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 )见南山。”表现了一种自由恬静的心境。
A.突然
B.果然
C.悠然
D.偶然
【2】“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中“新鲜”的意思是( )。
A.没有变质
B.事物出现不久,少见的
C.刚生产的
D.清新的
【3】“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 )勤奋好学,屡建奇功。
A.孙权
B.鲁肃
C.吕蒙
D.光武皇帝
【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是( )说的。
A.罗丹
B.茨威格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2、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是因为孩子们的生活单调乏味
B.《海上日出》和《颐和园》说明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
C.《三月桃花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拟人、丰富的比喻写出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D.叶圣陶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路上→洞口→孔隙→外洞→内洞→出洞
3、词语对对碰。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欣赏 奖赏)风景 表情(严格 严肃)
步伐(整齐 整洁) 意志(坚定 坚固)
天气(晴朗 开朗) 提高(效率 数量)
4、下列选项中多音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骨折 曲折 损兵折将 B.单于 单数 简单
C.唱和 应和 暖和 D.荷花 重荷 荷塘
5、《童年趣事》总体构架更好的是( )
A.①童年的一些趣事常常会把人带入美好的回忆。
②小时候,我看到奶奶把丝瓜子撒在地里,问她这是在干什么,她告诉我种瓜得瓜。我想:“那铅笔种下去一定也能长出铅笔。”于是我在地里种了一支铅笔。
③我像奶奶一样每天去浇水,可奶奶的瓜秧长出来了,我的铅笔却还没有发芽。我急得想哭。
④妈妈告诉我其中的道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
B.①童年的回忆总是那么美好。
②有一次爸爸妈妈不在家,把我送到小姨家玩。
③小姨家有很多小朋友,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跳雷等游戏,真有趣。
④第二天,我又让爸爸妈妈送我去小姨家玩。这次我们玩得更开心了。
6、弟弟让我拿糖给他吃,可是,妈妈一来,他就说吃糖对牙齿不好,真是( )
A.纸老虎
B.变色龙
C.哈巴狗
D.应声虫
7、请用“——”画出括号里的正确音节。
1.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jiǎo jué)膜捐赠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chóng zhòng)见天日。
2.我拨(bō bā)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 (zàng cáng)着满满一层小花。
3.读了伟大的传(chuán zhuàn)记,我受益匪浅。
4.木雕艺术经历代传(chuán zhuàn)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5.中国申奥代表团体从莫斯科载(zǎi zài)誉归来。
6.《青年文摘》上刊载(zǎi zài)的《世界杯,我们来了》这篇文章很有可读性。
8、根据拼音写字词。
(1)所有的绿集中起来,jǐ(_______)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jiāo chā(________)在一起。
(2)那棵bái huà(________)仿佛tú mǒ(_______)了银霜,máo rónɡ rónɡ(__________)的枝头上xiù(______)满了雪花。
9、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
【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溪水和潭水
①一条溪水沿着山涧,叮叮咚咚向前流去。流到了小潭边,溪水对潭水说:“咱们走吧,到大海去。”
②潭水问:“大海在哪里?”溪水答:“穿过山谷,越过平原,流入江河,然后就汇入大海了。”潭水说:“太遥远了。路上一定很辛苦,我不去。”溪水说:“路途是遥远,也会很辛苦,可我们一路上能找到无数的朋友,和它们在一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经过一段岁月,定会到达大海。”溪水停了一会儿,又补充说:“你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那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哦!红日从它身边升起,蓝天与它相接,浩渺(miǎo)无际;在它的上面行驶着巨轮,在它的下面蕴藏着宝藏。我们和它在一 起,将永不枯竭,永远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潭水听了溪水的话说:“你说得很好,但我也不错呀。你瞧,我的上边有浮萍,下边有卵石,春天有浅草为我做伴,秋天有蟋蟀为我弹琴。我的生活很自在,我感到满足,我不愿去。”
③潭水执意不去,溪水就只好自己走了。它一边走一边邀请沿途的同伴:小河的水,湖泊的水,山涧的水,田野的水,大江的水……它同它们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洪流,奔腾向前,最后它们汇入大海,溪水成了大海的一部分。
④潭水呢,由于脱离了同伴,成了无源之水,最后成了一潭死水,不久便干涸了。
【1】这篇寓言用两段,请写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
第二段:( )
【2】仿照文中画“ ”的句子各写一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给下列词语换上一个意思相同的词,填人括号里。
岁月( ) 自在( ) 执意( ) 浩渺无际( )
【4】联系上下文,理解“它同它们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洪流,奔腾向前,最后它们汇入大海,溪水成了大海的一部分”这句话中“它”指谁__________ “它们”指谁________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二天一早,他叩开了著名科学家柯彭教授的大门,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他。教授肯定了他的假想有道理,并说也曾有人提起过,但都没有足够的事实加以证明。教授劝他打消念头,不必为此枉费心机。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叩___ 开 枉___ 费心机
【2】“枉费心机”的意思是( )
A.千方百计地谋划。
B.白白地耗费心思。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转述语,请根据你的想象把教授的语言写下来。
教授说:“___ 。”
12、课外阅读。
不服输的赖宁
赖宁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之一,他学习英雄,注意磨炼自己,逐渐养成了永不服输的性格。
他跟杨斌比赛掰(bāi)手腕,不料成了人家的手下败将,他发誓要战胜杨斌,于是决心练手劲。
回到家后,他找了20公斤重的铁桶,开始做提桶练习。他家住在四楼,他天天提着重重的铁桶上上下下。那大铁桶与他膝盖一般高,沉甸甸地直往他腿上撞,但他咬紧牙关,把铁桶看成拦路石,坚持天天练。手酸疼了,他不怕,手指被勒(lēi)红了,他也不怕。
