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许昌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A.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B.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C.在这里,谁都不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D.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2、以下句子中运用的写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B.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C.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 3、猜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xiǎng yù______世界因为这点儿小máo dùn______,我们的友谊破裂了,这太不应该了。

  • 5、读句子。把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四字词语。

    1.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流下了眼泪。_______

    2.每到周末我总是随着自己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_______

    3.这道题我费尽了心机,想尽了办法,也没什么头绪。_______

    4.看到他很规矩,很专注的样子,大家都笑了。_______

  • 6、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生死之交——______

    2)孔明借东风——______

    3)关公赴会——______

    4)徐庶进曹营——______

    5______________——无(吴)用

  • 7、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帮助。   (    )

    (2)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

    (3)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    )

  • 8、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 qìnɡ cí xiánɡ   duàn liàn tè sh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iān zì rónɡ xìnɡ   zhěn suǒ shěn 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塞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选择借箭的天气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这也是他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

    【2】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提示将情节补充完整。

    船靠近曹军水寨→___________军士擂鼓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箭好像下雨一样”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船靠近曹军水寨、军士擂鼓呐喊时,鲁肃和诸葛亮的表现有什么不

    同?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曹操不敢派兵出战的根本原因是(     

    A.江上雾大。

    B.诸葛亮带的士兵多。

    C.曹操谨慎多疑。

    D.曹操的水军战斗力弱

  • 10、阅读短文。

    半瓶阳光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 ”她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 !”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我当然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 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回屋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她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滋鞄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越发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 “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__________)   顽皮——________

    2短文第1自然段属于___________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A.为下文女儿捉阳光作铺垫   B.点明短文的中心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小女儿捉到了阳光?用横线画出来。

    4仔细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的不同含义。

    (1)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儿意。

    (2)于是我的心也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第(1)句中的“暖”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中的“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加油站!

    走时,他问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说没有。只有当了三年兵的李辉大胆地说;我,想请假。班长马上瞪了他一眼,可已经来不及了。

    将军疑惑地问:请假干什么?

    我想……我想到山下去看看树,三年了……三年来我没有见到过绿色。

    所有的人一下子静在那里,只有狂风吹拂着每个人的衣角。将军转过身去,他哽咽着,两颗豆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滚下来。猛地,他转过身来,大声地说:准假!战士们,你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你们……都有这个权利……”

    然后,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所有的人,包括师长、团长都掉泪了,但是谁也没有哭出声来,唯有高原的风在呼啸。

    于是,我们有机会轮流下山去看一次树。'我们流连在树下,深情地凝望着。那粗壮的、顽强的胡杨树啊,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它冲天的气势,还有它无声汹涌的血汗以及脉络的丝丝缕缕,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1.用__画出描写胡杨样子的句子。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3.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深意?

     

    4.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我爱牵牛花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它把自己的身体全部都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它缠住葵花杆儿使,随着葵花的生长,竟在葵花杆儿上勒出一道道深沟。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啊!正因为它缠的牢,缠的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风吹下来,它并不灰心,它会等待机会,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它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分)

    竟在葵花杆儿上勒出一道道深沟。句中的的意思是(  

    A.终于 B.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2)联系上下问理解词语。(2分)

    脚踏实地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竟在葵花杆儿上勒出一道道深沟句中一道道说明缠的圈数________________。出现深沟是由于缠的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2分)

    因为缠的牢攀得紧,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填空。(6分)

    作者通过牵牛花缠的紧,攀得牢,赞扬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通过偶尔被风吹下来也不灰心,要再次攀上去,赞扬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字之忧)

    《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

    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壮烈牺牲,也会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

    如下面的图片: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药品广告,例:咳不容缓,例:刻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

    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

    1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2细读(现实之痛),用简要的话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文中例子,将(现实之痛)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写在相应的括号或表格中。

    4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 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画“ ”的句子,再填空。

    词语“________”、“________”表示数量多, “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自己的王国”指的是____________

