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与其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宋]范成大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
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辛弃疾
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唐]罗隐
2、下列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组是( )
A.碧绿的藤叶 独特的风光
B.鲜嫩的竹笋 明洁的夜晚
C.奇幻的云彩 绮丽的朝霞
D.纤细的低语 辛苦的人们
3、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 的朝霞,向前流啊。( )
A.美丽
B.瑰丽
C.奇丽
D.绮丽
4、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深深吸引着四(一)班的每一个同学。语文课上老师为同学们出了几个有关童话的题目,这可难住了同学们,你快来帮帮他们吧。
【1】《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拇指姑娘》的作者是( )。
A.郑渊洁 B.格林兄弟 C.杨红樱 D.安徒生
【2】( )是郑渊洁的童话故事。
A.《寻找快活林》 B.《灰姑娘》 C.《舒克贝塔历险记》 D.《红鞋》
5、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服装行业,巴黎仍然保持着领头羊的地位。
B.你这个变色龙,一毛不拔。
C.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风一吹,鹅毛般的芦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里的农家小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B.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着。
C.小鸟的叫声就像轻快的音乐,好听极了。
D.突然夜幕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7、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系上下文 B.查找资料 C.结合生活经验 D.随意猜测
8、按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课文后,我知道由于人们无限制________,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黄土结构更加________,更容易受________和崩塌,造成恶性循环,________更严重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①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②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③了。
溪水因枯涸④见石更清洌⑤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⑥在牧羊女的眼里。
【注释】①乌桕(jiù):落叶乔木,叶子呈菱形,秋天变红。②归泊:诗中指归船。③寥廓:高远空旷。④枯涸:干涸,没有水了。⑤清洌:水清。⑥梦寐:睡梦。
【1】诗人描绘了一组乡村秋景图,每一小节诗都是一幅画。第一小节是( )
A.农人辛劳图
B.农家丰收图
C.霜晨归渔图
D.牧场梦寐图
【2】第二小节中“轻轻摇着”“游戏”说明渔人( )
A.收获少得可怜
B.年幼淘气贪玩
C.忧虑,无心捕鱼
D.心情悠然自得
【3】形容第三小节的氛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寂寥、寂静、寂寞、枯寂
B.寂静、肃静、冷静、平静
C.清静、清远、清甜、清柔
D.冷清、冷淡、梦幻、甜美
【4】诵读这首诗,最恰当的朗读语气是( )
A.伤感低沉
B.急促轻快
C.舒缓优美
D.兴奋高亢
【5】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萧瑟,有人看到的是收获,有人看到的是伤感……诗人看到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16分)
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明好学。
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置的图书放回原处。小男孩问像是当侦探吗我回答那当然接着,男孩不遗余力地在书架的迷宫中穿来插去,休息时,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图书。
第二天,他来得更早,而且不遗余力。干完一天,他正式请求我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又过了两个星期,他突然邀请我上他家做客。吃晚餐时,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他们要搬家了,到附近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转学却担心地说:“我走了
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我一直记挂着他,但没过多久,他又在我的图书馆门口出现了,并欣喜地告诉我,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干,妈妈把他转回我们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如果爸爸不送,他就走路来。
其实,我当时心里便已有数,这小家伙的决心如此坚定,长大后一定能有所作为。我可没想到他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天才、微软电脑公司大亨、美国首富——比尔·盖茨。
(1)把画横线的句子中缺漏的标点补上。(2分)
(2)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3分)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3分)
A.解释说明 B.表示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续
(4)为什么“我”判断这个四年级的小男孩“长大后一定能有所作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感悟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拓展阅读。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做 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拜[访 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 )琴师。他累( )气喘吁吁,心情烦[躁 燥]( )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 )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 )“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 )欢呼起来。他[忽然 果然 居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忽然 果然 居然]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 夸耀]说:“好,好,好极了!”
1.在括号内用得正确的字词上打“√”。
2.在第三小节的方括号内填上“的”、“得”、“地”。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高耸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扣人心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成连先生所说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①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②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③“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④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⑤“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⑥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捎带,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第①-⑤自然段写(__________),第⑥自然段写(__________)
A.故事发生的时间 B.琥珀的价值
C.琥珀的发现过程 D.琥珀的形成过程
【2】第⑤自然段通过对父亲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发现琥珀时的___________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块琥珀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的画线句不仅说明琥珀中的“两个小东西”_____,也说明琥珀_________。
【4】文段中加点的“推测”能不能换成“猜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将下列“推测”与相应的“依据”连在一起。
(______)①事情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炎热的松树林中的
(______)②苍蝇和蜘蛛当时就已存在,且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
(______)③苍蝇、蜘蛛曾用力地挣扎
(______)④松树林最后被大海淹没了
A.琥珀是在海滩上被发现
B.苍蝇、蜘蛛的腿四周有好几圈黑色圆环
C.琥珀由松脂球历经漫长岁月形成
D.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两种动物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異它们的好玩具,要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用“√”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没完没了(lē līǎo ) 遭殃(yānɡ yīnɡ)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开辟:_______________
生气勃勃: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句拟人句,并仿写。
【4】这个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选段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 )之情。
A.宽容、怜爱 B.责备、批评 C.喜爱、赞美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峨眉山的路又______、又______、又______。
(2)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感到一阵愧疚。
“愧疚”的意思是______。
作者想到了____________,内心一阵“愧疚”,因为____________。
(3)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说明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用加点的词写一句完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纳米技术让生活更方便。纳米技术让人们更健康。(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用同样的方法写一句话,介绍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共5处)
五月份,我们四年级学生集体阅读了党史故事,并组成了一只只队伍,进入到社区、公园、长辈家里等地点,开展了一次党史宣传活动。宣讲过程中,大家不仅讲得枯燥无味,还分享了自己从伟大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和品质。另外,我们还一起阅读了“敬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党史人物。每周升旗仪式上,教师也会给我们讲一讲伟大人物身上从前有趣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
17、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下面一段话。
西阳西下,晚霞应红了天边。我们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高高兴兴愉快地返回学校,同学们的书包里都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矿石标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因为增长了知识,所以锻炼了意志。
18、段落修改。
爷爷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夏天的小园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看,一行行向日葵在茁状地成长,露出一张张笑脸迎着朝阳;一排排玉米在威武地挺立,结出一个个玉米棒子像是在比赛——辛勤劳动的小密蜂、翩翩起舞的蝴蝶,给小园又减少了几分生气。就连小花猫还是把这里当成新开辟的游戏场所。望着小园,不禁感叹道:“这里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呀?”(标点符号2处,语病2处,词2处,字2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小朋友,你了解乡村生活吗?你对那里的景物感兴趣吗?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景或物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