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琥珀 隧道 繁衍 蔬菜
B.响午 猜测 番茄 隐身
C.弩吼 渗透 俯视 敏捷
D.端祥 开辟 崭新 急病
2、关于《清平乐·村居》说法错误的是( )
A.“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词的题目。
B.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C.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讲究押韵,这首词的上阕押的韵是“ao”,下阕押的韵是“ong”。
D.“醉里”是酒后微醉的意思。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应和(hé)
B.挣扎(zhá)
C.倔强(qiáng)
D.可恶(è)
4、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晕(yùn)倒 弥(mí)漫 屡(lǚ)次 行使
B.冰雹(páo) 摧(cuī)毁 机械(jiè) 派遣
C.赤裸(huǒ) 乾(qián)坤 胸膛(tānɡ) 秦山
D.山脉(mài) 单(chán)于 维(wéi)持 敞开
5、(词语理解)将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京剧演员用________的嗓音精彩地表现了_____的剧情,激动的观众_____地喝起彩来。
A.如怨如诉 九天揽月 感叹不已
B.丰富多腔 变化多端 不约而同
C.慢条斯理 惊天动地 一声不吭
D.三眼一板 死到临头 架子十足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稀少 翁媪 装饰 凤仙 照例 耸立
B.倘若 寄生 慰藉 雄鹰 譬如 笨重
C.白桦 花穗 藤萝 水瓶 急促 犬吠
D.怒力 移动 浙江 洛阳 葵花 介绍
7、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奔波(bō pō) 间断(jiān jiàn) 开花结果 (jiē jié)
投奔(bèn bēn) 缴纳(yāo jiǎo) 迸发(bìng bèng)
8、一字几个读音真神奇,请你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鲜 xiān ( ) 差 chā ( ) 屏 bǐng( )
xiǎn ( ) chāi ( ) píng( )
9、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要走的时候,明明( )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 ),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 )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流了下来。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我的泪为什么哗地一下流了下来?这是怎样的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明明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明明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11、课内语段阅读。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1】“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使我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形容时间短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时间比作了____________。
【3】“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请你接着往下写:春风吹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 )在桥底中央,左手( )起炸药包,( )住桥底,右手猛地( )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1】选段括号里分别填入动词,最恰当的一是( )
A.立 举 抵 拉 B.站 拖 顶 扯 C.站 托 顶 拉
【2】用“ ”画出描写董存瑞神态的句子,这表现了董存瑞 的精神。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放下电话。||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一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 已经感冒了吧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忙——(______) 到达——(_______)
【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 )
A. 拉 B. 牵涉 C. 挂念
【4】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母亲的电话 B. 父亲的唠叨 C. 牵挂 D. 电话
【6】文中表现老王和老母亲说话时共同特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
【7】“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花儿(节选)
默存和我住在清华的时候养过一只猫,皮毛不如大白,智力远在大白之上。那是我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它妈妈是白色长毛的波斯种,这儿子却是黑白杂色:背上三个黑圆,一条黑尾巴,四只黑爪子,脸上有匀匀的两个黑半圆,像时髦人戴的大黑眼镜,大得遮去半个脸,不过它连耳朵也是黑的。它是圆脸,灰蓝眼珠,眼神之美不输大白。它忽被人抱出城来,一声声直叫唤。我不忍,把小猫抱在怀里一整天,所以它和我最亲。
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她抱。它把一只前脚勾着李妈的脖子,像小孩儿那样直着身子坐在李妈臂上。李妈笑说:“瞧它!这猫儿敢情是小孩子变的,我就没见过这种样儿。”它早上第一次见我,总把冷鼻子在我脸上碰碰。清华的温德先生最爱猫,家里总养着好几只。他曾对我说:“猫儿有时侯会闻闻你,可它不是吻你,只是要闻闻你吃了什么东西。”我拿定花花儿不是要闻我吃了什么东西,因为我什么都没吃呢。即使我刚吃了鱼,它也并不再闻我。花花儿只是对我行个“早安”礼。我们有一罐结成团的陈奶粉,那是花花儿的零食。一次默存要花花儿也闻闻他,就拿些奶粉做贿赂。花花儿很懂事,也很无耻。我们夫妇分站在书桌的两头,猫儿站在书桌当中。它对我们俩这边看看,那边看看,要往我这边走,一转念,决然走到拿奶粉罐的默存那边去,闻了他一下脸。我们都大笑说:“花花儿真无耻,有奶便是娘。”可是这充分说明,温德先生的话并不对。
【1】花花儿主要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它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猫。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花儿是作者亲戚从城里抱来的一只小郎猫,才满月,刚断奶
B.花花儿早上见了李妈就要抱,但是和作者最亲
C.花花儿总把冷鼻子在作者脸上碰碰,是要闻闻作者吃了什么东西
D.花花儿喜欢的零食是奶粉
【3】文中写了花花儿的哪些趣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花花儿很懂事,也很无耻”,这句话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顶紫金色的皇家帐篷在船中央立了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非得让奶奶讲故事。(改变句子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病句
汽车在平坦而崎岖的山路上缓缓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应得是感谢的。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
18、修改病句。
1.语文对我产生了兴趣。______________
2.大街两旁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______________
3.他大概用了一小时左右做完了作业。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或周围的人肯定遇到过难办的事情,那时,你或别人是怎样解决的?获得了什么启示?把当时的具体过程和感受记下来,题目自拟,层次清楚,字迹清晰,不少于3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