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黔东南州 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          )的造船技术。

    A.精湛

    B.精美

    C.精致

  • 2、关于龙骨的说法,下面有误的一项是(  )

    A.最早发现他们的是清代国子监的官员王懿荣。

    B.人们将形状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C.龙骨上的刻痕实际上是一种文字。

  • 3、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句表达的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要求填表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余几笔

    选字义(画“√”表示)

    调兵遣将

     

     

     

     

    消除发泄

    不计其数

     

     

     

     

    ①计算 ②主意策略

    率领

     

     

     

     

    ①带领 ②不加思考

     

     

  • 5、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层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闹嚷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很远很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区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6分)(合理即可)

    诞( )   椽(   ) 驱(   )

    延( )   缘(   ) 躯(   )

     

  • 7、写出下列字的韵母和声调。

    h_______  r______  x______  y_______

       

    j_______  x______  y______  h_______

     

  • 8、读拼音,写词语。

    juàn liàn   mén zhěn nián líng   bēng dài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shī gōng   zhǎn xīn   cí xiáng duàn liàn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温暖的雪书

    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的惊呼。

    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 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乘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 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提醒和问候,是大家的安全啊。一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

    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

     

    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1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 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是 ( )。

    A.这件事情令“我”和邻居的关系更加亲近,令人难以忘怀。

    B.这件事情是“我”从来不曾遇到过的,让“我”难以忘怀

    C.那些写在雪上的字随积雪消融,但善意提醒传达的关爱却给“我”和其他人留下了深深的感动,永远难以忘怀。

    3“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补充最后一自然段“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 3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碧螺春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1】用来反映碧螺春色香味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平时积累的形容香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用课文中的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一段叙述来看,你觉得品尝碧螺春茶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下列哪些事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傍晚的荷兰是寂静的?( )(多选)

    A.奶牛

    B.晚霞

    C.挤奶人

    D.船只

    【2】“忘记”一词,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_。可文中写到“马也忘记了……”这种写作手法称为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是描写晚霞的句子,描写晚霞的作用是(    

    A.交代了时间

    B.烘托出草原的美

    C.突出草原的安静

    D.告诉读者下文写夜晚的宁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其“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是(    

    A.说明作者看到了荷兰的真正面目

    B.表达了对荷兰美景由衷的赞美

    C.说明荷兰是真正的牧场之国

    D.纠正大家以前对荷兰的错误印象

    【6】想一想“漆黑的夜晚”和“微弱的光芒”是不是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防范电信诈骗

    【材料一】

    都是电信诈骗

    牢记十个“凡是”        防范电信诈骗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的               

    (6)凡是网络兼职刷单的                     

    (7)凡是网购退款要求添加QQ、微信等索要验证码的     

    (8)凡是叫你登录网站查看通缉令的    

    (9)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   

    (10)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谨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材料二】

    国家反诈中心APP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是一款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软件里面有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里面的知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网络诈骗的发生,提高每个用户的防骗能力,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作为守护“钱袋子”的神器,“国家反诈中心”APP宗旨是帮助用户维护电信网络安全,为用户建立电信网络涉案举报渠道,增强防范宣传,致力于构建良好的电信网络环境。另外,用户无需担心在使用过程中会泄露个人信息,因为它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决严密保护公民隐私安全。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说,它有着合理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及管理制度,可以防止用户信息泄露或被篡改,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无虞。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妈妈收到中奖的信息,要求她先交一部分押金,这是一则电信诈骗。( )

    (2)国家反诈中心APP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非常安全。( )

    (3)班级微信群中,家长或老师发的所有链接都可以直接点击,不用核实,不会有诈骗现象。   ( )

    【2】阅读材料二,你知道“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作用是用什么?请分条列出。(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材料一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宣传栏中,你认为能达到宣传反电信诈骗的目的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为“国家反诈中心APP”写一条宣传语,让更多的人下载使用这一款软件。(语言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品味探究。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

    【1】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尤善水战,况且三天造十万支箭可谓难如登天,周瑜为什么要难为诸葛亮?

    (1)我要抓住周瑜的语言、动作,谈谈对他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结合“草船借箭”发生的背景或《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我对周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怎么知道三天后有大雾?

