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适合挂在阅览室的名言警句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C.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草房子》中成功扮演伪军连长的是( )
A.桑桑
B.纸月
C.秃鹤
D.杜小康
3、在朗读中,表达意图不一样,重音的位置也不一样。读下面的句子,想想重音部分强调的是( )
周日我请你去卖场看电影。
A.强调时间
B.强调“谁”
C.强调地点
D.强调“做什么”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率(lǜ)领 可恶(wù) 刹(chà)那
B.窥(kuì)伺 澎(péng)湃 范仲(zhòng)淹
C.屡(lǚ)次 祈(qǐ)求 绮(qǐ)丽
D.慰藉(jiè) 重荷(hè) 搓(cuō)洗
5、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劈面 臀部 石钟乳 大窟窿 B.脚丫 高敖 毛茸茸 热辣辣
C.拥有 供养 向日葵 猫头鹰 D.岗位 推测 断绝 催眠曲
6、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黄云白日曛(昏暗)
B.欲饮琵琶马上催(催促)
C.至今思项羽(思考)
D.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詹 率领 天高地阔
B.闪烁 擦式 生气勃勃
C.低碳 花穗 欣喜若狂
D.涂沫 遭殃 扬长而去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 《池上》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的情景。
2. 《小儿垂钓》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描写小孩子钓鱼姿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钓鱼时专心致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描写了江南农村 (时节)的景象,我能从“ , ”想象出山原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的画面。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中的山原指的是 ,白满川的意思是 ,子规表示 鸟。
【3】“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10、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练习。
矢志寻蒿人
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8 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②20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 0.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0.5克、1克、2克、3克、4克、5 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④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
⑤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
【1】文中画“——”的句子,第一句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第二句是对人物____的描写。从第____句中我能读出屠呦呦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研发出青蒿素,都做了哪些努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两个小标题。
(1)_________(2)_________
【3】关于短文的题目,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短文最后一段相呼应。
B.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表述不够明确。
C.题目富有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精神品质的赞颂。
【4】读完短文,屠呦呦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打动你?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在文中标画出相关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éng fè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zé zhé)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bèi bēi)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1】我会选出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责备( ) 信奉( )
【3】亚里士多德讲的那段话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事实”指什么?请用“~~~~~”线画出来;两个相反的结论又指什么?请用“ ”线画出来。
【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展品激起了你的好奇心,你找了与琥珀相关的文章学习。
包裹海洋生物的琥珀
佚名
①科学家发现了一枚包裹了一只史前海洋动物“菊石”的罕见琥珀。这是古生物学家首次在琥珀中发现这种已灭绝的“乌贼近亲”,为人类更好地了解琥珀形成以及过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证据。
②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曾在杂志上发表报告说,这枚形成于白垩(è)纪中期的缅甸琥珀重约6克,长33毫米、宽9.5毫米、高29毫米,包裹了至少40个动物个体。除菊石外,其中还存在多种海洋腹足动物、潮间带等足类动物,以及螨虫、蜘蛛、蟑螂等陆生动物。
③琥珀是植物树脂经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化石,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陆生生物,但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尤其罕见。那么,海洋中的菊石是如何遇上树脂的?
④研究显示,琥珀中菊石的软体已丢失,且壳体有破损,内部充填有细砂粒,这表明菊石在被包裹前已经死亡。科研人员由此推测,这枚琥珀可能来自一片靠近海岸的森林。也许1亿年前,海边的风浪如同一个搬运工,将菊石带到内陆树林处的淡水池塘边。树木分泌的树脂在下滴的过程中,一些蠓类、蜂类等飞舞的小昆虫经不住树脂的“香味诱惑”而靠上来,首先被包裹进树脂;树脂沿树干向下滚动的过程中,树栖的甲虫、蜘蛛等也被包裹进来;当它滴到地上后,将路过的蟑螂、千足虫等以及被海浪卷来的菊石、螺类等的空壳,也包裹进来。这些来自海陆空的动物相聚于树脂中,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便成了这枚琥珀。
⑤虽然琥珀年龄尚存争议,但菊石的存在表明,这枚琥珀可能已经存在大约1亿年。
(选文有删改)
圈点勾画读文章
——说明文
【1】请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颜色的笔圈画以下内容。
“ ”文章写了什么
【2】圈出说明对象。
“ ”文章怎么写的
【3】画出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4】画出体现说明文语言特征的句子。
【5】画出科研人员的推测结论及依据。
13、课外阅读。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星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短文以________为题,交代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______________,也指______________,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2】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几件事情来体现母爱( )
A.母亲陪我看蓝天 B.为我撑伞
C.给我猜谜语,讲故事
【3】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14、课外阅读。
黄山游记
黄山,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游览,这多么令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我简直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从半空中挂下来,夹带着哗哗的水声,急流奔腾,气势雄伟。瀑布顺着山沟蜿蜒曲折流到了我的脚边,成了温顺柔和的叮咚泉水。那泉水真清啊!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眼就可以望到水底的沙石。
爬上山坡,抬头一看,黄山陡峭的峰峦令人惊叹!黄山真高啊!高得望不到顶,一座座山峰直插云端,我们家乡的铁臂山和它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小土堆了!黄山真奇啊!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成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黄山真险啊!上天都峰的山路几乎全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九十度角,非得拉着铁索,用力才能爬上去。登天都峰的人,回头一望,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好险啊!“最危险的要算是“鲫鱼背”了,这是在两座山顶之间架起的一座天桥,它海拔高约1800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稍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深渊。
站在黄山上放眼望去,黄山的云海真美啊!近看云海,像一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岭遮得无影无踪,大风一吹,雾气飘走,一个一个的奇妙景象又都展现在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又像对对白色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再远处,白云就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崇山峻岭淹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在云里时隐时现,使人感觉如入仙境。
黄山啊黄山,你美丽奇妙,雄伟壮观,难怪你闻名天下,我多么希望能再一次来欣赏你的风姿!
【1】文中画“ ”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读到这里我想到了“________”的诗句。
【2】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每一段写一景,依次描写了黄山的_____、______和_______。
【3】黄山的“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黄山的云海,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
A.方位 B.由近到远 C.事情发展 D.地点转移
【5】本文通过描写黄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优秀品质的词语?请把它们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17、修改病句。
1.这段话在文中是很极其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节体育课上我们踢了足球和羽毛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雨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有两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十分非常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印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_______________
19、题目一:我喜爱的动物
(要求:1.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介绍给大家。
2.尝试学习作家的表达方法,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喜爱之情。)
题目二:神奇的
要求:1.展开想象,你最想发明的事物是什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它的样子和主要功能写清楚。
3.书写规范,表达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