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墨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梅花题咏的诗作。
B.诗中提到“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C.这首诗描写的是梅花,只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迟钝(dùn) 不仅(jìn) 隧道(suì)
B.繁衍(yǎn) 膨胀(péng) 敏捷(jé)
C.栖息(qī) 开辟(pì) 崭新(zhǎn)
D.后裔(yī) 松脂(zhǐ) 渗水(shèn)
3、下列不属于人物动作描写的是( )
A.他笔直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
B.听了这感人的故事,他难过地低下了头。
C.他羞得满脸通红。
D.夜静极了,黑暗中他大步向前走去。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yāo yáo)请挚(zhì zhí)友到他家里做客。
(2)罗丹痴(chī cī)迷地望着一座仪(yí yì)态端庄的女像。
5、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青蜓 屋檐 桃起 顺序
B.锄地 装示 捣衣 扑素
C.剥豆 无赖 会画 率领
D.耸立 纺织 玻璃 慰藉
6、下面四组词语,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隧(suì)道 繁衍(yǎn) 徜徉 依山傍水
B.疙瘩(da) 奢侈(chǐ) 拂拭 鸡犬相闻
C.慰藉(jì) 松脂(zhī) 窥伺 炊烟鸟鸟
D.乾(qián)坤 慷慨(kǎi) 酣睡 灯火辉煌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天窗》中那屋顶中的一个小方洞,不仅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也给他的童年带去了很多的欢乐。
B.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读物,作家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屋内旅行。
C.《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其中孔隙和内洞部分作者写得极为详细。
D.《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讲述了青铜一家制作芦花鞋、大雪天卖芦花鞋的故事,最后他穿着剩下的一双鞋回来了。
8、日积月累。
1.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________________,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纸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查字典,填一填。
“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画。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倘若——( ) 惊讶——( )
【3】“我要它到的地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首诗中体会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邓稼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的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起开动了。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反复商量,有人主张把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再下井。大家从夜里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办法处理。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探索解决办法。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见他太疲倦了,有人劝他:“邓院长,你回去吧!”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试验成功后,他兴奋极了。由于过度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汗马功劳:______________
(2)风尘仆仆: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竟”字起什么作用?( )
A.两个“竟”字表示惊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B.两个“竟”字在文中突出了邓稼先忘我工作、身先士卒的精神。
C.两个“竟”字说明邓稼先的身体比较虚弱,病倒了。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边钱
大学学费每年要五千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
说完,爹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了。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材。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材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材。
爹的寿材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一千五百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材——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四千五百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十元,那个二十,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过后,我们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给我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拿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三百二十六元零三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他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
爹解释:“给你六百,我留了二百块作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爹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见了他。”
我明白了:爹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完车票,他身上仅剩下三十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
【1】当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时,“我”为什么会困惑地看着他?( )
A.爹为什么要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B.爹把钱都给了我,这钱是哪来的?
C.钱是找打工的老乡借的?
D.爹满头大汗地回来,钱是打工赚来的?
【2】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满怀心事,那么父亲为什么会“傻愣愣地坐着”?( )
A.因为母亲说他的魂掉了。
B.因为他想着“去那边也住茅草屋”。
C.因为“我”的学费没着落而发愁走神。
D.因为烧炭摔伤身体,感到不适。
【3】短文最后一段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长了文章的篇幅。
B.强调了“那半截儿钱”可以改善“我”的生活。
C.与题目相呼应,交代了半边钱的来历。
D.体现了“全给了我”,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4】“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我”是怎么理解父亲这句话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这句话中的“暖和”用上了引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在“我”收信后戛然而止,“我”当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故事情节,在故事的结尾处补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了解完纳米技术后,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种新兴技术,请你学习。
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佚名
①绚丽的灯光、舞动的3D机械手、生动的视频画面,配合着二胡演奏家的演奏,观众欣赏了一场融合各类民族乐器、国风浓郁的视听盛宴。直到曲终主持人“揭秘”,观众才恍然大悟:开场曲的作曲、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甚至视频和灯光的制作,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在不知不觉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批注一: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②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由人工制造出来的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生成”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做以往的判别式工作,还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长远看,由“生成”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影响未来生活。
(批注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③人工智能“生成”的产品种类正在加速翻新。例如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研的XMusic通用作曲框架,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支持视频、图片、文字、标签、哼唱等多模态内容作为输入提示词,可以生成情绪、曲风、节奏可控的高质量音乐。这让人们创作新音乐的门槛大大降低,可以是输入一段精心拍摄的短视频、一张颇具意义的照片,或者只是一行有感而发的文字。
④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帮助人类处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技术缺陷。
(批注三:第④段前半句承接了上文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类处理问题,后半句引出了下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缺陷的说明,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⑤救灾机器人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热门主题。这类机器人在救灾过程中均需要模拟人的感官,而且需要控制其安全、稳定、准确地到达事故地点。对于科学家来说,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感知就是一个瓶颈。机器人的触觉感知能力有限,触觉传感器的功能和精度与人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识别问题也存在挑战。我国这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加强基础培养,并将其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支撑。
(选文有删改)
【1】(内容概括)文章主要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________、概念、_________和________。
【2】(词语含义)结合批注一,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
【3】(说明方法)文章第③段举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自研的XMusic通用作曲框架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探究)批注二是从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提问的,请你从这个角度再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回答。(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 。”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这几段节选自《___》,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部分补充完整。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1)“半天才喘过气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子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繁衍——( ) 崭新——( )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 )
【3】“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一句中,去掉“可能”这个词行不行?如果不行,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变成鸟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回答。
(1)威尼斯入睡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修辞手法____)
(3)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离埃居伊山脉估计大概有十五海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病句门诊。
【1】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所以不会受到伤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是( )。
A.我自信,我出色;我拼搏,我成功。(学校标语)
B.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安全标语)
C.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本院。(医院门口标语)
D.实践“八荣八辱”,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街道标语)
18、修改下面这段话。(错字、病句、标点有错误都要修改哦。)
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有桂花,月季花,菊花和桃花等,它开得最美。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教室里,窗明几静,同学们大声地阅读着课文。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漂亮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作。
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英雄是伟大的。我们平时看过听过不少关于战争的故事,请从你知道的故事中任选一个,写一写你的感想。可以写你对故事主人公的看法,也可以写从故事中想到的东西。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