
E就在沙百灵拍击了一千多下之后,响尾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A.A-D-C-B-E B.D-C-B-B-A C.A-D-B-C-E D.D-B-C-E-A
3、我能把下面语序混乱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 )
( )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只见月光像泉水似的倾泻下来。
( )这时候蜜蜂和蝴蝶都不见了,只听见水边青蛙的叫声,像是在歌颂月夜下菜园的美景。
( )太阳忽然跃出山顶将露珠照散的时候,农人们也就下田干活了。
( )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 )太阳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
( )而当天色微明,菜园中的植物沾染了浓重的露水。
A.③④⑥②①⑤
B.④②⑥①⑤③
C.③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③
4、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他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巨人的花园》)
A.巨人这样说,是因为孩子们带给了他很多快乐
B.这句话体现了巨人的反思,为过去所做的事感到愧疚、自责
C.这句话说明巨人明白真正使花园变得美丽的是孩子们的纯真和活力
D.这句话说明了巨人的内心回归仁善,以慈爱对待孩童,学会了欣赏生命之花
5、《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那冰天雪地的世界指的是( )
A.北极
B.俄罗斯
C.南极
6、下列带有双引号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美唱歌真好听,是我们班的“百灵鸟”。
B.他工作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大家都赞扬他是我们班的“老黄牛”
C.弟弟玩起来疯得没完没了,妈妈说他是“铁公鸡”。
D.爸爸带领同事们一起搞科研,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枪栓(suān ) 嘱咐(zhǔ)妨碍(táng) 一丝污迹(wǔ)
B.捆绑(kǔn) 沮丧(jǔ) 搓绳(chuō) 一蓬雪屑(xiè)
C.毙命(bì) 扭身(niǔ) 祈求(qǐ) 哭声嘹亮(liáo)
D.安徽( huī) 柳絮(xù) 遗憾(hàn) 扒开芦苇(bā)
8、我会写出下面缺少的量词。
一_______风景 一_______玻璃 一_______小河 一_______桃花
一_______画卷 一_______母鸡 一_______铃铛 一_______花瓣
一_______春雨 一_______鸭子 一_______丝绸 一_______松脂
9、课内阅读
白桦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 )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 )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 )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 )的光华。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补全诗句。
【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
A.诗人对冬天的赞美之情。
B.诗人对像白桦一校报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以白桦为描写对象,从一个角度描写了它的美。(_______)
(2)“披了身雪花”“雪绣的花边”“晶亮的雪花”等表现了白桦的一种高洁之美。(_______)
(3)这首诗对白桦的描写,既有色彩上的鲜明变化,也有动态上的变化。(______)
(4)这首诗在描写白桦时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_______)
【4】读了这首诗,白桦给我留下了_______、 _______的印象。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盲童的画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了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树。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
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细心地看着这幅没有色彩的极简单的画,看得那么久。他们不单是看这幅画,透过这幅画,他们好像触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设想一下盲童拿起笔的情形吧:他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准是露出红红的脸,放射着温暖的光芒,照在每个人的身上;他画一棵树,那树准是葱绿葱绿的,上面栖居着无数的鸟,唱着悦耳的歌,他好像也听到了它们的合奏;他画一条小溪,准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他曾在小溪里洗过手,多么清凉;他画一座小屋,屋里准是充满了亲切的细语、温暖的笑声。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
可是,他心灵上的色彩,他感觉到的声音,怎么画得出来呢?他是一个盲童啊,他只能画这样一幅简单的画,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用他那美丽的想象,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就从这没有色彩的画幅上,人们看到了他心灵上的色彩;从这线条简单的构图上,人们听到了他感觉到的声音。无论谁走过这幅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美好的内容:一个热爱生活的盲童在向你招手;一棵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馨的阳光下生长;一棵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心在对你微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清凉( ) 坚强 ( ) 色彩缤纷( ) 和谐( )
(2)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 )的树 ( )的细语 ( )的溪流 ( )地看着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简单( ) 温暖( )
(4)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1分)
(5)用“ ”画出作者想象盲童画画情形的一段话。(2分)
(6)这篇文章主要写 。(2分)
(7)盲童热爱生活,没有白白浪费生命,值得我们钦佩。如果盲童就在你前面,你想对他说 (3分)
11、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故乡的山溪
去年暑假,我随爸爸回到老家,老家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崭新的瓦房,淸脆的蝉鸣……一下就让我陶醉了,但更使我陶醉的是村东的山溪。
一天清晨,我闹着爸爸带我去找山溪的源头,走到一座山前,爸爸说:“源头在山的那一边我是无力爬上那座山峰的,只好跟着爸爸往回走,我渴极了,蹲在溪边,捧一捧溪水,—饮而尽。好凉爽的水啊,喝一口全身清凉;好清澈的水啊,蓝天、白云、野花、蝴蝶,都清晰地映在水中。
山溪给了我欢乐,我和村里的小伙伴经常到山溪里捉鱼摸虾,这里的鱼虾可真肥,只一小会儿,小伙伴们就摸了不少,可我连个鱼鳞虾皮也没有摸到。小伙伴告诉我,摸的时候不能着急,动作轻轻的,要不,鱼虾就会被惊跑的。我照着做了,果然摸到一只好肥大的虾,小伙伴们瞅着我笑,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好多天不下雨,田里的小苗儿卷起了叶子。村里的孩子们就引山溪的水,主动浇一位军属老伯伯的田。溪水潺潺地、潺潺地流着,浸透了田块。多么听话、多么无私的山溪啊!顿时,我觉得家乡这些天真无邪的小伙伴不就像那正在流淌的山溪吗?
