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瑅”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关?( )
A.日 B.提 C.玉 D.是
2、下列哪句诗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D.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踏一条幽径,我独自一个人去访问我的朋友。
B.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C.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猫要是决定出去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句话中的“凭”的意思是( )
A.依靠 B.证据 C.根据 D.无论
5、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 )
习近平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的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
雨来脸上笑嘻嘻的,他 地领着鬼子在庄稼地里来来回回绕圈子。“鱼类没有发声器官,”宝葫芦 地发言,“而且也没有这么多思想。”
A.无忧无虑 慢条斯理 镇定自若
B.无忧无虑 镇定自若 慢条斯理
C.慢条斯理 无忧无虑 镇定自若
D.慢条斯理 镇定自若 无忧无虑
6、下面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讽刺或否定
7、下面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惩罚(chéng fá)
B.沼泽(zǎo zé)
C.膝盖(qī gài)
D.肝脏(gān zhàng)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惊(_____)失(_____) 天高地(_____) 一丝不(_____) 扬(_____)而(_____)
欣喜(_____) 无能为(_____) 无(_____)无虑 三(_____)一(_____)
9、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_。
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补充词句。
【2】解释词语。
(1)犹:________________
(2)俏:________________
(3)烂漫:________________
【3】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_____,“咏梅”是词的_____________。
【4】词里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初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三、四句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俊俏,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时坚强不屈的情操。
C.“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6】我还知道一首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啄破硬壳
我们无数次地吃过鸡蛋,但很少有人亲眼看见过小鸡雏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场面。那一年,我领着女儿到农村去,恰巧遇见了老乡家里的母鸡在孵小鸡。
那是一只芦花色的母鸡,趴在土炕(kàng kēng)一角草筐里的鸡蛋上倾注着自己全部的母爱。鸡蛋挺多的,我们能听到小鸡雏(chú chóu)在蛋壳里面用力地啄壳的声音,“嗒,嗒嗒……”那声音虽弱小,却震撼着人心,这是小鸡雏在用自己的生命撞击着铜墙铁壁似的硬壳。过了好久,一个湿乎乎的小脑袋才很艰难地从里面钻了出来。
女儿的目光集中在一个啄壳声响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鸡蛋上了。那鸡蛋壳的上端已经露出米粒大小的孔,从那个小孔里看见鸡雏用力啄壳的硬喙(huì zhuó)。“嗒,嗒嗒……”几分钟过去了,那小孔还是米粒大小,似乎没有变化。女儿为了要帮小鸡雏,她不顾老母鸡威胁的叫声,伸出手来要去剥那个硬壳。
这时,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吱声的老大娘看出了女儿的心思,她一把拦住了女儿。
大娘说:“孩子,别去碰它,这小鸡雏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你帮了它,也许就是害了它。”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老母鸡是最护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它却“冷酷”地让鸡雏自己钻出蛋壳。农村老大娘无意中说的这句话是那样平凡,而其中蕴藏的道理却让人思索。
【1】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凡________ 冷酷________
【3】“冷酷”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4】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5】大娘的话里蕴藏着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类文阅读。
法布尔的故事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法布尔是法国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不在乎。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美梦中惊醒过来。
法布尔在普温斯敦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 )了邪! 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
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 )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成为19世纪有名的科学家。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循着——( )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3)照样子写词语。
例:如痴如醉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天地。
绿(节选)
朱自清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1】“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选文中哪两个动词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表现了梅雨潭“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花花儿
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过一只猫,那是我亲成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是黑白杂色的:背上三个黑圈,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忽被人抱出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小猫来了我只会抱着,喂它的是李妈,“花花儿”也是她起的名字。那天傍晚她对我说:“我已经给它把了一泡尿,我再把它一泡尿,教会了它,以后就不脏屋子了。”我也不知道李妈是怎么教的,只是花花儿从来没有弄脏过屋子,一次也没有。
这猫不但爱干净,还鬼灵鬼灵的。我们让花花儿睡在客堂沙发上的一个白布垫子上。那个垫子就算是它的领域,一次我把垫子双折着忘了打开,花花儿就把自己的身体约束起来,趴在上面,一点也不越出垫子的范围。它很早就懂得不准上饭桌,只伏在我的座后等候。李妈得意地说:“这猫儿就是灵。”
一次我们早起不见了花花儿。李妈指指茶几底下说:“给我拍了一下,躲在那儿委屈呢。我忙着要扫地,它直绕着我要我抱,绕得我眼睛都花了。我拍了它一下,瞧它!赌气了!”花花儿缩在茶几底下,一只前爪遮着脑门子,满脸气苦,我们叫它也不出来。还是李妈把它抱了出来,抚慰了一下,它又照常抱着李妈的脖子,挨在她怀里。
【1】作者从“花花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它的可爱。
【2】找出第三自然段中承上启下的一句话,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作者用具体事例来表现花花儿的特点,请你任选两个事例,概括地写出来:①_______;②_______。
【4】“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花儿_______。
【5】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花花儿缩在茶几底下,一只前爪遮着脑门子,满脸气苦,我们叫它也不出来。
加点词语是两个_______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花儿躲在茶几底下的_______,表现了作者对花花儿的_______之情。
1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作者从伸长了头颈________________的姿态中,对鹅产生了“高傲”的印象,又因鹅______________的叫声等加深了这一印象。
【3】作者先把鹅与______作类比,表现出______;然后把鹅与______作对比,衬托出______。
A.鸭 B.狗 C.鹅步调的从容 D.鹅叫声严厉、大的特点
【4】第四自然段中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鹅的步态,对应的图片是______,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5】文中说“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假如鹅会说话,当生客进门时,它会说些什么?猜一猜,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言表达
李杰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今天课堂上又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后,他一个人坐在教室里闷闷不乐。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安慰他?
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病句。
1.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1)四(1)班学习成绩是李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致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段。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______________
19、写作。
我们现在幸福地生活着,享受着。可是为了今天这幸福的生活,许多英雄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但他们的壮举依然留在我们心中。请你选一位英雄,谈谈他的事迹并说说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