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将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网络上的信息有真有假,我们要学会 ,理性对待。

    A.分辨

    B.分辩

    C.争辩

    D.辩证

  • 2、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shà江(zhè

    B.部(tún) 负

    C.jǐn黑(

    D.蜒(wān) 一

  • 3、下列人物、作品与作者,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A.王葆:《宝葫芦的秘密》——中国 张天翼

    B.克莱芒:《“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 维克多·雨果

    C.扁鼻子军官:《小英雄雨来》——中国 管桦

    D.小人鱼:《巨人的花园》——丹麦 安徒生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括号里的词语是一对反义词的一项是(  )

    A.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仰视)

    B.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昏暗)

    C.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精力)

    D.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经常)

  • 5、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景色不是春天的一项是(   )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D.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 6、一片冰心(  )

    A.著名作家。 B.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 7、下列不属于科普作品的一项是( )

    A.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

    B.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C.冰心的《繁星·春水》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自言自____ ____巴巴 ____急如焚 井然有____

    突兀森________不苟 五____斑斓 天高____

    1.仿照画线的词语再写两个ABC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_____”是表现人的心情的,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等。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品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关于这首诗歌中的两个“风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两个“风雨”的意思相同。

    B.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C.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和风细雨,第二个则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忧愁等。

    D.第一个“风雨”的意思是由第二个引申而来的。

    2诗中的“你”指_____________。这首诗歌由鸟儿的巢联想到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

    3在“心中的风雨来了”时向亲人倾诉,寻求慰藉,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也有过,请用几句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

    【2】外洞的特点是____,用“——”画出这段话中具体表现外洞的特点的语句。

    【3】作者在具体介绍外洞的特点时,用了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拟人

    【4】作者在介绍洞口的时候,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你觉得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答:我觉得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 11、鱼游到了纸上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写,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xiù  huā(   )那样细致;有时又huī bǐ( )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一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补充词语。鲜艳的( 细致地(   高兴得(  

    3写一句话,用上有时……有时……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用“____”划出对青年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来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真,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光的大眼清,这个大眼情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地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晴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令盆,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等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晴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来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把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日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_____

    A. 特定称谓                                     B. 着重指出                                     C. 表示引用

    2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双大眼睛生怕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干酪里的小孔是从哪里来的?

    假如凝乳放在地窖里的时间太长了,细菌的工作就会继续进行下去,最终把凝乳变成干酪。干酪里的小孔与面包里的小孔是一样的,都是二氧化碳制造出来的。

    可是,这里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细菌制造出来的。

    为什么干酪放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坏?因为干酪的表层有一层皮,使它不会完全变干,并且保护它不受到细菌的侵害。

    瑞士的报纸曾经报道过这样的一块干酪:它已经有120岁了,据说味道还很好,而它的“爷爷”在不久之前才刚被切开吃掉。

    【1】短文一共提了 个问题。用“ ”把这些问题画出来。

    【2】阅读短文后,我知道干酪里的小孔是______制造出来的。这里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制造出来的。

    【3】用波浪线画出短文中运用了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的句子。这一句子的作用是:

    【4】短文里有的术语比较难懂,比如“二氧化碳”,我会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

  • 14、课外阅读。

    一饭千金

    韩信是淮阴人,少年时丧父,家境贫穷,他既不会种田做买卖,又不能去当官,只能过着游荡的生活。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吃饭。他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

    母亲死后,韩信更是游手好闲,四处游荡。有个亭长与他有过往来,他便常常到这个亭长家里去吃饭。亭长的妻子见他常来白吃很不高兴。

    有一次她故意一清早便烧好了饭,早早就吃完了,韩信来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亭长家吃饭,知道人家不愿留自己吃饭,就愤然离去,发誓再也不去亭长家了。

    他时常要饿着肚子,为了能填饱肚子,他常常到淮阴城下的河边去钓鱼。河边有几个老婆婆常在那里洗衣服,日子久了,其中一个看韩信落魄无助,很同情他,一次家人送来午饭,她就分一点给韩信吃,韩信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从此,那洗衣婆每次都分给韩信吃。

    一次,韩信吃过分来的饭后,向洗衣婆深深施了一礼,激动地说:“承老大娘这般厚待,我永生难忘,将来我得了志,会报答您老人家的!”

    洗衣婆听了,责怪韩信说:“男子汉大丈夫说这种话干什么!我看你相貌堂堂,好一个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吃点饭,哪里想到要你报答!”说罢,拿了洗好的衣服离去。

    望着老婆婆的背影,韩信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发迹了,一定要实现今天的诺言,重重报答这位老人家。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洗衣婆的恩惠,便命人把她从淮阴请来,当面向她致谢,并赠给她黄金一千两以示答谢。

    【1】照样子,写词语。

    狼吞虎咽(含有两个动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手好闲(含有人体器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与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我看你相貌堂堂,不忍你挨饿,才给你点儿饭吃,想到要你报答!

    B.我看你相貌堂堂,不忍你挨饿,才给你点儿饭吃,没想要你报答!

    C.我看你相貌堂堂,不忍你挨饿,才给你点儿饭吃,能不想到要你报答吗?

    【3】韩信在发迹之前过着怎样的生活?请你简要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一饭千金”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信是如何报答那位洗衣老婆婆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说:“小明,你去把卫生区打扫干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例: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热闹非凡的大街小巷,绘成了一幅繁华的城市夜景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成了一幅迷人的夏日荷塘风景画。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①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动我要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习作天地。

    星期天是最让人放松的日子。那么,在星期天里,你通常会做些什么呢?请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