开学前,我不得不告别山溪。故乡的山溪啊,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1】写出反义词。
崭新________ 清澈________
清晰________ 经常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①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十分爽快。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第2自然段的段意。
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第4自然段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画上“____”。说一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6】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风光呢?请用优美的语言接着写下去吧。
我最喜欢家乡的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天地。
黄河象(节选)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后来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从它站立的姿势,可以想象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这具化石被命名“黄河象”。它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而经过复杂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区被抬升为高原,黄河象得以重见天日。
【1】黄河象化石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象化石是如何被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推想黄河象是怎样失足落水成为化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我常到乡间的外婆家去,我喜欢那里幽静的环境,尤其喜欢生长在外婆家房屋周围的竹子。
那四周一棵棵的竹子是那么生机勃勃。已经那么高了,还在一节一节地向上长,简直要刺破青天。那细长的竹叶,浓绿浓绿的,也与众不同。
每当雨后,竹子的茎叶洁净如洗,一尘不染,青翠可爱。挂在竹叶上的水珠,也滴溜溜的,亮晶晶的。
秋去冬来,许多花草树木枯黄了。竹子穿着一身绿装,笑迎严寒,傲然挺立。
我常常想竹子是那样清雅翠绿,惹人喜爱,同时它又象征正直、刚强、廉洁。难怪从古到今,许多画家曾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不少以竹子为题材的名画。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颇有道理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尘不染:
傲然挺立:
(2)从短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夸张句和一个拟人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短文赞扬了竹子的什么品格?
(4)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4、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那两个鬼子不待请,已经大踏步闯了过来,嘴里还洋腔怪调地说:“小孩,你家的鸡蛋有?家里有?”“家里有,里头请吧!”小嘎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已发现那个“太君”腰里挎着皮盒子,一支手枪翘在外面。霎时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
“太君”一面咕噜着,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小嘎子一面靠向风门子,一面也拿着日本腔指引说:“太君,西间屋干净,那里歇歇地干活!”“太君”后头那个鬼子,见两屋的门帘都吊着,以为正用得着他的勇敢,挺起三八式,抢在前头,去挑西间的帘子。帘子一起,但听“嚓嚓”两声,鲜血一冒,大翻身倒栽回来。鬼子军官“哇呀”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小嘎子见他要跑急甩手“咣当”把风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蹿出半截——咔地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飞出一个战士,啪地就是一枪,那鬼子肚皮贴地,两头儿翘了一翘,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刚拔出的手枪,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是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般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哪能比得上此刻的快乐呢?
【1】如果要给节选的这部分内容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 )
A.挑帘战
B.扰乱敌营
C.假枪挟真枪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指小嘎子想吃糖。____
(2)“西间屋干净”并不是真的,这里写出了小嘎子的机智,他成功地引诱鬼子上当。____
【3】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画线部分体现出了小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觉得小嘎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只小小的梅花雀在窗外唱歌。(缩句)
____
(2)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改为“被”字句)
____
(3)雹停止了疯闹,北风也不再吼叫。(仿写句子)
____
16、修改病句
1、金鱼缸里有许许多多无数的金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的青年具有顽固的毅力。
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他说话的表情,布满皱纹的脸,认真而诚恳,一幅完全信任我的样子,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心里想:一定得赶紧把这十元钱,他这么信服我。
18、修改病句。
(1)我认真完成了语文作业和各科作业。
___________
(2)大家一起欢度美好的佳节。
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树立了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____________
19、这篇文章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文章,再现水乡的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人情。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