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话比较得体的一句是( )
A.“老爷爷,你能不这么磨磨蹭蹭的好吗?”
B.“老师,我有个问题不会,我要来不耻下问。”
C.“您能光临寒舍,我们感到万分荣幸!”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察冀(jì) 搓进(cuō)
B.捆住(kǔn) 雪屑(xiè)
C.塞进(sài) 倔强(jiàng)
D.祈求(qǐ) 风靡(mǐ)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的( )
A.陶渊明、刘禹锡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B.范仲淹曾写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D.杜甫被称为“诗圣”,《江畔独步寻花》是他写的。
4、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刹那(shā chà) 恍惚(guāng huǎng)
魅力(mó mèi) 锦簇(zú cù)
笼罩(lónɡ lǒnɡ) 间隔(jiān jiàn)
5、下列不属于童话特点的一项是( )
A.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山魔水怪、鸟兽虫鱼,它们往往有超常的魔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B.想象丰富,故事都很有趣。
C.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D.故事多带有讽刺性或劝诫性。
6、根据材料选一选。(填序号)(选做题)
根据对纳米技术的介绍,我认为要制作一个不易碎的杯子需要用到( )
A.纳米传感器:一种检测装置,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精度很高。
B.纳米陶瓷:一种复合型材料,能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使陶瓷具有金属般的柔韧性和可加工性。
C.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好,而且记录密度高。
7、志愿者们维持着整个运动会的秩序,为运动员提供最舒心的服务。( )
A.保卫
B.维护
C.保护
D.保持
8、我会填。
(1)“徽”共有(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可以组词为( )。
(2)“憋”的部首是( ),除去部首还有( )画。
(3)“毅”的音序是( ),部首是( ),可以组词为( ) 。
9、研讨会结束后,老师分享了一首课外诗歌,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稠李树
叶赛宁
馥郁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鬈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往下淌;
留下辛香味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璀璨,
像一对对明亮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
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灰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映着太阳的光芒。
金灿灿的绿痕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下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1】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形容词填在括号中。
( )的稠李树 ( )的小溪 ( )的露珠
( )的花穗 ( )的耳环 ( )的浪花
【3】请你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诗歌中的画线句。
答题小技巧: 这句话运用了……等词语,表现出……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的景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妙妙想要报名参加诗歌朗诵会,请你根据提示帮她填写下面的报名表。
诗歌朗诵会报名表 | |||
诗歌名称 | 《稠李树》 | 作者 | ①_______ |
配乐曲风 | ②________ | 朗读语调 | ③________ |
选诗理由 | ④内容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情感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
10、快乐阅读。
西门豹(节选)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只花二三十万办喜事,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1】读第一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西门豹发现邺这个地方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发现问题后是这样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正确的句意后打“ √ ”错误的打“×”。
西门豹说:“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
(1)西门豹真的相信河伯娶媳妇可以免除灾害。_____
(2)这是西门豹说的反话,准备利用迷信破除迷信。______
【3】这个地方越来越穷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多,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留传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shì)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táo zuì_________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景 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chōng)。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 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jiàng lín_________,卧床数年的母亲居然下床了!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gǔ xī_________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文中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2.圈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3.文中第一小节中有两个“书香”,第一个“书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书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这句话中“父亲的精神”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捅马蜂窝的孩子——爱迪生
小时候的爱迪生体质虽弱,却爱动脑筋。小妈妈当过小学的教师,她知道,好奇是打开神秘知识宝库的一把万能钥匙。所以每当爱迪生问她为什么时,妈妈总是微笑着,细心地开导他,把其中的道理讲给他听。爱迪生不仅爱问为什么,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一试,也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树下玩儿,不知是谁发现了树杈上有一个马蜂窝。
“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摇摇头。
“不如我们把它捅下来瞧一瞧,好不好?”爱迪生向小伙伴们建议说。
“大马蜂会蛰人的,要捅你去捅!”小伙伴们都躲得远远的。
爱迪生一心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便找来一很长树枝,硬是把马蜂窝给捅了下来。顿时,一群大马蜂都向爱迪生涌来。片刻之间,爱迪生已被马蜂蜇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即使这样,他还要把蜂巢的构造看清楚。
这个可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奇(________) 奥秘(________)
【2】用“不仅……而且……”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部分有一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爱迪生____________。
【4】这个可笑的行为体现了爱迪生 、 、 的品质。
【5】你是怎么理解“试一试”这个词语的?请举例说明。(用不少于二百字的篇幅写出自己试一试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 人心的 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的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儿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暮色四起的时候,乡间昏黄的灯光从不同的窗户里透出,伴着徐徐升起的炊烟,的确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是________的。
【2】短文的第⑤自然段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夸张 B.照应 C.对比
【3】“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这句话中的“________”一词,写出了乡村的炊烟不张扬的特点。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4】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类文阅读。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tiǎo tiāo)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lónɡ lonɡ)”还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的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亮暖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们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请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下列句子中的“明灯”指的是什么?请将序号填到括号里。
A.明亮的灯 B.为他人着想的思想
(1)他们心中没有明灯。(____)
(2)他们手上没提明灯。(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的意思是( )。
A. 引文的省略
B. 列举的省略
C. 说话断断续续
【4】请你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位盲人为什么晚上出门总是挑着一盏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营。
1.人们进入梦乡。(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改变词序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仿写连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语文对我产生了兴趣。______________
2.大街两旁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______________
3.他大概用了一小时左右做完了作业。______________
17、句子医院。
1.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我对写科幻作文产生了浓厚的愿望。
2.在马上,你不用离鞍,虽然稍一伸手,但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3.“六一”庆祝会上,我的舞蹈刚跳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就热烈鼓掌。
18、用修政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19、习作。
题目:我喜欢的一种植物
要求:写清楚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特点,以及喜欢它的原因。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