    像这样的问题能激发我阅读的兴趣,我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系上下文,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挑战课外阅读。

    在艳阳天中,许多风筝都不动的时候,有一个风等比北极星更坚定地直钉在天上的,那便是修长的蜈蚣了。它的头朝下,尾向上,眼睛可以笔直地成一条直线撞入青天的深心去。在忽而一松线的刹那,却如游龙般的矫健,但立刻又坚定如指着一个方向,把人的心带到无极之境去。

    风筝在传说中以为是放晦气的,所以落到谁家的院子里,那家必定赶快把它撕掉。但在我放风筝以来,此说大约已被玩的人忘记了,小孩子有风筝自然拿去放,没有风筝呢,心里总很希望天空能摔下一个风筝来。记得好像是在正月,有一个绿色的水桶样子的风筝,底下垂着一条绿绒绒的细长尾巴,每天清早必定从我家屋角斜飞过去。我真想把那“水桶”拿过来,好像那上面拴着青青的童心飞入如碧海的睛天中去。

    【1】选文写了________造型的风筝,把它比作________

    【2】和课文一样,这篇文章也是写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和对____________的向往。

  • 15、花脸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亲友塞到手心里的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上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盯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渗胶的彩粉画上唱戏的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儿,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型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而粗,却有大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儿,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我从挂满在一条横竿上的几十种花花绿绿的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要是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孩儿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说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条红缨子。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舅舅给我讲了关公的许多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当他告诉我这把青龙偃月刀重80斤时,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

    我越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

                                         (本文作者冯骥才,有改动)

    1(整体感知)文章既写了“我”和花脸的故事,又写了“我”的心情,你能认真阅读全文,补充下面的表格吗?

    “我”和花脸的故事

    ____

    得到花脸

    ____

    “我”的心情

    ____

    高兴

    ____

     

     

    2(体会感情)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根据理解填一填,选一选。

    (1)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从加点的部分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_

    (2)除上面的句子以外,短文中还有很多的语句表达出“我”对花脸的喜爱之情,下面不能比较鲜明地表达“我”对花脸喜爱的句子是_____

    A.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

    B.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

    C.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D.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

    3(分析内容)联系全文思考:文中的“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那个花脸?

    因为这个花脸好大,好特别,有股___________;因为戴上这个花脸,一路上_______

    4(评价人物)结合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说说文中的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如,卖花脸的小贩:精明热情。

    “我”:_________________

    舅舅: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状状同学读了这篇短文之后,想自己动手,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孙悟空的“花脸”面具,请参考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完成下面的“花脸面具制作指南”。

    材料准备:硬纸板、剪刀、______________等。

    制作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人脸的形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方法:用橡皮筋将制作好的“花脸”面具套在头上,两眼从两个圆孔中露出来即可。

  • 16、拓展阅读

    外祖父的白胡须

    琦君

    ①坐在后门口的一件有趣的工作,就是编小竹笼。外祖父用小刀把竹篾削成细细的,教我编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笼子。笼子里面放圆卵石,编好了扔着玩。有一次,我捉了一只金龟子塞在里面,外祖父一定要我把它放走,他说虫子也不可随便虐待的。他指着墙角边正在排着队伍搬运食物的蚂蚁说:“你看蚂蚁多好,一个家族同心协力地把食物运回洞里,藏起来冬天吃,从来没看见一只蚂蚁只顾自己在外吃饱了不回家的。”他常常故意丢一点糕饼在墙边,坐在那守着蚂蚁搬运,嘴角一直挂着微笑。妈妈说外祖父会长寿,就是因为他看世上什么都是好玩儿的。

    ②要饭的看见他坐在后门口,就伸手向他讨钱。他就掏出枚铜子给他。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他再掏一枚给他。一直到铜子掏完为止,摇摇手说:“今天没有了,明天我换了铜子你们再来。”妈妈说善门难开,叫他不要这么施舍,招来好多要饭的难对付。他像有点不高兴,烟筒敲得咯咯的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个女乞丐向外祖父讨了一枚铜子,不到两个钟头,她又背了个孩子再来讨。我告诉外祖父说:“她已经来过了。”他像听也没听见,又给她一枚。我问他:“您为什么不看看清楚,她明明是欺骗。”他说:“孩子,天底下的事就这样,他来骗你,你只要不被他骗就是了。一枚铜子,在她眼里比斗笠还大,多给她一枚,她多高兴?这么多讨饭的,有的人确是好吃懒做,但有的真的是因为贫穷。我有多的,就给他们。也许有一天他们有好日子过了,也会想起自己从前的苦日子,受过人的接济,他就会好好帮助别人了,那么我今天这枚铜圆的功效就很大了。”

