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锦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被先后流放。当听到楚国灭亡的消息时,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汩罗江,以身殉国。这位诗人是( )

    A.陶渊明

    B.杜甫

    C.屈原

    D.孟浩然

  • 2、画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捉(bǔ pǔ      (揭  竭)开秘密       

    光屏(yín  yínɡ    障(碍  得)重重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屋檐 困难 棍乱 欣喜若狂

    B.锐利 啤气 预防 生气勃勃

    C.迟钝 装饰 疾病 空空如也

    D.尽职 凌晨 调遣 瑟瑟发唞

  • 4、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欣喜狂(好像) 变化多(原因)

    B.从容不(急促) 天高地 (辽阔)

    C.无忧无(顾虑)  没完没(结束)

    D.惊慌失(安排) 扬长而(离开)

  •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改善生活   改进缺点   改正方法

    B.发扬精神   发挥作用   发展生产

    C.磨炼意志   坚持真理   提高效率

    D.爱惜粮食 珍惜时间 征服自然

  • 6、《青铜葵花》第一章中,葵花坐着小船飘在河上,非常危险,最后是 救了他。

    A. 嘎鱼 B. 青铜 C. 河上过路的船夫 D. 菊花的爸爸

  •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任凭谁怎么呼唤,他不肯回来!

    B.只有你向那个女同学承认错误,我能请求她原谅你。

    C.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从不吃惊。

    D.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填空  

    (1)“的部首是________  , 除部首外有________画,________结构。

    (2)“共有________画,部首是________  , “的意思是________。

    (3)“共有________画,第七笔的名称是________。

    (4)“的部首是________  , 音序是________  , 共有________画。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卜算子是它的_____

    2这词的韵脚字是哪些?_________

    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4请你再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们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

    A.因为天窗比木板窗好用。

    B.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们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2)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 )(多选)

    A.总起全文。

    B.承上启下。

    C.表达孩子们对天窗的喜爱。

    D.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 11、聪明的扎西

    从前,有个聪明的孩子,叫扎西。

    一天,扎西到附近的舅舅家做客。还没进村,一群调皮的小孩子突然围住他,对他说( )( )扎西哥哥,大家都夸你聪明。今天,我们也考考你,好吗( )( )“好,你们出题吧!”扎西回答说。

    孩子们互相“咬了下耳朵。”一个孩子说:“我们当中有个叫次仁的孩子,你能猜出来吗?”猜不出就不放你进村。”只见“呼啦”一下,孩子们手拉着手,摆开了阵势,眼睛都紧紧盯着扎西,好像怕他逃跑似的。

    扎西不慌不忙,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忽然他大声叫道:“次仁的脸红了!”喊声刚停,孩子们一双双眼睛都朝一个孩子的脸上望去。扎西立刻跑上前去,笑嘻嘻地拉着那个孩子的手说:“你就是次仁,没错吧?”

    这时候,次仁真的脸红了。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呆了,一下还弄不清扎西是怎么知道的……

    【1】给第2自然段括号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的“咬了下耳朵”这个动作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扎西是怎么知道哪个孩子叫次仁?用“             ”在文中画出。

  • 12、课内阅读。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夺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文中描写太阳的拟人句。

    3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日出前的景象 B.日出时的景象 C.日出后的景象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火桂花

    崔芹家门前有一棵特别高大的桂花树。村里的人有时看它一眼,不是在嘴里,就会在心里感叹:“就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桂花树!”听老人们说,这棵桂花树已经活了二百多年了,是崔芹家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现在,守护着这棵桂花树的是崔芹。

    风霜二百多年,这棵桂花树早已盘根错节,以一副苍劲的风宋盘立在那里。那树干粗硕救实,枝枝权权,粗粗细细,曲曲折折,向四周扩张,枝条或向下或向上,乍一看都辨不清那一根根的走向。冬天,枯叶落尽,树干树枝都呈黑褐色,天空之下,显出一副铁质的筋骨,依然是道风景。春风一来,一片片小小的叶子悄然长出,弱不禁风的样子,但随着一日暖似一日,那些叶子越长越欢,不几天,就一片繁茂的景象。就这么长着长着,人们以为它就长这一树的叶子,已经看惯了这道风景时,夏天去了,秋天到了。八月,它开花了,桂花小小的,金黄色的,十分稠密,一簇簇,成串成串的,立见一番壮观。路过的人,不分老少,都会被这满枝头的花吸引,停下脚步,仰头观望,久久不能离去。

