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拟人)
B.她于是跳起舞来,飞快地旋转着,就像被追逐着的燕子那样。(比喻)
C.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拟人)
D.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反问)
3、纵然生活如此辛苦,她也( ),仍然乐观积极地过着日子。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不怨天,不尤人
C.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黄云白日曛(昏暗)
B.欲饮琵琶马上催(催促)
C.至今思项羽(思考)
D.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5、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利用和不可回收再利用的分类法。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大量的垃圾未经分类回收并任意弃置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A.垃圾可以分为两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B.垃圾都可以再利用。
C.任意丢弃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
D.人类在生活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6、读句子,选出最恰当的成语。
【1】齐白石爷爷画的虾,活灵活现( )
A.入木三分
B.诩诩如生
C.精益求精
【2】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令游人( )
A.欢呼雀跃
B.情不自禁
C.流连忘返
7、下列不适合挂在阅览室的名言警句是(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C.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D.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8、看拼音,写词语。
kū long hùn luàn wéi chí
( ) ( ) ( )
gǎng wèi zhǔ zǎi pài qiǎn
( ) ( ) ( )
9、课内阅读
清平乐
茅檐低小,
溪上_______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大儿_________,
中儿_________。
最喜小儿亡赖,
___________。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 _______。这首词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的画面。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 )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 )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 ),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 )、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志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们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 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1】从“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这句话中我体会出叶欣从事的工作是______________。
【2】“一个真情无悔地选择”指的是什么?用“——”画出相应的句子。
【3】从叶欣的行为和话语中我体会出她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12、课内阅读。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
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读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图。
B.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
【4】“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B.辽西的发现使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更生动、传神。
13、课文精彩回放。
海风(剧烈 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 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高兴 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 推想)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_____”画出。
【2】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
【4】文中是怎样写琥珀的科研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生机
母亲从菜市场买回一截锯好的树枝,干得像枯柴似的,听说还是漂洋过海从巴西来的呢!真不知有什么用处。她找了一个插花用的瓷钵,放了点清水,就将这截干树枝竖在里面。过了没两天,那截干树枝上面突然冒出几点半青半红的嫩芽,接着抽条长叶,不到几个月工夫,竟然茂盛如林,在客厅里洒下一角绿荫。可真是枯木逢春,令人叹为观止!无怪叫铁树,真有铁一般的生命力。
我的弟媳是挪威人,家住北极圈,据她说,那里一年四季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冰天雪地之中,长长一个冬天,连阳光也没有呢!每年3月,大地犹未解冻,番红花便纷纷从层层积雪中钻出地面,原野上一片生机,粉红、淡紫、鹅黄的花朵和皑皑白雪相互辉映,蔚为奇观!
小时候我住的那条街上,有家药房的二楼阳台边缘上,长了一木瓜树,根须毕现,可能是飞鸟掉落的一粒神子吧!它在水泥墙的缝隙里发芽生根,没有泥土,仅靠一点阳光雨露,居然长得青葱茂绿,真是奇迹!
植物的生命力实在惊人,它们总是那样全心全力为生命奋斗,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也不放弃它们生存的权利。相形之下,人类就未免活得太软弱、太不够积极了,不是抱怨环境,就是责怪命运,因循苟且,蹉跎大好岁月,白白辜负了上天的恩赐!在这阳春三月:万物欣欣向荣之际,让我们也向大自然学习吧!愿我们的生命有蓬勃的新生机,无穷的希望!
【1】为什么作者说铁树“真有铁一般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番红花在北极圈是怎样生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瓜树是怎样在二楼阳台上生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作者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的呼唤声感动了我。(改为“把”字句)
____
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缩句)
____
3.雨来摇了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有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
4.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修改病句)
____
5.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七月天山的无边繁花。(改为反问句)
____
16、修改病句。
1.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打算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可开心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老师讲的知识,我全部完全都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打扫教室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了《雷锋的故事》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提高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与表达。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学到很多本领,但万事开头难,在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以“第一次 ”为题,把自己当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不少于3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