    ③我自幼依他膝下多年,我们祖孙之爱是超乎寻常的。记得最后那一年腊月廿八,乡下演庙戏,天下着大雪,冻得足手都僵硬了。而每年腊月的封门戏,班子总是最蹩脚的,衣服破烂,唱戏的都是又丑又老,连我这个戏迷都不想去看。可是外祖父点起灯笼,穿上钉鞋,对我与长工阿根说:“走,我们看戏去。”到了庙里,戏已经开锣了,正殿里零零落落的还不到三十个人。台上一男一女哑着嗓子不知在唱些什么。武生旧兮兮地长靠背后,旗子都只剩了两根,没精打采地垂下来。可是唱完一出,外祖父却拼命拍手叫好。不知什么时候,他给台上递去一块银圆,叫他们来个“加官”,一个魁星兴高采烈地出来舞一通,接着一个白面戴纱帽穿红袍的又出来摇摆一阵,向外祖父照了照“洪福齐天”四个大字,外祖父摸着胡子笑开了嘴。 人都快散完了,我只想睡觉。可是我们一直等到散场才回家。路上的雪积得更厚了,老人的长统钉鞋,慢慢地陷进雪里,再慢慢地提出来。我由阿根背着,撑着被雪压得沉甸甸的伞,在摇晃的灯笼光影里慢慢走回家。阿根埋怨说:“这种破戏看它做什么?” “你不懂,破班子怪可怜的,台下没有人看,叫他们怎么演的下去。所以我特地去捧场的。”外祖父说。 “你还给他一块银圆呢。”我说。 “让他们打壶酒,买斤肉暖暖肠胃,天太冷了。”

    红灯笼的光晕照在雪地上,好美的颜色。我再看外祖父雪白的长胡须,也被灯笼照得变成粉红色了。我捧着阿根的颈子说:“外公真好。”“唔,你老人家这样好心,将来不是神仙就是佛。”阿根说。 我看看外祖父快乐的神情,就真像是一位神仙似的。 那是我最后一次跟外祖父看庙戏。以后我外出求学,就没机会陪他一起看庙戏,听他讲故事。

    ④现在,我抬头望着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他像有点不高兴,烟筒敲得咯咯的响,他说:“哪个愿意讨饭?总是没法子才走这条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外祖父的白胡须”为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处作者写到“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请你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品读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内心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后来,这首歌词交到音乐家聂耳手中。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____

    (2)(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我国的国歌是《_____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作词,___________作曲。

    (2)我国国歌的开头句是___________, 结尾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聂耳是怎样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一句中“最强音”指的是(   )

    A.这首歌中有许多的强拍。

    B.唱这首歌要用最大、最重的音。

    C.这首歌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坚定有力,把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体现出来了。

    【5】唱一唱国歌,说说你唱国歌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米芾拿着五两纹银买的那张纸,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可他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只是在那里认真地琢磨字帖,用手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琢磨来,琢磨去,他便入了迷,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脑海里。

    1在正确读音上打“‘√”

    (zuó zhuó)磨来,琢磨去,他便人了迷。

    ②玉石只有经过反复(zuó zhuó)磨,才能成为玉器。

    2找出文中两组反义词。________ ________

    3用琢磨造句。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了;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了,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的蜘蛛一般在晚上织网。看来它们的身上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七十次,呼吸大约二十次。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半夜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人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人如果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就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健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有删改)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习功课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身上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身上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物钟”只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  )是在晚上开始觅食的。

    A.小鸟

    B.猫头鹰

    C.蜘蛛

    D.壁虎

    【3】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小英爸爸的说法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复习到夜里十一二点,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劝劝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5】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改写成反问句)

     

    2.虽然天山这里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写成陈述句)

     

    3.小鱼在游。(改写成拟人句)

     

    4.长江大桥横卧在长江上。(改写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只要学会观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个性,就会你的脑海里浮现,就会在你有的笔下跳跃。请你回想你生活中的人物,找出一个有特点的人,用典型事例,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手法中,选择其中的三种描写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标题自拟。

    要求:1.围绕“特点”,运用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2.运用三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形象,含蓄表现人物的特点。3.有两个以上的事例,并且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的特点。4.描写这个人物的特点时,含蓄地流露出你对他(她)的情感。字数在400字左右。(注意:不能用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