    2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选择恰当的词语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①严肃沉默  ②舒缓平稳  ③悠然自得

    4第二自然段写了草原从动态到_______的变化过程,忙中有序的人们,在宁静、_______的氛围中走向草原漆黑、_______的夜晚。

  • 15、阅读《童年的烤地瓜》,完成练习。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雪宝每次都告诉我们,挖地瓜的时候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她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1】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挖坑垒窑→(_______)→(______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_____)→抹黑取乐

    【2】第③段中“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的原因是(    

    A.担心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

    B.担心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

    C.唯恐把地瓜烤焦了。

    D.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

    【3】阅读第④段,下面不是写作者记忆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是(  

    A.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

    B.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

    C.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

    【4】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在烤地瓜的过程中,每次都是雪宝负责挖坑垒窑,可见他聪明能干、认真细致。

    B.第②段中“偷地瓜”的“偷”字加了双引号表示引用。

    C.“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 ,还要重新开始。”说明挖坑垒窑是个功夫活儿。

    D.“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也说明了烤地瓜十分香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下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之情。

    B.作者对烤地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作者对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厌恶。

    【6】简答题:下面一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你具体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碎,在地瓜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题:请你描写出你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与大家分享。(用上适当的描写方法,不少于70字)

    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画   的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   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三)小小说阅读(15分)

    爱的延续

    一场迟到的秋霜,凋零了院里的最后几片树叶。妻子也像片枯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丈夫急急忙忙叫来了村医。村医翻了翻眼皮,号了号脉搏,连药箱都没有打开,只是摇了摇头,低低地说了一句:“这次真的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

    这样的话,丈夫两年前就听过,说这话的是城里的医生:“这病已经是晚期了,如果做手术,还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但要花费几万元,不做就赶快准备后事吧!”

    妻子一把拽住丈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走出医院,两人忍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日暮时分,他们在村口的河边洗了脸,然后,微笑着向三个张望的孩子走去。

    第二天,妻子说:“从今天起,我教你学习做饭……”

    丈夫愣怔了下,点点头。

    妻子说:“穷日子要富着过,粗茶淡饭也要做出滋味来。想法让伢们多吃几口饭,他们正长身子骨哩……”

    于是,妻子就靠坐在椅子上,事无巨细地教起丈夫来。

    “每顿饭挖一瓢米,太多了,吃剩饭。太少了,不够吃。”

    “切菜时,手指贴着刀口一点点退。退得快了,菜就粗了,吃了不上口。”

    “炒菜时,要把油烧红了再下锅。旺火勤翻,起锅放盐。”

    ……

    丈夫嗯嗯地应着,轻巧的刀铲,拿在他手中,却像是在使唤一头不听话的牯牛,尽管憋得满头大汗,还是把饭煮得夹生了,把菜炒得焦糊了……

    妻子就嗔怪道:“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啥时候才能学会呢?”

    丈夫嘿嘿一笑:“不着急,你慢慢教,我慢慢学,总有学会的一天!”

    妻子叹口气:“我等不及啊……”

    白天教丈夫做饭,晚上在煤油灯下,妻子又教他缝补衣服。

    妻子说:“老话说,大手大脚混日子,缝缝补补过日子。日子再穷,也不能让伢们穿着露肉的衣服出门……”

    丈夫连连点头。

    “记住了,燕儿是女伢,爱美,能不用补丁的,尽量不要用。”

    “大强,小良是男伢,衣服破得快,补丁用得多。别忘了,补丁的布,一定要挑颜色相近的。别像贴块膏药似的,让别人笑话他们。”

    ……

    丈夫一边听着,一边用拿惯锄头犁耙的大手,笨手笨脚地捏起一枚小针,眯着眼,从穿针引线学起。

    当丈夫吭哧半天把才补好的一块补丁拿给妻子看时,听到的却是一声叹息。

    丈夫挠挠头皮,把补丁拆开,说:“一回生,二回熟。你慢慢教,我慢慢……”,“学”字没出口,丈夫却“咝”的一声,缩了一下手。

    妻子一把拉过丈夫流血的手指,放在口里吸吮着,眼泪便滴在丈夫的手背上。

    丈夫却在笑:“你瞧我,是不是比咱家的猪还笨啊?”妻子“扑哧”一笑后,丈夫又很认真地说:“我现在才明白,咱们家真的一天也离不开你!”

