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zān zhān)        牲(chú chù)

    (jüé jué)     (hē he)

     

  • 2、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慢慢地,太阳冒出地平线,

    A.红红的像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

    B.圆圆的像个沾满各种颜料的大圆盘

    C.亮亮的如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

    D.与大海水天相接,浑然一体

  • 3、《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      

    A.英国金斯莱

    B.英国刘易斯.卡罗尔

    C.瑞典林格伦

    D.英国詹姆斯.巴里

  • 4、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推测 具备 催眠曲 B.邢态 尽职 热辣辣 C.警戒 分辨 石钟乳

  • 5、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B.树头新绿未成(阴天)

    C.梅子金黄杏子(大)

    D.最喜小儿亡赖(指顽皮 淘气)

  • 6、下面各句中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铁牛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B.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

    C.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D.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 7、下列科普作家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A.米·伊林   《十万个为什么》

    B.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

    C.贾兰坡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D.比安基   《灰尘的旅行》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加部首,组新字,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课外阅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千丈青山着一道白银_____

    ①陪衬;衬托 ②衬在里面的 ③在里面或下面托上一层

    (2)站在瀑布脚下_______

    ①依赖 ②敬慕 ③脸向上(跟“俯”相对)

    (3)一座珍珠的_______

    ①形状像屏风的东西 ②屏风 ③遮挡

    【2】这首诗是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

    A.由上到下

    B.由远到近

    C.由近到远

    D.由外到内

    【3】作者分别在什么位置观察瀑布?( )(多选)

    A.山顶

    B.山腰

    C.远处

    D.瀑布脚下

    【4】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A.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B.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C.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D.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5】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分别把瀑布的声音与形态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瀑布的声音_______________,瀑布的形态__________

    (3)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笔下的瀑布真美啊!请你发挥想象,写几句描写瀑布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片断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

    乡下人家,(   )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依着时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作答)

    写出该句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 _________

    【4】“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文字可用(填四字词语)_________来形容,该句还使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笋的可爱。

    【5】“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把这个句子多读两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发现一、二自然段所写内容的区别吗?前者是写_______,后者是写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提出问题,总起作用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过渡

  • 11、阅读乐园

    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节选)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甲),过少时,可能引起(乙)。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⑦ 减少盐的摄入是能做到的。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 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根据上下文,甲处应填____,乙处应填____

    A.脱水   B.水肿

    2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后,请你提出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

    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我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夏夜繁星(节选)

    从前有一种小楷字,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焕文章”。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  )没有那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  )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使你不服气,辩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撒。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下列对“一天星斗焕文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B.表示文章写得好。

    C.文章就像满天的星斗那样光亮、鲜明。

    D.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3】文中画“  ”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写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蜘蛛、蚕和老桑树

    一天,蜘蛛正在老桑树上结网。它随风飘荡,把蛛丝从这个树枝挂到那个树枝上。不大(功夫 工夫),一张美丽又牢靠的捕虫网结成了,它摊开手脚,高傲地躺在网上休息。

    忽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传来,蜘蛛四处一看,原来有条蚕在吃桑叶。

    蜘蛛冲着蚕大声喝道:“你这个坏家伙,为什么吃桑叶?”

    “为什么吃桑叶?”蚕慢吞吞地也反问,“我是蚕,蚕不吃桑叶吃什么?”

    “我知道你是蚕。”蜘蛛摆出一副学者的派头说,“但我不准许你吃桑叶,你不知道我在这儿结网捕捉害虫、保护桑树吗?”

    “知道,可我不是害虫。”蚕慢吞吞地(分辩 分辨)道,“我不吃桑叶怎么吐丝?”

    “在我看来,凡是损害树木枝叶的都是害虫,凡是害虫都是我的敌人!”蜘蛛腆起胸脯,威严地说,“当然,我也知道你和别的害虫不同,你会吐丝,可你吐丝非得吃桑叶吗?我就不吃桑叶,怎么也能抽丝呢?再说你吐的是什么丝,你的丝能结网吗?”

    蚕听蜘蛛这么说,不禁哑然失笑,心想,我的丝也能结网,那我不也成蜘蛛了!

    蚕不着急,不生气,仍然慢吞吞地说:“你会抽丝,我会吐丝,但我们的丝不一样,这正是因为我吃桑叶你不吃桑叶的缘故。我吐的丝不能结网,可是能……”

    “住口!”蜘蛛愤怒地打断蚕的话,厉声说,“你当我不知道你的丝能做什么?你吐丝又是为了什么?这我知道得很清楚,你吐丝是为了给自己做坟墓,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不对!”温和的蚕被激怒了,它高抬起头,理直气壮地说,“我吐丝做茧不是为了死,而我的死正是为了吐丝做茧!”

    它们两个正吵得不可开交,老桑树说话了,它对蜘蛛说:“你不能光从现象上论是非,更不能只讲一面理。”

    蜘蛛委屈地说:“蚕吃了你的叶子,你还为它说话,可是我……”

    老桑树说:“你为我服务,我很感谢。可是我的叶子正是为蚕服务的呀!”

    蜘蛛问道:“那蚕义为谁服务?难道它当真不是为自己?”

    老桑树说:“对,它不是为自己,是为人类服务!不光它,我们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一天天过去了,蚕开始吐丝做茧了,它日夜不停地工作,吐出很多很多又细又长的丝,慢慢地将身子裹起来……

    蜘蛛见这情景,大吃一惊。它对蚕说:“蚕,你长得又白又胖,身体很好,还可以活很长时间,为什么……”

    “我的丝已经吐完了。”蚕慢吞呑地说,“我以前对你说过,我是为了吐丝做茧而死的。”

    蜘蛛眼看着蚕安然地用丝将自己封闭起来,又眼看着农人将蚕茧拿走,织成绸缎,做成漂亮的衣服。

    至此,蜘蛛完全明白了,它多么后悔当初对蚕说那些无礼的话呀!可是向蚕道歉已经来不及了。

    【1】用“/”划去选文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读一读,填一填,画一画。

    ①文中 保护桑树, 在为蚕服务,它们都在为人类服务。

    ②“至此,蜘蛛完全明白了”中“此”指的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③这篇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用曲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我看来,凡是损害树木枝叶的都是害虫,凡是害虫都是我的敌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蜘蛛是从现象论是非,只讲一面理。

    B.面对蜘蛛的责问,蚕三次“慢吞吞”地跟蜘蛛说话,可以看出蚕很温和。

    C.从“一副学者的派头”“腆起胸脯”“威严”等可以看出蜘蛛为自己保护桑树感到骄傲。

    D.文中的蜘蛛是一只白私、骄傲的蜘蛛,只为自己,处处为难别人。

    【4】蜘蛛、蚕和老桑树的共同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蜘蛛、蚕和老桑树,你更喜欢哪一个形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语段,完成下面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级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思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绿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基涂上了点睛之笔。

    【1】科学家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依据是___

    【2】文中的“假说”指的是_____。称之为“假说”的理由是______

    【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在我国辽宁西部的发现,其价值是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的收获有: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从不同的角度写一写其他的季节,注意表达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仿照句子,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小男孩打羽毛球   妈妈下班回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我忍不住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我当小医生(修改病句)。

    ①老师如同母亲一样保卫着我们每一个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晴朗的一个夜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是一幅美丽而又漂亮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修改5处即得满分)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打算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可开心啦。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习作表达(30分)

    你对“战争”与“和平”有什么感想?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战争的故事写下来,叙述清楚时间与人物,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