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对课文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中“浮”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像水一样,人浮在上面。
B. 花没有精神,而人有精神。
C. 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在工作中如老黄牛一般,勤恳地为人民服务。
B.这个大地主虽然有钱,但他乐善好施,不是铁公鸡,受到了大家的赞誉。
C.魔术师就像变色龙一样,变化多端。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疙瘩(de) 欺侮(wǔ)
B.抡拳(lūn) 啄食(zhuó)
C.侍养(shì) 磨蹭(céng)
D.屏息凝视(píng) 窥伺(kuī)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听了宣讲团成员的演讲,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了。
B.①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②每次出差归来,爸爸都会给我讲一些他遇到的新鲜事。
C.①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②太阳冲破云层,把光明洒向大地。
6、选字填空。
违 围 伟
( )大 ( )反 周( )
辩 辨 辫
一点一撇仔细( ),中间有言来争( ),找到丝线扎小( )。
7、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树头新绿未成阴”中的“阴”是“树荫”的意思。
B.“逢老媪方磨铁杵”中的“方”是“正在”的意思。
C.“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指的是冰凉的心。
8、默写。
1.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
2.《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孩子调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日长篱落无人过,__________。
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9、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1】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读了这句诗,你想到___代诗人______ 的“________________”诗句。
10、阅读与感悟。
猫(节选)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采 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换 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太阳猫(节选)
太阳猫每天给太阳磕完头之后,就去觅食了。太阳猫的脾气真是怪,它不愿意在家门口捕捉猎物,而且一跑就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太阳猫一看见毒蛇,眼睛就发亮了,它灵活的身躯一摆,便吱溜一下蹿到了毒蛇的身边。毒蛇看起来有些惊慌失措了,它猛地咬向太阳猫,太阳猫一口叼住了蛇,毒蛇在它的嘴里不停地扭动着身子,扭呀扭的,一会儿,毒蛇就不动了。
(有删改)
【1】用“\”划去括号中错误的汉字。
【2】《猫(节选)》中的“小梅花”一词看出了作者对小猫的什么之情?( )
A.讨厌 B.担忧 C.憎恶 D.喜爱
【3】“变化多端”的反义词是( )
A.一成不变 B.千姿百态 C.千变万化 D.变化莫测
【4】在《猫(节选)》中表现猫“温柔可亲”的句子下画“______”线。
【5】太阳猫的“脾气怪”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这两段文字,想想两种猫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分别写出两点,结合文本说明。
| 特点一 | 主要表现 | 特点二 | 主要表现 |
猫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太阳猫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11、课内阅读。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尨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庞大的恐龙家族都变成了飞鸟。______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后,迅速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______
(3)能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具有滑翔能力的恐龙有可能演化为鸟类。______
【3】选文第一句话中的加点词“大约”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句话。
我们班里的同学性格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最棒的玉米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一天,一个颗粒饱满裹着几层绿外衣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收获那天,老婆婆只看了看那个最棒的玉米,并没有把他摘走。“老婆婆可能眼神不大好,没注意到我。明天,明天,她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
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很棒的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这个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从这以后的好多天,老婆婆也没有来过,这个很棒的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直到一个漆黑的雨夜,这个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夜晩,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快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他绝望,他悲痛,他甚至想,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永远地消失掉……
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这个玉米的脸上,他抬起头来,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老婆婆。
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他,自言自语道:“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他的种子明年一定比他长得要好哟!”
这时,这个玉米才明白老婆婆迟迟不摘走他的原因。
正当他想着的时候,这个很棒的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相信自己,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附和——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将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3】“最棒的玉米”在文中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_→并不灰心→__________ →绝望悲痛→__________。
【4】老婆婆不早些摘走“最棒的玉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老婆婆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你认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①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莱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③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文段中“向晚”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对文段中“天高地阔”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乡村的环境非常开阔。
B.头顶高高的天,脚踏宽阔的地,形容乡村居民胸怀坦荡。
C.指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地方开阔,也指他们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广,聊起天来毫无拘束。
【3】第①②自然段描绘了两幅图,如果给这两幅图取名字,第①自然段对应(______),第②自然段对应(______)。
A.瓜藤攀缘图 B.月夜睡梦图 C.门前晚餐图 D.鲜花轮绽图
【4】用“ ”画出文段的中心句。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的感情。
【5】读完文段,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 hūn yūn)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lì liè)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1】将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2】照样子写词语。
同甘共苦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总理怎样将饭吃干净?将有关语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何感受,说一说,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一颗星没有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仿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而那白云的白,白得无瑕;那玫瑰的红,红得__________;而那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小明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增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错别字大大降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带着锅、碗、瓢、盆、蔬菜等炊具到郊外去野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一幢幢高大的高楼拔地而起。
②我们参观了科技馆,开阔了眼界和知识。
18、修改病段。
今天我读了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是太悲伤了。读了童话以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______________
19、《语言的魅力》一文中的作家让.彼浩勒巧妙地运用语言给行人带来无尽的联想,也让人们对无助的老人产生了无比的同情之心。这充分展示了语言在生活中的活力所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需要这无声的语言来装点。如:默默哭泣的水龙头旁、街边的绿地上、路边的垃圾箱附近……只要你肯开动脑筋,也会创造出不少无声的奇迹!快试试吧!(仿照文中内容的样子,写一则令你感动的警示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