    就这样,妻子教,丈夫学,不知不觉中,两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这中间,妻子曾经倒下了几次,但每次都在村医“恐怕不行了”的预言后,又顽强地活了过来,重新出现在厨房里,油灯下……

    看着气若游丝的妻子,丈夫知道,这次妻子是真的挺不过来了。于是,泪水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

    村人闻讯赶过来,看着妻子深陷的眼窝里一双直直瞪着的眼睛,一位老人叹气道:“唉,这伢放心不下,就是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啊!”

    丈夫便俯下身,贴着妻子的耳朵,说:“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带好的……”

    妻子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一动不动。

    突然,丈夫站起身,径直去了厨房。随后,便传来了叮当声响。

    一会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丈夫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小菜,放在妻子鼻子下:“你闻闻,我刚做的菜,香吗?要不,让孩子们尝一尝……”

    于是,三个孩子含着泪水,品尝着父亲的手艺,齐声道:“嗯,好吃。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娘,真的!”

    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

    丈夫又站起身,打开衣柜,拿出一件破衣服。然后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下,娴熟地穿针引线,左缝右补。须臾间,一个针脚细密的补丁就呈现在妻子的眼前:“你看看,我补得怎么样?”

    妻子吃力地转动着眼珠,看看衣服,又看看丈夫,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到脸颊——这一刻,妻子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丈夫早就学会了做饭缝补,却一直装着笨拙的样子,让她原本已经干涸的生命,又燃烧了几百个日日夜夜……

    【1】妻子在弥留的最后一刻,为什么留下了两行热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提到医生给妻子下达病危通知,作者这样设置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妻子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的原因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丈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爱的延续”为题有何好处,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爱的延续”提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即在丈夫的精心照顾下,病重的妻子又活了两年。

    B.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即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如为了能让孩子吃饱穿好,妻子支撑着病体教丈夫做饭和缝补,而丈夫为了让妻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而选择装笨。

    C.化抽象为形象,言简意丰,耐人回味,引起读者产生如何对待爱的思考。

    D.“爱的延续”指文中的燕儿、大强、小良对母亲爱的延续。

    【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对环境作了描写,如秋霜凋零了树叶,其意图是交代自然环境凄冷、毫无生机的特点,也预示着妻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B.在得知做手术需花费几万元,做了手术也仅能支撑一年半载之后,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不但表明妻子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更说明夫妻二人都已经绝望了。

    C.文中对妻子教丈夫学做饭和缝补的情节作了细致的描绘,这样写是为了凸显女主人公的勤劳、无私、照顾孩子与丈夫的细致体贴入微,也凸显出男主人公的良苦用心。

    D.文中的丈夫一共笑了两次,两次笑表达的意思有不同,前一次是丈夫做不好饭时的自怨自艾,后一次是丈夫不会做针线活时的自我解嘲。

    E.临终前,妻子得知了丈夫是故意装笨的,这才明白丈夫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用心良苦,至此,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 18、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   )关系。

    (2)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把( )让给别人,把(   )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 19、阅读

    埃及金字塔

    佚名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说法不一),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现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约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最大的一块重160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的这些金字塔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金字塔所在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黄色的沙漠中;金字塔原来是____________的陵墓;金字塔高大雄伟,文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介绍的。

    (2)第三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__”画出具体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画出具体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3】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   句子创作室。(按要求写句子)

    (1)窗外闪过白杨树的身影。(扩句,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劣的气候条件阻止不了施工人员前进的步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题目:读《_____》有感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本书。②感受要真实具体。③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