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冒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B.妈妈常对我说:“少先队员应该懂得尊敬老人,照顾老人。”
C.“学习就怕‘认真’。”刘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
2、下面属于词的是( )。
A. 《题西林壁》 B. 《忆江南》 C. 《望洞庭》 D. 《独坐敬亭
3、“潜水”的意思有:①在水面以下活动;②比喻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秘地观看共享信息或留言。下列句子中的“潜水”意思为第②项的是( )
A.潜水前他用耳塞堵住了他的耳朵。
B.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朋友圈里潜水。
C.这里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地点之一。
D.所有的青蛙在一块石头边上排起了队来潜水。
4、下列对本单元的童话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单元的童话充满着奇妙的想象,里面的人物大都具有非凡的能力。
B.《海的女儿》里的小人鱼,为了保护心爱的王子,自己的身体竟然化作了海水。
C.《宝葫芦的秘密》中,只要有了宝葫芦,它的主人要什么就会有什么。
D.《巨人的花园》中,花园里一派冬天的景象,但孩子们一出现,花园马上就迎来了春天。
5、下面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可胜数金壁辉煌形象各异清爽
B.变化多端温揉可亲枝折花落淘气
C.慕色降临相依为命长年累月报酬
D.朴素大方稀世之宝柔和安详观赏
6、夏洛第一次为威尔伯织的字是( )
A.光彩照人
B.了不起
C.王牌猪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冰雹 拥抱
B.屡次 楼房
C.摧毁 催促
D.晕倒 晕车
8、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 )还乡河 一( )男子汉 一( )小笼包
9、课外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诗中“我”指的是_____。“它”指的是____。“她”指的是____。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 的思念与热爱。请用“ ”画出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
【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B.总是/留着/——留着。
C.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D.从舟上 /抛下在/海里。
10、阅读《最后一份晚报》,回答问题。
最后一份晚报
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我顺着街心公园边的小路,在昏暗的路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人影闪了出来,吓我一跳。
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女孩儿。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头上扎着一条小辫子。我镇定了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女孩儿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我疑惑地打量着她。“叔叔,您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摊买份晚报?”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五十米远的地方果然有个报摊。
“买晚报?”我有些惊讶。
“嗯,买份晚报。”女孩儿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手里。
我很诧(chà)异,心想:“你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这点儿小要求哪能拒绝。我走向报摊,把硬币递给卖报的妇女,取了报,转身回来。
“你怎么还站在树后面?”我问。
“怕被我妈妈看到。”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你妈妈?”
“就是那卖晚报的。”
“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晚报呢?”我怔怔地盯着女孩儿,不解地问。
女孩儿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了……”
在我和女孩儿说话的时候,她的妈妈已经收摊了。女孩儿接着说:“谢谢叔叔,我回家了。”说完,她转身一路小跑着回家去了。
【1】句子“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女孩儿”中,“才”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
A.说明时间迟,天色暗。
B.说明灯光很微弱。
C.说明“我”的眼神不好。
D.说明女孩儿站得很隐蔽。
【2】对“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排序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惊讶—疑惑—不解—诧异—恍然大悟
B.惊讶—疑惑—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C.疑惑—惊讶—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D.疑惑—不解—惊讶—诧异—恍然大悟
【3】妈妈为了卖掉最后一份报纸大约花了多长时间?( )
A.一个晚上
B.三十分钟
C.好几个小时
D.一个小时
【4】小姑娘为什么要“我”去她的妈妈那里买报纸?( )
A.她想看报纸。
B.她想让妈妈多一点收入。
C.她想让妈妈早点吃晚饭。
D.她想让妈妈早点卖完报纸回家。
【5】句子“女孩儿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手里”中的“塞”换成“放”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后,女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異它们的好玩具,要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用“√”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没完没了(lē līǎo ) 遭殃(yānɡ yīnɡ)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开辟:_______________
生气勃勃: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句拟人句,并仿写。
【4】这个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选段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 )之情。
A.宽容、怜爱 B.责备、批评 C.喜爱、赞美
12、阅读理解。
颐和园(节选)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__________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__________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__________,站在__________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__________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最后一段话描写了作者登上万寿山看到的颐和园美景,请细读后完成图表。
(① 、玻璃瓦屋顶、② ) (昆明湖、游船、画舫) (④ 、⑤ )
【3】画横线的句子用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长廊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慢慢地滑过”的“滑”字用得真好,不仅可以说明游船、画舫行驶得__________,而且还可以衬托出昆明湖的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美丽的乡村
乡村的风景是迷人的,乡村的人们是热情的,乡村的美丽是无限的。在那里,你会发现许多不寻常的美。
清晨,晨雾缭绕着大地,给大自然蒙上了一层轻纱,使人分不清天地之间的界限,看不清泥泞的小路、茂盛的森林和辛劳的人影。竹林里,空气真新鲜。时而几声鸟叫,打破了竹林里的寂静,逐渐弥漫开来。旭日正从东方的山里冉冉升起,千山万壑披上了绚丽的彩霞。这是大自然中的美。
吃完了早饭,农民伯伯纷纷下地了。有的背上洒药器,来到过果林旁为果树喷洒农药;有的走到小河边,挖开水稻,给自己的稻田引水;还有的走到花生地里,拿起镰刀割杂草……看着自己的庄稼茁壮成长,他们笑了。这是劳动的美。
到了九月,稻谷成熟了,高粱露出了笑脸……田野上,勤劳的农民带着斗笠,有的弯腰挥镰割稻,有的来来往往运送着稻谷。拖拉机在收获过的土地上来回不停地开动着,在身后翻起层层泥浪。忙完了,大伙儿开心地笑了,整片土地都洋溢在了笑声中。这是喜悦中的美。
乡村的一切都是美丽的,树上的山雀叽叽喳喳地叫:“乡村真美,乡村真美!”城镇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但乡村的生活比城镇更美丽!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山峦连绵,高低重叠。(_________)
(2)强壮、健康地成长。(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披”自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这个字体会到了( )
A.突出了霞光的色彩美。
B.突出了旭日东升是山峦的动态美。
C.突出了大山里的环境美。
【3】短文主要写了乡村哪几个方面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你认为城镇生活好,还是乡村生活美?为什么?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选段(17分)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 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这句话说明当时人们 _____ 亚里士多德。
(2)“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3)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4)“两个相反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实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_____ 跟铁球的_____没有关系。
(6)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
①原以为两个铁球_______________ ,但看到的却是__________
②原以为胜利者是_______________,但事实证明却是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_______)爸爸(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他快活地叫起来(_______)(_______)这是什么(_______)(_______)(在( )里加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许多古老的松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渗出厚厚的松脂。(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这扇窗户安装的是防弹玻璃,这种玻璃__________________
5.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再写出一副相同结构的回文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句子。
今年暑假,我有机会加入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有画画、跳舞、唱歌、朗诵、做游戏等……
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列句子中有毛病的句子。
①斯塔笛家并不丰富,卖不起多少书,可他把用心积累起来的每一个铜子儿,都花在了书店里。
________
②队员们使劲抓住绳子用力向后使劲拉着。
________
③同学们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拿着手上的杯子。
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中彩那天》这篇课文写得太迷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新发现
要求: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如:荷叶上的水总是会变成晶亮的小珠子;到了秋天苹果就红了;我们小区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你在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请写下来,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