    那几天,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香无形飘散,不仅能使全村人闻到,还能飘出数里地去。闻到的人抽抽鼻子:这香好似桂花香。看看四周,却又不见一棵桂花树。到了夜里,花儿受到水汽的浸染,香味越发浓重,在月光下四处流淌,仿佛大地万物的沉睡,皆是被这扑鼻而来的香气熏醉的。

    但这桂花的生命,总是短得让人有点儿伤感:昨天还是鲜活鲜亮的样子,一夜之间就疲了,就衰了,一阵风来,纷纷飘落,如成千上万的小蝴蝶——但这蝴蝶已失去飞行能力,摇摇摆摆地坠落在地上。不远处是条大河,遇上大风,这成千上万朵金黄色的花,飘落到水面上,不一会儿,河上就漂满了。鸭子们在游动,花向两边分开,但鸭子们游过去不久,花又很均匀地聚拢到了一起,缓缓地向远处漂去。看着这番情景,总不免让人叹息。

    桂花开放的那些日子,崔芹家的人就会时时关注着:花开三成了,花开五成了……

    每年,他们家把花收集起来,分送给全村各户人家,自家留下的很少,甚至一点也没有留下。得了桂花的人家,或拿它做了桂花糕,或拿它做了桂花茶,或拿它做了柱花酒,或拿它做了桂花卤。还有的人家,拿它做了枕头,那枕头叫香枕。

    这些桂花,不是那些自然飘落在地的桂花。这些桂花原本还在枝头,是被人用力摇落下来的,是活花。八月里,总有一天是摇花的日子。这个日子,是精心挑选的。崔芹的爸爸仰脸仔细看那一树的花,心里明明已经很有把握了,还是叫来几个人一起帮着看。崔芹的爸爸说:“可以摇花了?”那几个人都点点头:“可以摇花了。”

    一大早,崔芹帮着爸爸妈妈在桂花树下铺上十几张干干净净的席子。大人和小孩陆陆续续地向桂花树聚扰了过来。摇花的事,都交由村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来做,大人们则鼓动孩子们用力、加油。

    参加摇花的孩子们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一脚踏上席子的,必须去河边,用清澈的河水将脚仔细地洗干净——路上席子的,必须是一双双干干净净的脚。时间一到,无数双小手抱住桂花树,一个个倾伏着身子,高高地振着屁股,随着崔芹的爸爸一声“摇”,一起用力摇动,只见花枝乱颤,那桂花如稠密的雨珠纷纷飘落下来,直落得树下的孩子一头一身,一个个成了金黄色的。抖一抖身子,花又落到席子上。

    “加油!”“加油!”大人们一边喊,一边做出摇树的动作。摇动,一波又一波。总有花纷纷落下。眼见着,席子被花覆盖了,看上去,没有席子,只有一地的花。那花挤在一起,还在开放中,看上去,好像在微微动弹。

    八月,摇花,是这个村庄的一个隆重而圣洁的节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粗硕敦实:__________

    【2】这棵二百多年的桂花树,一年四季姿态不一。冬天,桂花树显出(_______);春天,桂花显出(_______);夏天,桂花树显出(_________),秋天,桂花树长出树开出(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中,“四处流淌”指的是(____________),表达出了作者对桂花树、对桂花深深的(_____________)之情。

    【4】文章第⑩段描写了“摇桂花”的过程,体会作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巨龙,划出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1】文段中加点的“一百一十多个”“十余年”说明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杨利伟的“三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从中能感受到他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B.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

    C.杨利伟想要借这三句话告诫自己,也告诫中国的航天人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4】假如你在现场亲眼见证了“神舟五号”的发射,你最想对谁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有外媒预测中国载人登陆月球指日可待。对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口语交际。

    在学校举行的艺术节展演活动中,你认识了隔壁班的一位同学,你想和他成为朋友,你打算怎么介绍自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下面一段话。

    西阳西下,晚霞应红了天边。我们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高高兴兴愉快地返回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矿石标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因为增长了知识,所以锻炼了意志。

  • 17、修改病句。

    1.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

    __________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增加。

    ________________

    3.他在海洋生物馆里观赏了红剑鱼、六间鱼、黑魔鬼鱼、海豚等各种形态各异的鱼类。

    ________________

  • 18、修改病句。

    ①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激励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知道了活动的下一次内容和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老师的辛勤养育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烤着火,大家的手渐渐温和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习作。

    世界这么大,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请以“我最想去”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写出这个地方的特点,也要把你想去的原因写清楚,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