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语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整个天池,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偶然一阵微风拂面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摧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
A.写湖面广阔 B.写山影树影 C.写天池景美 D.写微风怡人
2、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了。
B.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C.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
D.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3、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朴素(pǔ) 丰富多腔(qiānɡ)
B.安慰(wèi) 突兀森郁(wū)
C.澎湃(pénɡ) 一丝不苟(ɡǒu)
D.崭新(zhǎn) 汹涌湍急(xiōnɡ)
5、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半晌(xiǎng shǎng) 唾沫(mo mò) 血泊(pō pò) 模样(mú mó)
6、给加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1】篱落疏疏一径深( )
A.使分散 B.不亲密,疏远 C.稀疏
【2】儿童急走追黄蝶( )
A.步行 B.跑 C.经过 D.离去
【3】梅子黄时杏子肥( )
A.越长越大 B.胖,与“瘦”相对 C.肥料
【4】最喜小儿亡赖( )
A.无赖,贬义词 B.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B.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C.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D.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8、辨字组词。
晋(_______) 啸(_______)
普(_______) 潇(_______)
博(_______) 抹(_______)
搏(_______) 沫(_______)
9、课内阅读。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 爽快)又温柔;
(炫耀 照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垢”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垢”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污秽,肮脏;②脏东西;③耻辱。“尘垢”中的“垢”应该选用第______种解释。
【3】该片段选自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绘了雨后天晴时的景色。诗中依次写了雨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全面、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的生活的向往。
C.诗歌表现了作者对恬淡、超脱的生活的向往。
10、短文
在我国青海省,有一条倒淌河。它发源于日月山,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真可谓“众河皆东流,惟我独西去”。
关于倒淌河有许多离奇的传说。有人说它是文成公主的思乡泪汇成的……地质学家揭示了它倒流的奥秘。
当青海湖刚形成时,位于湖西北的布哈河滔滔不绝地穿过青海湖,向东经现在的倒淌河注入古黄河。大约在13万年以前,湖水的出口处在新构造运动中强烈隆起,致使东部山脉突出,原来的河湖通道被堵死,布哈河下游的河道逐渐干涸成为谷地。而在东部新隆起的日月山上,无数条涓涓细流慢慢汇集起来,沿着干涸了的古河道,向低洼下去的青海湖流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由东向西流的著名的倒淌河。
【1】在我国青海省,有一条倒淌河。它发源于_________,由____向____流入________,真可谓“众河皆东流,惟我独西去”。
【2】这是一篇________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的形成过程。
【3】这条河为什么叫做“倒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儿子下到坑里以后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自己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混蛋”。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自豪地对父亲说”一句中的“自豪”表明( )
A.男孩对父亲的不满。
B.男孩对父亲的夸耀。
C.男孩对自己的成功感到庆幸。
D.男孩对自己的成功感到光荣。
【2】父亲面对儿子的求救,沉默的理由是( )
A.正在专心钓鱼,没有听到儿子的求救声。
B.鱼就要咬钩了,没有时间来帮他。
C.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经验。
D.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不要求助别人。
【3】文中儿子情绪的变化是______→愤怒→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愤怒的原因是什么?愤怒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结尾小男孩的话,想象一下父亲会对儿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2、记叙文阅读。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①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②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田野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蚱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虫有金色有硬壳,蚕虫大小,用一根细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蟀。
③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粱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
【1】短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哪四种动物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③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一定是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孩子。
【3】在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后面打“√”。
(1)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
(2)“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欢乐香甜的气氛。( )
(3)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没有滋味。( )
【4】第③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老猫(节选)
季羡林
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 A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 B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弹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
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我举一个小例子。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它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像一溜烟似地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享着天福。
【1】请用“________”面出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咪咪外形的句子。
【2】其实在季老先生的文章中,对虎子也有一句外形描写:“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这句话最应该放在文中第一自然段打括号的________处。(填序号)
【3】短文对老猫的性格特点,突出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从文中找关键词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节选的短文主要是抓住咪咪的特点来写的,表达出他对小猫的喜爱。
B.作者主要表达对老猫的喜爱,只是为了突出它敦厚的特点才写的另一只猫。
14、课外阅读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_____迎面一辆_____的士_____飞驰而来_____她猛地拐向路边_____但车把挂在树干上_____她摔倒了_____小妹妹_____没事吧 _____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_____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逞强:___风风火火:___
【3】找出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并用“ ”画出来。
15、同学们,本学期你一定读过不少神话故事吧,那你最喜欢哪个神话故事?请你简单说一说。
我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①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19、习作园地。
以“美丽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根据补充的内容.具体写出所写景物美在哪里。语句要通顺,表达时要有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