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法治的思想起源于古代的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 2、有关秦汉科技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西汉早期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西汉末年,佛教从古印度传入我国内地

    C.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D.《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 3、西周末年,“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中,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为了遵守

    A.郡县制的规定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

  • 4、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请问,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A.元昊

    B.石敬塘

    C.阿保机

    D.阿骨打

  • 5、揭竿而起,让秦王朝的大厦摇摇欲坠,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黄巾起义

    D.赤眉起义

  • 6、中国历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下面三位人物与这一传说有关,他们在位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 7、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舜

    D.禹

  • 8、秦朝疆域广大,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对其疆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北到长城一带

    B.南到南海

    C.西到陇西

    D.东到辽东

     

  • 9、如图,根据发掘出的山顶洞人的骨针,我们可以知道(       

    A.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

    B.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C.山顶洞人有爱美的意识

    D.山顶洞人会捕鱼山顶洞人的骨针

  • 10、我国第一个王朝是(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A.   B.   C. 西周   D. 秦朝

     

  • 11、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培根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     

    A.造纸术的发明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发明

    D.火药的发明

  • 12、三国鼎立时期,实现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的是

    A.魏

    B.吴

    C.蜀

    D.西晋

  • 13、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大篆

  • 14、明朝学者宋濂曾形容八股选出的某些人才“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这反映了明朝科举制度(     

    A.八股取士,培养人才

    B.加强创新,独立思考

    C.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利于读书,繁荣文化

  • 15、如下图,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中出现了具有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表明魏晋时期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

    C.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D.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

  • 16、《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掾……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由此可见,安史之乱(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B.削弱了封建集权

    C.首先爆发于北方地区

    D.促进了人口大量南迁

  • 17、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但存在时间不足百年,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推翻。朱元璋建立了

    A.宋朝

    B.清朝

    C.唐朝

    D.明朝

  • 18、说唱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当时的说唱者随侍主人左右,供主人取乐。东汉说唱俑(下图)击鼓表演,神态诙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A.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

    B.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

    C.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

    D.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 19、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大运河,大运河的起止点是(   )

    A.洛阳、江都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涿郡、江都

     

  • 20、“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年。”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前221年,_______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22、一些重要人物为隋唐盛世做出贡献:

    ①他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励精图治开创繁荣局面:___________

    ②他先后进谏了200多次,被唐太宗称为知得失的镜子:___________

    ③他和宋璟一起辅佐唐玄宗开创唐朝最繁盛的时代:___________

    ④唐太宗时她远嫁吐蕃,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___________

  • 2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的变法是____;4世纪后期,前秦皇帝符坚任用汉人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那时候,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 24、唐朝时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史”“诗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东汉名医张仲景提出“________”理论来预防疾病;华佗发明“________”,进行手术,可减轻病人痛苦。

  • 26、隋唐文化和外交。

    ①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___

    ②唐朝被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___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_

    ④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日本派___________使到唐朝学习的情景。

  • 27、_________是宋代最具有特色的文学体裁。北宋时期,平民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28、政治制度贯穿着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1)尧舜时实行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为____________

    (2)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____________

    (3)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____________(制度)确立,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 29、忽必烈继承汗位后,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年,元军消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 30、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海外贸易。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对号入座。某电视台开设“古代思思家”专栏节目,设计有五个栏目,每个栏目将介绍1﹣2位思想家,请根据每个栏目的名称及主要内容,将下列要介绍的思想家序号放入最合适的栏目中,每个栏目选1﹣2人。

    人物:①孔子②庄子③韩非④墨子⑤孙武⑥商鞅⑦老子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西周时期两个著名的青铜器代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变法?结合所学,说说这一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