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唐朝(tánɡ tán) 玲珑(línɡ nínɡ) 侵略(liè lüè)
奉命(fèn fènɡ) 置身(zhì zì) 灰烬(jìnɡ jìn)
2、下列关于笔画、笔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孵”共十四画,第四笔是撇
B.“毒”共九画,第七笔是点
C.“脾”共十二画,第十笔是横
D.“捷”共十一画,第五笔是横折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映衬(chèn chèng) 电线杆(gān gǎn) 立即(jì jī)
路径(jìn jìng) 咳嗽(sòu shòu) 记载(zài zǎi)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
B.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
C.因为母亲不相信,所以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D.这里既温暖,又舒适。
5、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聆听(lín líng) 继续(jù jì) 地质(zhǐ zhì) 比较(jiào jiǎo)
猜想(chāi cāi) 堵塞(sè sāi) 摘记(zāi zhāi) 晃动(huàng huǎng)
6、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拟人)
B.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比喻)
C.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设问)
D.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下。(排比)
7、请用“——”画出括号里的正确音节。(4分)
(1)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jiǎo jué)膜捐赠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chónɡ zhònɡ)见天日。
(2)我拨(bō bā)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 (zànɡ cánɡ)着满满一层小花。
8、修改病句。(12分)
(1)妈妈经常有时带我去南湖公园玩。
(2)我非常喜欢听音乐和看电影。
(3)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9、默写《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___________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具体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友人所去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些词语含蓄地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天鹅
〔俄〕列夫•托尔斯泰
一群天鹅排着队从寒冷的北方飞向温暖的南方。它们白天连着黑夜,黑夜连着白天地在汪洋大海上飞呀,飞呀,一刻也不停歇。天空挂着一轮明月,下面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海水。它们都累得精疲力竭了,还是不肯休息,仍然鼓着翅膀,继续飞着。那些身强力壮的老天鹅在前面带路,年小体弱的天鹅跟在后面。
飞在队伍最后面的一只小天鹅,它的体力已经耗尽了,尽管它还想鼓动翅膀,可再也飞不动了。只见它的翅膀一耷拉,就从天空坠落下来。而它的同伴们飞得越来越远,在朦胧的月色中,就像一片片洁白的云朵。小天鹅终于掉在水面上,它收起了翅膀。海水在它身下翻滚着,把它摇来摇去。
天鹅群在皎洁的夜空中变成隐隐约约的一条白线,等天鹅群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小天鹅才把脖子弯回来,闭上了眼睛。它动也不动,任凭波涛翻滚的海水把它抬起来,又抛下去。拂晓前,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阵小风,浪花溅到小天鹅雪白的胸脯上。它睁眼一看,东方已经升起火红的霞光,星星和月亮都黯然失色了。
小天鹅深深吸了一口气,伸出脖子,鼓动起翅膀,擦着水面腾空而起。它飞得越来越高,在它下面的大海渐渐变得模糊了。它一往直前,飞呀,飞呀,向着温暖的地方飞去。它独自在神秘莫测的大海上空飞着,飞向同伴们所去的地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黯然失色:______
神秘莫测: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一望无际——( ) 精疲力竭——( )
【3】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
【4】读了全文,你觉得小天鹅是一只怎样的天鹅?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
【5】小天鹅能找到它的同伴吗?结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请你为本文续编一个50字以内的结尾。
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片段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洞内的景物很多,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来表明看的先后顺序。
【4】双龙洞内的龙是真的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发挥想象,从形状和颜色两方面,写一处石钟乳或石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鸟
我爱鸟。
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叽叽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 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呜,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 hui),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乌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雨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裱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1】给下列词语注音。
羽翮( ) 嘹亮( ) 斑斓( )
盘旋( ) 迷惘( )
【2】填写引号的作用。
A.表示讽刺和否定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1)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______)
(2)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______)
【3】读文章第2节,想一想,笼中的鸟快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1】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
【2】“他撒腿就往后院跑”是因为雨来害怕鬼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雨来的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少年梅兰芳
①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②可是,有谁会想到少年梅兰芳相貌很平常,眼神也很呆板。学戏之初,师傅(fù)一句一句地教,每一句唱词都要教好几遍,他就是唱不下来。后来,师傅拋下一句“你不是学戏的材料”就离开了。师傅的话像一根针刺痛了梅兰芳幼小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京剧。
③九岁那年,梅兰芳又拜吴菱(líng)仙先生为师学戏。每天一早起来,他就随吴先生练习喊嗓子;吃过午饭开始练身段、学唱腔;晩上,还要继续练习。一整天,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不停地练习基本功。吴先生常( )梅兰芳:“每一段唱词,如若用心练上几十遍,就没有练不会的。”当别的孩子趴在草丛里捉蛐(qū)蛐时,在花园里追逐蜻蜓时……梅兰芳却依旧在一遍遍地练习每一段唱词。
④京剧演出很多时候离不开翻跟头、对打等动作,这些都属于“武功”。吴先生教梅兰芳练“武功”是从“拿大顶”开始的。“拿大顶”就是双手贴地,头朝下脚向上,练习时间一长,人就会头晕、呕(ǒu)吐。但梅兰芳没有知难而退,常常一练就是几个时辰(chén),有时竟昏倒在练习场上。
⑤“跷(qiāo)功”是京剧的基本功,练跷功时,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方砖。他( ),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一次必须站够一炷香的时间。起初,梅兰芳站不了一会儿就腰酸腿疼。为了练就过硬的功夫,梅兰芳咬着牙坚持着。练了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站的时间更长了,站得更稳了,腰腿也越来越有劲儿了。吴先生见了( )。
⑥梅兰芳并不满足,他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秋去冬来,他为自己浇了小片冰场,踩上高跷,在冰面上练习。冰面十分光滑,不要说踩着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抉紫一抉。毎次跌倒,他都若无其事地立即爬起来继续练。街坊们,几乎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冰面上踩跷、踢……
⑦就这样,在吴先生的指导下,天资欠缺的梅兰芳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为日后成为京剧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根据意思,写出短文中出现的成语。
(1)知道事情困难就退却。______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______
【2】填空。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练“跷功”。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短文第③自然段写“别的孩子”的表现是为了说明______
A.梅兰芳练功非常刻苦 B.别的孩子的生活很幸福 C.梅兰芳特别羡慕别的孩子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吴先生的话说明了______的道理。
A.言必信,行必果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4】下列各项都是吴先生教梅兰芳学戏时的表现,联系上下文,把恰当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A.不住地点头称赞 B.语重心长地教导 C.严格地提出要求
【5】想一想:梅兰芳学戏的过程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5、做好传话筒。(请你把老师的一段话转述给小红)
老师:明天上午我们去郊游,请大家带好各自喜爱的食物及必需品,包括雨伞、急救用品及其他,于明日早上7点在学校操场集合,希望大家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
_______________
2.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增加。
________________
3.他在海洋生物馆里观赏了红剑鱼、六间鱼、黑魔鬼鱼、海豚等各种形态各异的鱼类。
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培养着故乡的儿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明学习很刻苦,因为成绩优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只有小花在做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庆节到了,大街小巷到处张贴了许多新的标语和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经常教导我做事要武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天地。
题目;我最喜欢的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详细叙述你最喜欢的是什么,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人生启迪。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