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朗读中,表达意图不一样,重音的位置也不一样。读下面的句子,想想重音部分强调的是( )
周日我请你去卖场看电影。
A.强调时间
B.强调“谁”
C.强调地点
D.强调“做什么”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港(gǎng) 睫毛(jié) 冲刷(chōng) 冲劲(chòng)
B.婚讯(xìn) 陈旧(chén) 拽住(zhuài) 砌墙(qì)
C.抚摸(fǔ) 旗帜(zhī) 海啸(xiào) 一缕(lǒu)
D.神圣(shèng) 宴会(yàn) 迸发(bèng) 覆盖(fù)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胤/恭勤不倦
B.家贫/不常得油
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D.逢/老媪方/磨铁杵
4、暴风雨一样的子弹( )
A.突然而猛烈
B.凶狠;残酷
C.显露
5、下列对句子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A.写芦苇翠绿
B.写天空蔚蓝
C.写云朵洁白
D.写河水清澈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小刚最喜欢踢足球和篮球。
C.我们要团结同学。
D.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7、下列不是拟人句子的是( )
A.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
B.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C.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D.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8、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两个造句。
( ) ( )不乐 ( ) ( )不解 ( ) ( )不堪 狼( )虎( )
( ) ( )以求 将心( ) ( ) 走( ) 串( ) 神情( ) ( )
9、课内阅读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解释词语。
潇洒:_________
朦胧: _________
晶亮:_________
【2】找出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诗歌的描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0、 拓展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在文中的[ ]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和下面例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
A.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B.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C.肚子里词多了,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D.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
5.短文中爷爷把书籍比作人类的“精神食粮”,除此之外,关于书籍的比喻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写出你知道的有关书籍的两个比喻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对你今后的语文学习有什么重要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写阅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
以下是2020年全国“爱眼日”活动中,红星小学的“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近视情况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19.8% | 23.2% | 30% | 31.6% | 45.1% | 49.3% | ||||||
成因分析 | |||||||||||
玩电脑 | 看电视 | 玩手机 | 看书 | 书写姿势 | 遗传 | 其他 | |||||
20% | 18% | 12% | 21% | 13% | 7% | 9% | |||||
【1】这份调查表是关于红星小学学生_____________情况的调查表,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方面的内容。
【2】从近视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比例较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小学的学生视力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都是近视。
B.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红星小学的学生近视情况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C.红星小学的学生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玩电子产品。
【4】结合表格,请你给红星小学的同学们在预防近视方面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 A______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王子乘车走了 7 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 却被又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______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 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 5 天,小王子C______ 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18天的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 。”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 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 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文中 A、B、C、D 四处,分别选用以下适合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风尘仆仆 陆陆续续 美丽而富饶 一往无前
A. B.
C. D.
【2】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 10 自然段补充完整。
【3】读了短文,你是否已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我想对大王子、二王子、三王子说:“________。?
13、阅读冲浪。 (15分)
脚比路长
(1)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 A 的卡伦。
(2)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3)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4)大王子乘车走了7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5)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6)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7)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B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8)又过了5天,小王子 C 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18天的路程。
(9)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10)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11)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 。”
(12)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 D 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①文中A、B、C、D四处的横线上。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写在横线上。
风尘仆仆 陆陆续续 美丽而富饶 一往无前
A. B. C. D.
②第11自然段中的“郑重”的意思是 。
第12自然段中的“抵达”可以换成 。
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11自然段补充完整。
④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是吗?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用“ ”在文中画出来。
⑤我想对大王子、二王子、三王说:
我想称赞小王子:
14、课外阅读。(19分)
薛谭学艺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喜欢唱歌,也有很好的歌唱天赋。薛谭听说秦国的歌手秦青歌唱得特别好,就来到秦国,向秦青学习唱歌。
薛谭跟秦青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老师教的自己都会了,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学了,就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
秦青在大路上为他送行。走了一段路,薛谭向秦青拱手告别:“老师,我现在已经学成了,咱们就此分别吧!”
秦青说:“今天我为你送行,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送你,就为你唱一首歌吧!”
秦青唱了起来。他的歌声是那么响亮、优美,林中的树叶被震得沙沙作响,天上的云朵仿佛也被吸引住了,停在半空中静静地聆(línɡ)听着秦青的歌声。
薛谭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听着,他简直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美妙的歌声。一曲完了,薛谭跪在秦青面前,诚恳地说:“老师,我今天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浅薄。我明白了音乐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自满的人永远也无法达到美的顶峰。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自满了。”
从此,薛谭虚心学习,刻苦追求,后来成了一个著名的歌唱家。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2)给加点字注音。(4分)
浅薄( ) 天赋( )
(3)哪些句子写出了秦青唱歌响亮、优美,用“ ”在文中画出来。(4分)
(4)回答问题。(7分)
①薛谭跟秦青学了一段时间,为什么准备回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学唱歌这件事情中,薛谭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1.课文中出现的三次“万年牢”有不同的含义,第一次“万年牢”是指______________;第二次“万年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万年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你觉得课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句子中有毛病的句子。
①斯塔笛家并不丰富,卖不起多少书,可他把用心积累起来的每一个铜子儿,都花在了书店里。
________
②队员们使劲抓住绳子用力向后使劲拉着。
________
③同学们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拿着手上的杯子。
________
17、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演讲得真好,同学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
(2)老师很耐心地我们。
18、修改下列病句。
1.李玲和小倩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课铃声一响,校园立即渐渐地热闹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展示。
题目:我是 (填小动物名称)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以第一人称“我”介绍,介绍其名称、外形、习性、食性等特点。(3)运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4)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