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考虑(lǜ) 遭殃(yānɡ) 疙瘩(da) 聋子(lónɡ)
B.侮辱(wū) 啄食(zhuó) 啼叫(tí) 凄惨(qī)
C.叫嚣(xiāo) 狂吠(fèn) 奢侈(chǐ) 窥伺(sì)
D.偏颇(pō) 麦秆(ɡān) 抢起(lún) 黄浦江(pǔ)
2、“深”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深”,应选( )
A.程度高 B.久,时间长
C.(颜色)重 D.从上到下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跟“浅”相对
3、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一句中“阴”的意思是树荫。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一句中“方”的意思是方向。
C.“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一句中“骑”的意思是骑兵。
D.“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一句中“平明”是指天刚亮。
4、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东张西望( )
A.开,展开。
B.看,望。
C.陈设、铺张。
D.姓。
【2】扬长避短( )
A.举起,升起。
B.飘动,飘荡
C.发扬
D.传播。
【3】三教九流( )
A.江河的流水。
B.流传、传播。
C.运转不停。
D.等级。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天窗》中那屋顶中的一个小方洞,不仅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也给他的童年带去了很多的欢乐。
B.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科普读物,作家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屋内旅行。
C.《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双龙洞的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其中孔隙和内洞部分作者写得极为详细。
D.《芦花鞋》选自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讲述了青铜一家制作芦花鞋、大雪天卖芦花鞋的故事,最后他穿着剩下的一双鞋回来了。
6、《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写的,下列对两篇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上,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生动描写,使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
B.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C.《猫》这篇文章在情感上,从始至终都是透露着喜爱之情;《母鸡》这篇文章则是从“讨厌”到“不敢讨厌”,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
D.在语言上,都采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些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这句话中的“应该”可以去掉。
B.《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句话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C.《琥珀》这篇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D.《千年梦圆在今朝》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8、课文回顾。
1.《海上日出》的作者是________,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作者________的先后顺序;一条是暗线,即作者多次写到水,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
3.《海上日出》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文中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__________(外洞 内洞 孔隙)的景色。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膏 | 频 | 饷 | 畦 | 笋 | 鞭 |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本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它和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都表现了________。
【4】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本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要走的时候,明明( )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 ),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 )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流了下来。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我的泪为什么哗地一下流了下来?这是怎样的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明明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明明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11、课外阅读
天鹅(节选)
[法] 布 封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它的脖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驰,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zhú);尾巴是地道的舵(duò);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只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1】第1自然段中,作者把天鹅比作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
【2】第2自然段介绍的天鹅的特点有( )。(多选)
A.在食料上追求精美、不平凡
B.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
C.在水里连狗也不怕
D.很勇敢,能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
【3】请从文中找出两条你喜欢天鹅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边钱
大学学费每年要五千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
说完,爹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了。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材。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材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材。
爹的寿材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一千五百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材——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四千五百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十元,那个二十,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摔的。
四天过后,我们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给我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拿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三百二十六元零三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他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
爹解释:“给你六百,我留了二百块作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爹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见了他。”
我明白了:爹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完车票,他身上仅剩下三十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
【1】当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时,“我”为什么会困惑地看着他?( )
A.爹为什么要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B.爹把钱都给了我,这钱是哪来的?
C.钱是找打工的老乡借的?
D.爹满头大汗地回来,钱是打工赚来的?
