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喜小儿亡赖(淘气顽皮)
B.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C.四时田园杂兴(非常高兴)
D.醉里吴音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
2、下面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马:有才干的人。
B.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
C.纸老虎:见风使舵的人。
D.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在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踪迹
B.每逢下雪,我们就到院子里打雪仗,堆雪人。
C.这篇文章初读觉得平平常常,过后却回味无穷
D.严冬到来,北风呼啸,大雪漫天飞舞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5、选词填空。
掩护 保护 痛击 射击 沉痛 悲痛
(1)为了( )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2)七连决定转移,把( )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3)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 )。
(4)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 )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
(5)我们( )悼念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6)周总理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无限( )。
6、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慢慢地,太阳冒出地平线, 。
A.红红的像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
B.圆圆的像个沾满各种颜料的大圆盘
C.亮亮的如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
D.与大海水天相接,浑然一体
7、妈妈在家里总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像( )一样。
A.纸老虎 B.老黄牛 C.千里马 D.领头羊
8、填一填,比一比。
课文 | 地点 | 描写景物 | 叙述顺序 |
颐和园 |
|
|
|
水乡 |
|
|
|
野荷墉 |
|
|
|
9、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啊!雷锋
谁不爱纯洁的善良,
谁不想无私的奉献;
谁又能真正做到呢?
在物欲横流的街上,
是谁拿着良心扫地,
把诚实当作愚昧。
啊!雷锋
我踮起脚尖把你张望,
你的灵魂在何处安放;
助人为乐是你的本能,
大公无私是你的天资;
为人民服务是你的最高境界;
你的身影出现在哪里,
哪里就有热情和微笑;
你把种子撒到哪里,
哪里就生长无私和善良;
【1】诗歌开头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
【2】“我踮起脚尖把你张望”这句话中“张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雷锋形象的________,同时突出“我”对雷锋的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展现雷锋优秀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的雷锋的性格是( )。
A.热情、无私、善良
B.自私、自大、骄横
C.冷漠、孤傲、不近人情
10、阅读
绿(节选)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与文中“招引”“追逐”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运用__________修辞方法。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末尾,作者为什么将这醉人的“绿色”换做“女儿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打翻的鱼缸
四年级的教室里, 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中考试,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是,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是漫长的等待还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
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可完了,同学会笑死我的,再没人会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呢?小男孩的眼中盈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做卷,没有人发现小男孩的异常。
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着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干净的裤子让男孩换上。
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小男孩最后走到老师身边,怯生生地对老师说道:“谢谢您,老师。”
“不要紧,我小时侯也弄湿过裤子。”老师拍拍男孩的头,微笑着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紧张______ 结束______ 惊慌失措_________
【2】小男孩尿裤子后,他有哪些心理活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3】老师为什么要把鱼缸打翻,把水溅到小男孩身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后,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果你在考试的时候,很想上厕所,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的同学尿裤子了,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丹麦美人鱼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海滨公园里,有一尊少女的铜像。这个少女的下身是一条鱼尾。她坐在一块石头上,凝视着大海,脸上露出向往和略带忧郁的神色。这就是闻名全球的丹麦美人鱼。
美人鱼铜像是根据世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塑造的。童话描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人身鱼尾的海公主向往人间的生活,不惜牺牲一切,以便脱去鱼尾变成人。她拯救了一位英俊的王子,但王子最后却同邻国的一位公主结婚。海公主很是伤心,她的姐妹们告诉她,( )她想恢复成无忧无虑的“海的女儿”,( )得用刀刺进王子的胸膛,让王子的热血流到她的腿上,这样她才能恢复鱼尾。( )海公主不愿伤害王子,便投入海里,化为泡沫。
海公主的善良品德和牺牲精神,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丹麦人为了纪念这位海的女儿,也为纪念安徒生,在海边立了这尊铜像。
丹麦人民把这铜像视作宝贵的艺术珍品,还把它作为国家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美人鱼 ( )的神色
( )的生活 ( )的故事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请用几句话简要介绍美人鱼铜像。(三句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是因为那块琥珀_________,“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中“想象”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画线句后面和前面是_______关系,从“_______”一词体现出来。
【3】将文中加点的“推测”改为“猜测”,好不好?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几个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段段意的是( )
A.琥珀里面那两个小昆虫的样子。
B.从那块琥珀,人们可以做出推测。
C.琥珀的样子和科学价值。
【5】有位同学说:“为什么从那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你能回答他的问题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zhú zhuó)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dōu dū)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在介绍内洞景物时作者是按一定顺序介绍的,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双龙洞”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天地。
1.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写句子,要有三个连续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体会冒号的用法,从下面词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活泼的小狗 热心的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下面这段话。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拔河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春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球比赛时,队员们提出“胜不骄,败不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有秩序地蜂拥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声和快乐的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想一想: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的,它有哪些功能呢?未来的房子、学校又是怎样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未来的事物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想象合理;③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