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语言描写)
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动作描写)
C.哈尔威船长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外貌描写)
D.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动作、心理描写)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zhe zháo
她穿着( )一件蓝色上衣着( )急地走来。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沉重)、迟钝的马门溪龙。
B.所有的绿集中(聚集)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C.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4、下列选项中的词语,都可以形容人物品质的是( )
A.临危不惧 锲而不舍
B.忐忑不安 心急如焚
C.镇定自若 兴高采烈
D.舍己为人 欣喜若狂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陡峭(qiào) 应届(jiè) 狂吠(fèi) 麦秆(gān)
B.附近(fù) 哺育(pǔ) 窥伺(kuī) 忧虑(lù)
C.解闷(mēn) 遭殃(zāo) 贪玩(tān) 成绩(jí)
D.警戒(jiè) 掘地(jué) 奢侈(chǐ) 俏丽(qiào)
6、下列画线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俊俏(jùn) 偶尔(Ŏu)
B. 吹拂(fú) 谱写(pǔ)
C. 掠过(lüè) 唧唧(jī)
D. 增添(zēng) 音符(fú)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里面的人物也大都拥有非凡的能力。
B.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写出了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C.“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猫这种动物的讨厌。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这学期我学习了_______写的《天窗》,知道原来它可以引出人数不清的联想,充满_____。学习了______写的《猫》和丰子恺写的《_______》,知道了动物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很佩服雨来______的精神;学习了_______写的《_______》,让我明白了人鱼公主______可贵品质……在这学期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成长
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
默默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
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
辛勤地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将别人
也当做自己的玩具
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
野树般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
才懂得感恩
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
孩子啊!你们要多注视
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辛勤——(______) 尊重——(______) 赞颂——(______)
【2】用“野树”比喻孩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绘的三类孩子的个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巨人的花园<节选>
春天来了,乡下到处开着小花,到处有小鸟歌唱。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没有孩子们的踪迹;桃树也忘了开花;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可是一看见那块布告牌,就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他们嚷道:“春天把这个花园忘记了,我们一年到头都可以住在这儿啦!”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他说:“这是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玩。”于是雹也来了。他每天总要在屋顶上闹三个钟头,然后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________) 高兴——(________) 忘记——(________)
【2】春天到了,别的地方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人的花园却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见巨人的花园的景象,你想对巨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粉笔歌
歌唱教室明丽的阳光,
何曾忘记你——粉笔,
你洁白,你无私,
天天都在牺牲自己。
黑板上你引来知识的小溪,
溪水涂涂流进我们的心里;
你带来一串串深邃的思考,
摆下了我们成长的阶梯。
你画出四海风云,
把我们心胸开拓万里。
你在讲台上化成粉末,
却把浩瀚的知识为我们累积。
谁说你的生命是那样短暂,
我们的心上你留下深深足迹。
谁说你的贡献实在平凡,
未来的捷报你已描出第一笔。
啊,你笔尖上还有一支歌,
那是一支深情的进军曲。
你鼓励我们攀登高峰,
你盼望我们创立奇迹。
你天天和老师相依相伴,
老师的生活又多么像你。
他们在讲台上奉献年华。
全心全意,年复一年。
(有改动)
【1】写出带点字的拼音。
捷报_______ 奉献_______ 攀登_______ 短暂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希冀:_________ 短促:___________
【3】粉笔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由粉笔想到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猫》片断,完成习题。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许多“吧、啊、呢”等语气词,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内容写出了猫相互矛盾的特点,请照样子再写一种动物或一个人,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暴雨天气可以人工干预吗?
佚名
①随着降雨的增多,许多人都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现在的天气预报技术已经能够预测暴雨,那我们是否能够通过人工干预,提前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扼杀”在萌芽状态呢?
