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委拖 锻炼 心惊胆战
B.拇指 奔弛 摩拳擦掌
C.慈祥 骏马 出谋划策
2、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篝火(guō) 萌动(méng) 点缀(zhuì)
B.无垠(yíng) 澄澈(chéng ) 苇坑(wéi)
C.嚼烂(jiáo) 诗兴(xīng) 燕国(yàn)
D.慨然(kǎi) 耄耋(dié) 旖旎(nǐ)
3、下列与“丝绸之路”无关的是( )
A.出使西域的张骞 B.投笔从戎的班超 C.西天取经的玄奘 D.出使楚国的晏子
4、读句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_________
5、词语补充完整。
严( )以( ) 始( )不( ) ( )( )素裹
杯( )( )薪 ( )飘( )舞 ( )寝( )食
( )( )美奂 不翼( )( ) 千山( )(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 的世界。
②大敌进犯,我军 ,决一死战。
③一进实验室,爸爸就 地忙工作,我和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6、写同音字。
[jùn](________)马(________)俏 [jiàn]引(________)(________)康
[si]威尼(________)(________)碎 [mào](_______)子 礼(_______)
7、根据句子意思,用“祥”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爷爷是位(______)的老人,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2)观音菩萨手持净瓶,脚踏(______),从南海而来。
(3)节日里到处呈现出一片(______)欢乐的气氛。
(4)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______)如意,幸福安康!
8、比一比,组成词语。
梅( ) 淮( )
悔( ) 椎( )
紫( ) 淀( )
些( ) 绽( )
9、阅读。
火红的“相思叶”
金秋时节,我来到天平山麓。放眼望去,那簇拥在山麓的枫林,层层叠叠,一片火红,令人赏心悦目。人称石、泉、枫为天平三绝,这红枫确实给秀丽的天平增添了无限的风采。//
沿着洒满落叶的小路,我朝枫林漫步前行,棵棵苍劲挺拔的枫树,身披红斗篷,在阳光中抖擞精神,闪烁金光,越发显得艳丽多姿,楚楚动人。难怪杜牧要吟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来呢。我也爱红枫,不仅是因为它红得美,还有别的原因呢。//
记得还在儿时,我曾问过祖母,天平红枫为什么这样红,她告诉我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天平山的枫叶并不红。枫林中住着一对夫妇:红姑、枫哥。枫哥出外谋生,不幸身染重病,但他思乡心切,硬是拖着病重的身子,一路历尽艰辛,终于在秋天回到了天平山,一头栽在故乡的枫树旁。朝思暮盼枫哥的红姑悲痛欲绝,含泪背着枫哥走进密林深处,再也没有出来。打那时起,每当秋风响过,天平山的枫叶就变得火红火红的。人们说那是红姑、枫哥的相思血染红的。而当地的人们也管天平红枫叫“相思叶”了。祖母的故事使我对天平红枫产生了一种新的感情,因而也就更喜欢它了。莫非远在异国他乡的舅父也是因为这则动人的故事,才格外眷恋天平红枫的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弯下腰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拾起一叶红枫,举到眼前凝视着那叶掌间的每一条细纹,似乎要从中捕捉到思乡恋国之情。我只觉得手中的不是一片枫叶,而是一颗搏动着的心,因为它红得那样可爱;我又觉得它宛如一只伸开的手,似乎在期待着什么。我全身涌起一股热浪,它猛烈地撞击着心房。天平山麓的红枫林啊,我终于明白了:你使海外游子魂牵梦系,是因为你是他们的叶落归根处。
我又一次举起那叶红枫。对了!我何不把这片叶儿寄给旅居加拿大的舅父,让这片火红的“相思叶”,从天平山麓的枫林飞向大洋彼岸,告诉舅父,转告所有海外同胞,祖国母亲思念你们,故乡亲人思念你们,盼望你们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看一看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容貌……//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赏心悦目:_______
日新月异:_______
【2】文中已用“//”分了段,请你用小标题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
第二段:_______。
第三段:_______。
第四段:_______。
【3】文中引用杜牧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我也爱红枫,不仅是因为它红得美,还有别的原因呢”中“别的原因”指的是_______,“它宛如一只伸开的手,似乎在期待着什么”中“它”指的是_______,它在期待_______,作者借助“红枫”表达的是_______的情感。
10、课内片段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的句子你能想到的成语:_____________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_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是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风筝
我童年的梦里,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你看,此刻样子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长大了想当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飞机却吃不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piān piān qǐ wǔ,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一个昆虫学家。哟,那边zhāng yá wǔ zhǎo地飞来了一只大蜈蚣,这一定是调皮蛋小狗子的,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强强的歼击机立即出击,唉,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竟和一条蜈蚣tóng guī yú jìn——缠在一起摔了下来。我心爱的水兵帽也牺牲了一根飘带,在空中失去平衡,摇摇摆摆地飞不稳了。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大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的。但那不完全算他的本事,要是没有他那个会拉小提琴的舅舅帮助,这竖琴不掉下来摔碎才怪呢!不过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土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因为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长大后干什么,所以只好照她的头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尾巴似的长辫子,唉,丑死了!
