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个句子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B.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C.不得不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D.这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是的
2、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些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这句话中的“应该”可以去掉。
B.《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句话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C.《琥珀》这篇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D.《千年梦圆在今朝》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4、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边塞 木塞 要塞
B.重要 重点 重复
C.好恶 爱好 好吃懒做
D.单人 单独 单于
5、下列选项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杀王子。
B.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利落。
C.即使冬天来了,花园里的花也都凋谢了。
D.你只有登上山顶,才能欣赏到远处美丽的风景。
6、下列句子中画“ ”部分表达的感情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他像一只老乌龟一样,永远都不敢出头,什么意见也不发表
B.下课了,我们就好像欢快的小马驹撒开了缰绳,冲向了操场。
C.他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D.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7、把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划掉
(1)网球 足球 篮球 铅球 排球
(2)勇敢 机智 顽强 沉着 打仗
(3)暖水瓶 电饭锅 电冰箱 洗衣机 电视机
(4)黄鱼 带鱼 鲸鱼 鲤鱼 鱿鱼
8、看拼音,写词语。
fán xīnɡ bō tāo duǒ cánɡ huā pínɡ zhǐ hu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iāo sǎ huā suì ménɡ lónɡ jì jìnɡ zhāo xi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和:____________________青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绿(节选)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与文中“招引”“追逐”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运用__________修辞方法。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末尾,作者为什么将这醉人的“绿色”换做“女儿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①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②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加点词语“天高地阔”的意思是( )
A.边吃边聊,自由自在,毫无拘束。
B.吃的地方很开阔。
【2】画线句子第①句和第②句中的“它们”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乡村最______的事物,作者却把这些事物写出了诗的美感来,展现出了_____________的美。
【3】在这“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的“歌声”体现了乡村是安静还是吵闹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选文的关键句。结合上文,“独特、迷人的风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赞美她。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发着芳香。
凌霄也开花了,一朵朵橙红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它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干往上攀,一直攀到树顶。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她嘲笑着伙伴们:“哈哈哈,你们都在我的下面。”
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高耸入云的凌霄花,都说:“凌霄花真了不起。”唯独月季一声不响。
凌霄花听着声声赞美,越加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喂!朋友,你怎么一句赞美的话都没有?不想让我采朵云给你吗?”月季淡淡地说:“我长得虽矮,却是靠自己的根立在地上。你凭借了大树的高炫耀自己,没啥稀奇。”凌霄花哼了一声,没有理睬月季。
一天,电锯沙沙沙,大树倒了,凌霄花一下跌落在地。那些为她唱赞歌的花儿草儿都来讥笑她。
月季花却安慰她说:“朋友,你应该学会自立!”凌霄花惭愧地低下了头。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读句子,选品格。
A.谦虚 B.目中无人 C.骄傲 D.自私自利 E.热心助人 F.无私奉献
(1)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赞美她。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发着芳香。(______)(______)
(2)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呀。(______)(______)
【4】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凌霄花的神态变化。
凌霄花高耸入云时,她的神态是_________;凌霄花听到月季花的安慰时,她的神态是___________。
【5】“唯独月季一声不响”的原因是什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____”画出来。
13、阅读《白鹅》片段,回答问题。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1】按要求写词语。
反义词:敏捷——( ) 从容不迫——( )
近义词:偶然——( ) 一丝不苟——( )
【2】鹅吃饭需要哪三样东西下饭呢?
【3】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要称鹅为“鹅老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读书的毛泽东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全书。其中“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的主要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重温;就是到了晚年,他对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在封面上画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他读过两遍、三遍的圈记。他最喜爱的书籍是《资治通鉴》,据说读了十几遍,甚至很多片段能背诵下来。他也很喜欢读《红楼梦》,他说“不读五遍,不要评价《红楼梦》”。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即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写作多表现在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做批注,写读书笔记以及在原书上改正错误。毛泽东读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以致用,能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他的文章大气磅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为鼓舞人民的号角,打击敌人的利器。
【1】这篇短文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最主要的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 和 来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 。
【4】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一读,说一说:
通过诗人的描写,说说白桦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我认真了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病句
(1)草原把夕阳照得五彩缤纷。
(2)小红和小莉是好朋友,她经常帮她复习功课。
(3)言行不一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4)春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18、修改下面这段话,请修改好的句子写在向下面的横线上。
一天晚上。方方和亮亮迫不急待地打开电视机看小品和音乐。演员的精致表演,使他俩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对他说这个节目演的正好!”亮亮听了,点头表示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30分)
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度过了许许多多欢快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