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不是古诗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
B.《塞下曲》
C.《墨梅》
D.《铁杵成针》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B.月黑雁飞高(月亮变成黑色)
C.单于夜遁逃(逃走,躲避)
D.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3、下列诗句与对应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
C.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
D.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李白)
4、选词填空。(5分)
清澈 清洁 清凉 清晰 清楚 清新
(1)他讲话的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 )。
(2)雨后空气十分( )。
(3)环卫工人把街道打扫得非常( )。
(4)( )的小溪里,带着不同花纹的鹅卵石( )可见。
(5)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凉水,一股( )的感觉直沁肺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猜他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B.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C.我们通过并讨论了周末的出游计划。
6、在猎捕狗熊中,( )冲进狗熊洞内,把又蠢又笨的狗熊从睡梦中惊醒。
A.黄犊
B.卡鲁鲁
C.蓝魂儿
D.双毛
7、下列各组词语中,与其他同语不是同类的一项是( )
A.炊烟袅袅
B.鸡犬相闻
C.依山傍水
D.车水马龙
8、解释下列成语。
画饼充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地为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虎类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繁星(一三一),回答问题。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3】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 )。”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 )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 ),披荆斩棘,( ),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 ),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 )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知难而退,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A、知难而进 B、知难而退 C、适可而止 D、勇往直前 E、无所畏惧
【2】根据短文内容填表。
对象 | 态度 | 行为做法 |
第一个登山人 |
|
|
第二个登山人 |
|
|
第三个登山人 |
|
|
【3】你是怎样理解短文的最后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从画“ ”句子中的“____”这个字,我知道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的动态画面。
【2】选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词句,其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明理由,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赏析阁。(12分)
坐上童话中的小马车慢慢抵达
夏天的烈日下,拜伦·皮茨走在路上,心里正盘算着退学。
这时,一辆汽车呼啸着从他身边疾驰而过。路边的鸟因为受惊,尖叫着一飞而起。拜伦的心在沮丧中忽然一亮:一辆汽车,如此飞速无疑可以到达目的地,倘若慢一点也可以到达,倘若是辆小马车呢?他的脑海中出现了童话中的小马车,一颠一颠地驶进了城堡。
拜伦从小就是个笨孩子。10岁时,几乎不能辨识课本上的字,这在教育学上叫做“功能性文盲”。可是,他是个要强的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借助一种特殊的学习用具,用超越常人十倍的努力,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考入了梦寐以求的俄亥俄州威斯利亚大学。
可是接下来的大学时光,给了拜伦当头一棒,让他感到自己又重回到小学四年级。考试不及格和严重的口吃,让拜伦多次产生放弃学业的念头。那些可敬的老师,给了拜伦无私的帮助:雷曼教授每周花四个小时,帮助拜伦阅读和写作,并且告诉他,一个人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艾迪教授帮助他矫正口吃,教会他将一支圆珠笔含在口中练习说话,给他提供实习主持人的机会。
毕业后,被称为“笨驴”的拜伦·皮茨,从地方媒体开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60分》节目的主持人。在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他成绩斐然,赢得广泛赞誉:六次获得地区艾美奖,四次获得全美联合新闻奖,还夺得全美黑人新闻工作者协会优秀奖。
拜伦抵达目标的速度,不像别人那样坐着飞快的汽车飞奔而去。他是坐着童话中的小马车,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不畏艰难,百倍努力,慢慢抵达。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沮丧——
梦寐以求——
(2)文中两处引号的作用是:(2分)
“功能性文盲”:
“笨驴”:
(3)说一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4)请你谈谈拜伦·皮茨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
13、课内阅读。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______) 经常——(______)
【2】写出两个含“天、地”的词语。
天高地阔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文段中写了哪两个场景?概括出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哪句话?用“ ”画出,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6】你觉得家乡哪些景色最美丽,令人向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②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1】“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中“我们”指_______,“你们”指_______。结合课文内容,把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填一填。
人物 | 走的速度 | 上山走的路线 | 负担 | 心态 |
“我们” | _____ | _____ | _____ | 专心走,脚踏实地 |
“你们” | _____ | _____ | 轻装上阵 | _____ |
【2】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从中体会到了挑山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挑山工的话蕴含着哲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含有类似道理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于保护环境 ,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16、修改病句。
(1)《中彩那天》这篇课文写得太迷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段话中有六处错误,请修改。
周六下午,华华和星星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演员们精致的表演,使他们不禁忍不住笑起来。他俩边看边谈。他对他说:“不讲诚信的人,是种极坏的作风。”华华听了,不住得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小荷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见过或经历过大家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请你回忆当时的场景,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把场面写具体,题目自定,不少于3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