在地面.上,我们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可千万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1】看拼音写词语。
piān piān qǐ wǔ zhāng yá wǔ zhǎo tóng guī yú jì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同归于尽: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理想是什么?读了本文之后,你打算做一只什么样的风筝呢?简单描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段落品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dī dǐ)是暖春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yù yuè)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的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给这段话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3】在文中“___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
【5】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这段话表明外祖父希望“我”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3、课外阅读。
李白醉中捉月
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山路上爬行着一些衣衫褴褛的囚徒,其中有个手拄竹竿、脚步蹒跚的老人,他就是李白。这是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由于一个案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去,途经这山势险恶、行路艰难的蜀道。
历经千难万险,他们来到高耸入云的白帝城。这时,突然传来一道圣旨,说是皇上已大赦这批犯人。李白开始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人们在欢呼雀跃,才醒悟过来。
第二天一早 他迎着曙光乘上一条轻捷的小船 从长江上游漂流而下 沿途的壮丽景观目不暇接 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不绝于耳 他禁不住吟出 早发白帝城 诗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虽然活着回来了,但穷愁潦倒,贫病交加。然而,高傲一世的李白并不屈服命运的摆布,依然保持着洒脱、豪放的性格。当他住在安徽采石矶时,有一天夜里,他兴致勃勃地穿上当年在宫中穿的锦袍绣服,踏着月光来到江边,登上钓鱼小船,倒了两杯酒,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对饮。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李白痛饮一杯,神思飞扬,再饮一杯,热血奔涌。他朦胧地看到水中圆月对自己含笑点头,就俯身用手去捉,不料“扑通”一声翻进了江中。后来宋朝时候,有人针对此事作诗道:“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赦”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音节是( )。联系课文内容,“大赦”的意思是 。
【3】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指又高又险的山岭。( )
(2)形容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 )
(3)形容兴趣很浓,情绪很高,劲头十足。( )
【4】照样子,写句子。
“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这句采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我也会用这种修辞来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空间顺序,用“‖”给短文划分层次。写出各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练习。
那座山正当山顶,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中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写出描写石头的形状、所出位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头变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哦!冬夜的灯光(节选)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说了几遍,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是很节约的。一路的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qínɡ),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充满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依然亮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索索声。可是我决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横线。
出诊(chū zhěn chū zhěnɡ) 恐惧(kǒnɡ jù kǒnɡ jù)
沿途(yuán tóu yán tú) 碾过(niǎn ɡuò zhǎn ɡuò)
(2)照例子,扩写下面的句子。(4分)
例:外面寒风吼着。 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吼着。
①汽车行驶。
②医生做手术。
(3)我能用下面的关联词造句。
不管……也…… 虽然……还……
(4)农家冬夜的灯光说明了什么?