两个星期后,他们又“交战”了,杨斌毫不在意,可是万万没想到,赖宁的手像一把老虎钳,让他一败涂地。
赖宁和杜武是同桌,杜武总认为自己的地理学得好,有一天他故意考赖宁地理知识,赖宁答不出来,他十分得意。当天下午,杜武又向赖宁提了好几个地理知识的问题,不料,赖宁却对答如流。杜武奇怪极了,问赖宁。赖宁说:“你逼我,我还不得利用中午吃饭时间把地理书看一遍呀!说吧,还想考我什么?我正想练脑子呢。”(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败得不可收拾。______
(2)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膝(xī qī)盖 沉甸(diàn diǎn)甸
【3】简要回答,短文写了有关赖宁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请你给赖宁写一份评语(可以选择下面提供的词语)。
聪明 勇敢 顽强 有毅力 不服输 团结友爱 热爱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做题。
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
①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mào)易路线。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通过这条通道传入了中国。
②黄瓜,原产于印度,汉朝张骞(qiān)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现在,我国黄瓜的品种越来越多,大致分为春黄瓜、架黄瓜和旱黄瓜。其中闻名全国的乃是外形美观、皮薄肉厚的北京刺瓜。
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初在中国安家落户时,它的用途和原产地一样——做药物使用。如今,大蒜已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蔬菜,烹调时使用它,既可增味,又可杀菌。
④据说,甘蔗(zhè)的原产地也在印度。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的工匠虚心地向印度人学习熬(áo)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的人们在摸索中尝试新方法研制出了白糖,后来,这个方法又传到了印度。
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如南瓜、胡椒等。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有删改)
【1】什么是丝绸之路?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用“ ”画出来。
【2】读短文第②~④段,填写表格。
植物名称 | 原产地 | 传入我国后的变化 |
① | 印度 | ② |
大蒜 | ③ | ④ |
⑤ | ⑥ | 研制出白糖 |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北京刺瓜外形美观,皮薄肉厚。( )
(2)在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一共有三种。( )
(3)“丝绸之路”历史悠久。( )
14、阅读短文。
野鸭
①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②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觉,藏在那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却一动也不动。
③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是十三只。
④我将它仔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⑤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⑥可怕的暴风雪席卷了这座孤寂而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竭,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⑦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将它们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短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三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猜测死因→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2】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竭,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切:_____________ 敌人:_______________
执意:____________ 精疲力竭: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正确的一项后面的括号里打上“√”)
(1)赞扬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
(2)表达“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
(3)赞扬了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 )
【4】找出野鸭死后的外形描写,用“——”标出。
【5】作者是怎样推测出野鸭是被冻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用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用法,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她满两周岁的时候,我们把她送进幼儿园。(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①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_________
2.老师给我们讲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_________
3.在作文竞赛中,两个四(2)班的同学获了奖。
_________
4.王刚同学的性格对王老师非常了解。
_________
5.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__________
18、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下面一段话。
西阳西下,晚霞应红了天边。我们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高高兴兴愉快地返回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矿石标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因为增长了知识,所以锻炼了意志。
19、习作。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因为他青少年时期敢于异想天开。让我们也像牛顿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