②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工增雨,就是通过人为补充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促使雨滴快速形成,并提前降落到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要在凝结成液态或固态之后落到地面,要满足几个必要条件:首先,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其次,空气需要下降到可以使水汽凝结出来的温度;最后,云层中还必须有较多的凝结核,促使水滴凝结,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③有人工增雨,自然就有“人工消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可以达到人工消雨的目的。
④一种方法是在带着水汽的云团到达目的地之前,在目的地的上游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让雨提前下完,到了原本预计会下雨的日子,由于此时水汽已经被消耗殆尽,自然就无雨可下了。另一种方法,则是让雨“憋”住不下,由于水汽一般需要附着在凝结核上凝结成水滴,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向云层中超量播撒凝结核,使降水云团中的凝结核含量达到降水标准的3——5倍,导致每个凝结核能够“分配”到的水分大大减少,无法形成足够大的水滴落至地面。
⑤人工消雨技术的运用,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为大家“预定”一个好天气,更加有效地保障大家的生产和生活。
⑥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用现代科技对天气进行干预,我国也曾多次利用人工增雨技术缓解旱情。既然降雨可以“叫停”,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人工消雨技术,将洪涝灾害化解在发生之前呢?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消雨也不是百试百灵的秘方,只有对范围小、强度较弱的降水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大范围、强度高的暴雨,是无法通过人力使其消失的。尽管通过人力消除千年一遇的暴雨灾害,在目前看来还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许多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诞生之初,都只是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幻想”。相信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都会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选文有删改)
【1】(文意理解与辨析)根据文章内容,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以问句为题,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说明对象。
B.人为促使雨滴快速形成,并提前降落到地面,就是人工增雨。
C.第④段加点字“憋”,幽默地说明了推迟降雨的情形,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D.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凭借人力消除面临的所有自然灾害。
【2】(内容理解)妙妙读完文章第④段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请你帮她解决。(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人工消雨”是如何进行的?
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语理解)阅读文章第5段,说说“预定”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小贴士 本义+语境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提问角度 | 问题 | 解决办法 |
文章内容 | (1)__________________ | 联系上下文/查阅字典 |
文章写法 | 文章是按照什么结构行文的? | (2)_______________ |
14、请仔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鸡和鸭都有翅膀,却为什么不能飞?
①人类不能像鸟儿那样飞,是因为鸟儿有翅膀,人类没有。鸡和鸭像鸟儿一样也有翅膀,可是为什么它们不能飞呢?
②在很久很久以前,鸡和鸭也是能飞的。那时候的鸡和鸭不像现在这样住在鸡窝鸭棚里,而是生活在野外。那时的它们是体形比现在要小一点的野鸡、野鸭,是擅长飞行的鸟类。它们在野外自由地飞来飞去,寻找食物或者嬉戏玩耍。
③我们的祖先那时靠狩猎为生,他们捉野鸡、野鸭,捉得多了,一时吃不完,就把它们放到笼子里圈起来。人们给它们喂食,它们便不用自己飞来飞去寻找食物,也不用害怕敌人的追击。就这样,经过了好多代,渐渐地,野鸡、野鸭就变成了肥胖的家鸡、家鸭。后来,它们飞翔的本领也就慢慢退化了。
④其实现在的鸡鸭也能飞,不过只能飞2-3米高而已。
【1】一位同学想知道“鸡和鸭飞翔的本领为什么会退化?”你会提醒这位同学阅读第( )段内容解决问题。
A.② B.③ C.④
【2】下面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鸡和鸭像鸟儿一样有翅膀,可以像鸟儿那样自由飞行。
B.鸡和鸭原来能飞行,后来因被圈养,飞行能力慢慢退化。
C.鸡和鸭是能够飞行的,只是飞的高度很低,而且飞不远。
【3】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鸡和鸭飞行能力退化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B.很久很久以前的鸡和鸭比现在的鸡鸭大多了。
C.现在的鸡和鸭需要自己找食吃,常被敌人追击。
【4】关于鸡和鸭有翅膀不能飞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给它喂食,不用自己寻找食物,也不用害怕敌人的追击。
B.它们住在鸡窝鸭棚里,不是生活在野外,没有飞翔的空间。
C.经过好多代,野鸡、野鸭变得肥胖,它们飞翔的本领退化了。
【5】关于本文的写作特色,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疑问引起读者的好奇和思考,吸引读者去探究原因。
B.语言简单易懂,使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
C.短文用人类与鸡、鸭做对比,突出鸡和鸭不能飞行的特点。
【6】本文与老舍笔下的《母鸡》相比,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重在介绍科普知识,而《母鸡》侧重表达赞颂之情。
B.两篇文章都和鸡有关,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本文除了写鸡,还写了鸭,而《母鸡》一文只写了鸡。
【7】下面一定不是出自《十万个为什么》的是( )
A.肚子饿了为什么会“咕咕叫?
B.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C.为什么纳米技术作用那么大?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难道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吗?(改换句式,但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杏花开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溪叮咚叮咚地流。 小溪在唱着欢乐的歌。 (照样子写句子)
小树在风中摆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站在操场上,认真观察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在班级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进行了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表达与交流。
春天已经过去,学校组织去春游了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以“春游”为题,写一篇习作。如果没有开展春游,也可以写写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题目自拟。
要求:(1)按照游览的顺序写;(2)把游览过程写清楚;(3)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出来;(4)用上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