16、参观完后,奇奇有了颇多感悟,他找到了一篇能体现他的感悟的文章,请你阅读。
笔尖上的中国
佚名
①点、横、竖、撇、捺,一笔一画,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方块字。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②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神奇,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天地万物囊括其间: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①_________________;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②_________________,那是“众”字……千百年的风俗礼仪、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之间。
③方块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后生,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几十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意蕴丰沛的诗歌;几千个、几万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荡气回肠的故事。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静立着青瓦白墙,奔跑着羊肥马壮,炫耀着雍容华贵,心痛着骨肉分离……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④方块字证明了文明古国瑰丽雄健的生命力,描绘着中华文化举世无双的身姿。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侵蚀下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傲然挺立。不管历史如何发展变化,汉字公正、永恒地记录下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记录着美丽中国涅槃的历史。
⑤然而,今天,当我们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不免会心痛叹息:许多人习惯了在键盘上“拼写”,体会不到笔尖在纸面划过时的优雅和洒脱,赏玩不到挥毫泼墨的点画与章法,“提笔忘字”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我们发现,汉字和我们的生活似乎渐渐有些脱节。
⑥汉字,一旦远离了我们的笔尖,失去有温度有力度的书写过程,只剩下单调的敲击和僵硬的结果,人们不知道笔顺,不知道汉字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的美妙,更不能体会汉字中蕴藏的奥妙,那么,我们的文化危机也将要浮出水面,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到了濒临被毁掉的边缘。这就意味着我们赖以生存、传承的精神家园将会土崩瓦解,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
⑦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我们的文化基因——汉字。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因此,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让那些从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文章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美,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由衷的赞美。
B.第⑤段紧承上文,通过“然而”笔锋一转,用“侧耳倾听汉字的脉搏”形象地开启了下文内容。
C.文末呼吁了文化的回归,提醒我们拿起笔体会从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中蕴藏的奥妙。
D.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倒叙的方式叙写了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你进行赏析。
句子: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块块青砖绿瓦,构筑了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第②段的相关内容,在横线上补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使语意前后连贯。
一个“水”字,撇捺之间流淌着水的灵动与韵律;一个“山”字,①____________;苍翠欲滴遮天蔽日,那是“森”字;②____________,那是“众”字……
【4】第④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你具体赏析,体悟汉字的魅力。[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⑤段提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提笔忘字”的现象,请从你的角度发出你的倡议。(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连续性文本阅读。
抗疫情——中国力量
文本一:漫画《最严防守》
文本二:
疫情袭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指挥下立即展开了与时间的“拔河”比赛——
1月24日,除夕,上百台挖土机抵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
……
2月2日,大年初九,火神山医院工程交付。
从进场施工到交付使用,这家医院的建设工期仅有10天。10天之内,建成一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来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高峰期,4000余名建设者在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24小时不间断施工,再度展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市又紧急决定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建造期间,现场有1000余名管理人员、近8000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运抵施工。
经过10个昼夜连续奋战,一个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的大型工程顺利竣工。
文本三 中国智能机器人
钛米机器人在为病房消毒时会根据房间温度、湿度等情况,使用相应的消毒方案。例如,如果房间内有人,消毒机器人会使用“次气酸+等离子”方案消毒;如果没有人,就可以使用“紫外+过氧化氢”方案消毒。相比传统的人工消毒或者固定式消毒设备,消毒机器人能够边移动边消毒,消毒液容量大,工作时间长,可单次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一个40平方米的病房,传统的人工推车消毒约需要6个小时,而机器人的高水平消毒只需要2个小时左右。
【1】阅读文本一,我能想到以下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阅读文本二,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其内容。(20个字以内,不含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本三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个文本,判断以下对“中国力量”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中国力量,就是举国上下一条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其他国家做不到或者难以想象的事情。( )
②中国力量,就是有着强大的动员力,能够一呼百应,用举国之力完成任务。( )
③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很有智慧,能够借助科学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 )
④中国力量,是指中国人口多,而且每一个人的力气都很大。( )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临死前的严监生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再不回头:________。
②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
【3】根据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说说他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我国古典________小说《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在这个片断中他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形象。
19、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出一辙:__________________
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式?
(1)“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_______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___________)
(3)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___________)
(4)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___________)
【4】“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蒂娜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肯定句。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事迹表明,人不是不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新时代中华少年,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你立下了什么志向?请你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字迹工整,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