【2】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满怀心事,那么父亲为什么会“傻愣愣地坐着”?( )
A.因为母亲说他的魂掉了。
B.因为他想着“去那边也住茅草屋”。
C.因为“我”的学费没着落而发愁走神。
D.因为烧炭摔伤身体,感到不适。
【3】短文最后一段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
A.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长了文章的篇幅。
B.强调了“那半截儿钱”可以改善“我”的生活。
C.与题目相呼应,交代了半边钱的来历。
D.体现了“全给了我”,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4】“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我”是怎么理解父亲这句话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月的南京,三四十度,很‘暖和’。”这句话中的“暖和”用上了引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在“我”收信后戛然而止,“我”当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故事情节,在故事的结尾处补一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家里有,里头请吧!”小嘠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已发现那个“太君”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手枪翘在外面。一刹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
“太君”一面咕噜着,“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小嘎子一面靠向风门子,一面也拿着日本腔指引说:“太君,西间屋干净,那里歇歇地干活!”。
“太君”后头那个鬼子,见两屋的门帘都吊着,以为正用得着他的勇敢,挺起三八式,抢在前头,去挑西间的帘子。帘子一起,但听“嚓嚓”两声,鲜血一冒,大翻身栽倒回来,鬼子官哇哇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小嘎子见他要跑,急甩手“咣当”把风门一关,鬼子才窜出半截,咔地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飞出一个战士,啪的就是一枪,那鬼子肚皮贴地,两头翘了一翘,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刚拔出的手枪,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是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般快疾,小嘎子飞过去只一抄,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啊!你瞧他的心是怎样在飞腾吧,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谁能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啊!连那“劈劈啪啪”已经展开的战斗,他几乎都顾不上细看了。
【1】这个故事真有趣,读读下面的句子,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句子后面打“×”。
(1)“太君”在文中指日本鬼子,而不是指天上的神仙太上老君。____
(2)“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指小嘎子想吃糖。____
(3)“西间屋干净”,并不是真的,这里写出了小嘎子的机智,好引鬼子上当。____
【2】请给这篇短文选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杨家府请君入瓮,挑帘战
B.韩家大院单刀赴会,扰乱敌营
C.初生牛犊不怕虎,假枪挟真枪
【3】读节选内容的画横线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节选内容,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
A.爱枪如命( ) B.机智勇敢( )
C.临危不惧( ) D.灵活善变( )
14、阅读。
机智的萧伯纳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萧伯纳,不仅才华横溢(yì),而且十分机智。
他的名著《机器与人》第一次上演时,场内鸦雀无声,大家都被生动的剧情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要求同萧伯纳见面。
正当萧伯纳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楼座上有个人对着他喊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大吃一惊,以为萧伯纳一定会为这个人的有意挑衅(xìn)而发怒。谁知萧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转过身来,对着楼座鞠(jū)了一躬,笑着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剧场中的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
萧伯纳这番话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1】在短文中找出和下面意思一样的词语。
(1)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
(2)形容一个人非常有才华。( )
(3)借机闹事,企图引起冲突。( )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萧伯纳, 才华横溢, 十分机智。
(2) 萧伯纳巧妙地回答, 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3)萧伯纳 不生气, 转过身来朝着楼座鞠了一躬。
【3】萧伯纳的剧本好吗?用“﹏﹏”画出相关句子。
【4】有个人说萧伯纳的剧本“糟透了”,你认为原因是( )。
(1)剧本确实不好。 (2)他故意挑衅。 (3)他很不喜欢这个剧本。
【5】“……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这里的“我们”指 ,“它”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提示: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和反问句。想一想“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是哪一种呢?)
(1)我们可以禁止它演。 (2)我们不能禁止它演。
15、口语交际。
小田认为与朋友相处的秘诀就是忍让,小组中的其他同学不同意他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组长文文把大家的想法记录了下来,看了大家的想法你有什么建议呢?
①朋友之间要乐于分享。(田田) ②朋友生病的时候要关心他。(琪琪)
③有美食可以分给朋友吃。(胖虎) ④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小月)
⑤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欣欣) ⑥拜托朋友帮忙,要相信他可以做到。(小宇)
1.同学们的想法,可以合并的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与朋友相处有什么秘诀,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句子。
(1)《绿》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写的。
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有很多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等。
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上海的春天真是个迷人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安门城楼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里的两处错误。
同学们好!明天我们去参观搏物馆。那里有唐代文物精品、潮州木雕等展览。请大家带上水壶和雨伞,在学校门口集合早上九点。
_________________
19、妙笔生花
四年的学校生活,你一定经历过不少事情,有愉快的,有不高兴的,有感到委屈的,有……,选择一件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题目自拟。字数3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