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昭通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下列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的名医是:( )

    A.扁鹊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华佗

  • 3、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

    ②赤壁之战——曹操

    ③官渡之战——袁绍

    ④赤壁之战——孙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4、下列有关唐朝诗人李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作品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B.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坎坷

    C.其作品具有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特点

    D.他被人们称为 “诗仙”

  • 5、唐王朝自618年李源建立至907年灭亡,共存在近300年,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该王朝最终灭亡于(     

    A.安禄山叛乱

    B.杨贵妃祸国

    C.黄巢农民起义

    D.节度使朱温

  • 6、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

  • 7、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 8、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并被世界确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确保的道德底线。这句2000多年前的中国格言出于《论语·颜渊篇》,它属于哪一家言论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 9、夏的建立者禹死后,其子启夺取了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种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分封制

    B.册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 10、观察如图中原始农耕时代人们的房屋,能够解读出来的信息是

    A.左边房屋先进

    B.右边房屋美观

    C.自然环境恶劣

    D.出现定居生活

  • 11、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歌颂的高僧是(  )

    A.弘法大师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空海法师

  • 12、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伟大英雄,他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A.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 13、关于人类起源,目前主要流行演化论及创造论两种学说。如果我们要研究人类起源,可以采用的最可靠的证据是

    A.大胆发挥想象 B.收集神话故事

    C.依靠民间传说 D.探究远古化石

  • 14、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

    A. 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

    B. 汉朝的察举制

    C.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 隋唐时的科举制

  • 15、中国的广袤土地,曾孕育着早期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会是北京人经常使用的下列哪种生活用品(       

    A.打制石器

    B.猪纹陶钵

    C.铜刀

    D.铜鼎

  • 1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

  • 17、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文明才能通过文字载体世代流传。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

    A. 形声

    B. 会意

    C. 象形

    D. 指事

  • 18、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指的是

    A.楚国与西汉的争夺 B.项羽,刘邦与秦朝的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与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 1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 20、11世纪时,北宋王朝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仅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而且北部边境经常遭受游牧民族的骚扰。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统治者不得不顺应潮流,任用主持变法。材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A.目的

    B.背景

    C.内容

    D.作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完成的;1616年,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22、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______

  • 2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______

  • 24、内迁民族:内迁的民族有______族和羌族,______族和羯族及_____族。

  • 25、北宋实行(_____)政策抑制了武将跋扈,兵变政移现象的发生。

  • 26、宋辽签订“_______”后,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 27、_________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_________国。

  • 28、______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

  • 29、北宋______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 30、尧舜禹时期,将贤德之人推举为部落首领的办法称为______;西周武王为巩固疆土,稳定政治形势采取的制度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孔子 道家   仁者爱人

    老子 儒家   无为而治

    墨子 法家   兼爱非攻

    韩非 墨家   以法治国

    孙武 兵家   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太宗时三个名臣。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执婿礼甚恭,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公主恶国人赭面(以赤色涂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

    ——《新唐书吐蕃上》

    材料二   见下图

    宋初年,宋辽互有征战。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 交流.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桑哥又以总制度所统西蕃(即吐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

    ——《元史桑哥传》

    材料四   清朝在边地疆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材料一中的“弄赞”是谁?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民族交往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反映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澶渊之盟签订有什么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宣政院”的主要管辖范围是哪里?它的设立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说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请说出清朝前期在新疆、西藏和台湾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