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随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晓晓学习刻苦认真,每次考试都胸有成竹

    B.读书比赛的报名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C.警察先不动声色,以免打草惊蛇,让罪犯逃跑了。

    D.苹苹用新买的电脑赏识着动听的音乐。

  • 2、下图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的作品。

    《颜勤礼碑》(局部)

    A.欧阳询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虞世南

  • 3、用“然”组成词语填到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1)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 ________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________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________倒去。

    A.居然 虽然 轰然

    B.虽然 居然 轰然

    C.轰然 居然 虽然

    D.轰然 虽然 居然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课文原文(原意)填空。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3.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4.___________东入海,____________上摩天。

    5.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______________,一剪 ,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6.《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元末明初_______(作者)的《________》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的,让你印象深刻的是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 5、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6、区分形近字并组词。(6分)

    趴(     稠(   挚(

    扒(     凋(   蛰(

    棉(     鸦(   郊(

    绵(     雅(   效(

     

  • 7、多音字组词

    bei____________________zhèng___________zhēng__________

    kàn___________k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zhā__________zh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huán__________hái__________

    méng__________mēng__________yīn___________yìn____________

  • 8、根据课本内容补充下列句子。

    (1)中指的“左右屏障”是_________,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__________

    (2)见人处于危难之中,我们不免会产生同情之心,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可以用《左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那些心存不轨的人。我还能再写出一句劝诫人的行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

    最近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座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94.1%的人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人们更多将此归因于“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的冲击。人们天天敲击键盘,不习惯于手写,那要记住字形肯定是有难度的。

    材料二:

    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教孩子这个字为什么会这么写,所以孩子日后写到这个字,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孩子属于“深层 记忆”。可是现在,老师教识字一般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竖横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靠的。

    材料三:

    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

    【1】阅读材料,探究出现汉字书写危机的三个原因。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汉字书写危机”,请你写一则宣传标语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空。

    短文写了 的读书方法,分别是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小鸟和护林老人

    树林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林中盖了一座小木屋,住下了。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

    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

    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呵!

    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

    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棵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

    老人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他要走了。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

    林中小屋没有升起炊烟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黯淡的一天呵。

    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呵,掩盖了林中小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争论—— 阻拦——

    激烈—— 掩盖——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惊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馈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儿们谁也没有邀约谁,都来了。句中画线的部分可以换成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4“——”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老人是怎样取得鸟儿们的信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楚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楚山上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再一次入宫去献玉。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接他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2)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对同义词。

    (3)短文中一共写了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4)短文用一件物品贯串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5)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无知。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 13、阅读理解

    最后一课

    1941年大半个中国被日寇侵占,唯有上海的租借仍人在英美的势力范围,那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沦陷了。

    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其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矍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

    郑振铎拿起讲义夹,快步走进了教室。教室里坐的满满的,鸦雀无声。郑先生热泪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你上的中文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①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是有屏着呼吸,满噙了眼泪。不幸的时候终于来临。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地声。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时针指着10:30。

    “现在下课!”

    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刷”的一下站了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着……②师生们的胸膛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火焰,一个个捏紧了拳头。

    1“唯有上海的租借仍人在英美的势力范围,那犹如‘孤岛’”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的意思

    C.表示讽刺或否定 D.表示强调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描写郑振铎先生外貌的句子。

    4读文中画“   ”的句子①,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是有屏着呼吸,满噙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   ”的句子②,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郑泽铎先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郑泽铎先生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

    B.郑泽铎先生讲最后一课时,沉着镇定,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只有坚定的决心。

    C.郑泽铎先生在即将和学生分别时候热泪盈眶,显得有些儿女情长。

  • 14、课内阅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用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中指所处的________________,因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_________”的姿态,“____________”的性格。

    【3】从“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这句话,可以看出课文的语言很风趣,请你从文段中再找一句有这样特点的句子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梅花魂(节选)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chéng shèng)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  外公哭了  外公哭了  老人总是摇摇头  长叹一口气  说  莺儿  你还小呢  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fēn fèn)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diān diàn)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mǒ mā)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3“这青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图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梅花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祖国是不玷污的。

    4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

    我害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奇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自然段中的古诗都表达了外祖父______________的情感。

  • 16、课本梳理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从全文看。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手指的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最是榜样励初心

    ①2019年10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榜样4》专题节目后,张富清、李连成、黄文秀、唐真亚……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在祖国大地上广为传颂。

    ②榜样如泉洗初心。张富清老亼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生恪守入党初心。直到他95岁政府登记退役军人信息时,人们才发现,身边这位“不起眼”的老人,竟然是一位荣立过“特等功”的“甲等战斗英雄”![A]他当战士,入党是为了能当“突击队员”,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他当干部,对自己说,艰苦的地方,党员不去谁去;他深藏功名,总是说:“和牺牲了的战友相比,我没有资格在人民面前显摆。”

    ③榜样如镋照初心。李连成今年69岁,个子不高,黑瘦,一口豫北乡音。1991年,李连成被推选担任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攴部书记。当时,村里还有不少人家连孩子上学家人看病都没钱。20多年心甘情愿“吃亏”,他把“只长盐碱不长庄稼”的西辛庄村变成了年产值超10亿元的省级“明星村”。还记得1999年,村里重新规划建设,选宅基地时,村南有个大臭水坑,3米多深,给谁谁不要,李连成就自己选到那里。短短一年零八个月,全村就规划建设完毕。[B]李连成搬家时,村民抬着匾送到他家,上面写着:一身正气,甘心吃亏为百姓;两袖清风,心底无私好楷模。

    ④榜样如旗引初心。当参与“嫦娥四号”研发的群体代表叶培建、孙泽洲、刘适走上演播台时,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是他们两代航天人,为我们托起了“飞天揽月”的中国梦。当掌声和鲜花簇拥着这个英雄团队的时候,有谁知道为了完成试验,从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腹地到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深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C]又有谁知道,仅在发射场的92天里,“嫦娥四号”研发团队每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完成了17个专项试验、131项主线任务、212小时着陆器加电、99小时巡视器加电等任务……可以说,条件艰苦的沙漠戈壁、林海雪原是他们的试验场,神秘莫测的月球、火星、土星是他们的目的地。一片冰心映照着中国航天崛起的轨迹。

    ⑤谁是真正的英雄?《榜样4》为我们找到了“真心英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在意灿烂的星河里,“我”是哪一颗;不要计较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祖国铭记,江山丰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深藏功名:_________________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清文脉。作者从三个角度呈现榜样的力量,请从中提炼信息补充表格。

    人物

    事件

    关键语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榜样如泉洗初心

    ___________

    甘于“吃亏”,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

    ___________

    “嫦娥四号”研发团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作批注是常用的阅读方法,请从短文中[A][B][C]三处任选一处作批注。

    我选_____处,我的批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你在生活中、新闻媒体中应该也了解到不少人民的好榜样,请模仿第②③④自然段开头的写法,简单列举一例。

    榜样如光______初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②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写出近义词。

    尤其________     悠然________      雪白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包括他刷墙的__________,反映了“刷子李”_____

  • 19、挑战课外阅读。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他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才能学到知识!”

    毛主席的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吃饭□王作人员催促□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本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他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句子中的“即使……也……”反映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_

    (2)“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突出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我要回唐山去,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改为转述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寒冷,是风欺雪压,花开得精神,秀气。(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 22、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快乐写作。

    写读后感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提示:1.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主标题。

    2.注意用词准确,语言流畅,将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