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括号里的词语是一对反义词的一项是( )
A.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仰视)
B.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昏暗)
C.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精力)
D.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经常)
3、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巨人的花园》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B.《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中的宝葫芦无所不能,有了宝葫芦,人们就能要什么有什么。
C.《海的女儿》一文,公主们随时都能浮到水面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D.《巨人的花园》中,最后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拆除了花园的围墙,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4、下列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故事无关的一项是( )
A.凿壁偷光 B.愚公移山
C.手不释卷 D.铁杵成针
5、下列带点字的注音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荷花 B.负荷 C.重荷 D.荷枪实弹
6、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拟人)
B.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比喻、拟人)
C.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比喻)
D.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反问、排比)
7、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__________
2.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__________
3.四月的细世纳可真乏味!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白桦(节选)
毛绒绒的枝头,
雪秀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惠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诗歌的第一节有三处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歌的第一节写的是白桦在_____中的美;第二节写白桦在_____中的美。
【3】联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
10、听写。
11、课内阅读。
芦花鞋(节选)
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捡起了那双芦花鞋,放到眼前看着。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完全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1】文中最能凸现天气寒冷的词语是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三个描写天气寒冷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文中加点字“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引文的省略 B.表语意未尽 C.表列举的省略
12、阅读短文《雨后龙山》,完成练习。
雨后龙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家乡的龙山,不光在当地很有名,即使在周边地区也是家喻户晓。我对龙山仰慕已久,却从未去过。
在一场绵绵春雨过后的星期天上午,我兴致勃勃地邀请爸爸去登龙山。来到山脚下,我发现,雨后的龙山,水汽弥漫。烟雾缭绕的群峰好像含羞的姑娘,怯怯地躲进了晨雾里,若隐若现,树林像是她们淡妆浓抹的俏脸,分外迷人……我兴奋极了!
找到了入山口,我们开始登山了。那山道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丝带,顺着山势飘然而上。山道两旁的淙淙流水,浸湿了泥土,泥土在泉水的滋润下,散发出让人陶醉的芳香。凉悠悠的晨风丝丝缕缕地吹来,吹低了软软的树枝,摇落了草叶上的露珠,润湿了发梢和鞋尖。吸一口气,甜甜的,凉凉的……含苞的杜鹃花躲在满山苍翠欲滴的浓绿中等待怒放。
到了一个小山坞,我们忽然发现有几位老人围在一起,似乎在议论什么。我好奇地走上前去探看,原来老人们用带的水壶在一口名叫“龙泉”的山井里装泉水。山井只有坛口那么大,浅可见底,但据老人们讲,这口井常年不枯,泉水清冽醇美,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老人虽然都上了年纪,但是天天坚持到这里来爬山取水,风雨无阻。我在敬佩之余,觉得这些老人能健康长寿、身体硬朗,应该与饮用这泉水有关。
离开了“龙泉”井,我们继续向山顶冲刺。这时,山路越来越陡,人也越来越累,我和爸爸都汗流浃背了。我“呼呼”地直喘粗气,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身后似乎有人在使劲地拉着,让我寸步难行。看着那笼罩在雾气中的山顶,我有点儿气馁了,渐渐地放慢了脚步。爸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大声地说:“是男子汉,就跟着我!”我被爸爸的精神鼓舞,终于下定決心:不到山顶非好汉!于是,我一鼓作气,冲到了山顶。
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顶峰那高高的观望台上,上虞电视发射台的铁塔巍然屹立,山下,轻纱薄雰笼罩下的虞城,楼宇鳞次栉比;曹娥江,则像明如琉璃的带子,迂回其中。
“啊!龙山,你真不愧为我们家乡的‘人间仙境’!”我不禁喊了起来。
【1】来到山脚下的“我”发现雨后的龙山是什么样子的?( )
A.蜿蜒曲折 B.鳞次栉比 C.清冽醇美 D.水汽弥漫
【2】文中提到作者认为老人们健康长寿、身体硬朗与什么有关?( )
A.坚持每天爬龙山。 B.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C.常年饮用龙泉的井水。 D.常年坚持锻炼身体。
【3】联系上下文想想“爸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这里的“心思”指的是( )
A.感觉到很累 B.感到山路很难走
C.不想爬上出顶 D.决心登上山顶
【4】文中写“我被爸爸的精神鼓舞”,这里的“精神”指的是( )
A.迎难而上的精神 B.勤勤恳恳的精神
C.不惧危险的精神 D.乐于助人的精神
【5】下列对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间仙境”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这段话是说家乡只有龙山这个地方才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仙境
C.这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这句话是作者登上山顶后的感受。
D.“啊”这一感叹词体现了作者克服困难爬上龙山见到美景后激动的心情。
【6】认真读文,理淸顺序,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山脚下→(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用“﹏﹏﹏”画出文中一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8分)
登山观景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座山。星期天,我们登上山顶,往四周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那是新建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庄稼一片接一片,在很远的地方与蓝天连在一起。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到处是茂密的果树。果园旁边有一排平房,那就是我们可爱的学校。校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一片浓绿的衬托下,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大铁桥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河上,一列火车正从铁桥上通过。河面上的船你来我往,十分繁忙。
我们的家乡多美好。我长大了,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1)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写的。(1分)
(2)按短文内容填空。(2分)
( )的街道 ( )的田野
(3)请你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1分)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2分)、
(5)请仿写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2分)
14、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张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搂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__) (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_______) 豪华——(_______)
分散——(_______) 镇静——(_______)
【5】这篇文章是按 __________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B.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旅客提出的“怎么往地上倒水?”,地板上有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最后关头,董存瑞舍身炸掉了敌人的碉堡。
改为把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语段。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深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读了这本书,我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奇怪。
1.第一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二句中,删去“_________”或“_________”。
3.第三句中,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第四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7、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的意见基本是完全正确的。
(2)稻子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像铺上了碧绿的绒地毯。
18、修改病句。
1.他的意见基本是完全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取得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表达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是否养过小动物,并悉心照料它成长呢?如果没有,你身边也一定有你熟悉的动物,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