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仙桃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样子。

    B.妈妈开心得活蹦乱跳的,仿佛中了特等奖似的。

    C.当时多亏李小乐手疾眼快,拉了我一把,不然非让那辆车碰伤不可。

    D.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告诉我们班团体操得了第一的好消息。

  • 2、选择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来舟中。(   )

    A. 狭窄的道路   B. 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   C. 径直

    2江东无(   )

    A. 祸害,灾难   B. 忧虑   C. 害(病)

    3吾计(   )

    A. 解除,清除   B. 打败   C. 搞坏   D. 在战事或竞赛中失败

  • 3、下列组词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  

    A.含情脉脉    坚贞不屈    百折不饶    不惜代价

    B.杯水车新    精神抖擞    纵横交叉    绞尽脑汁

    C.攻无不克    冲锋陷阵    赴汤蹈火    花团绵簇

    D.始料不及    放诞无礼    同心协力    废寝忘食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王五又____又渴,便走进路边茶馆。茶馆里人人议论官____张贴的bǎng____——因为有大虫,所以行人不得独自过景阳ɡānɡ____。王五想,要是有壮士能赤手空quán____打死老虎,就好了。

  •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气   目____________   口____________

    ______尽脑______   随____________   不____________

  • 6、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童年的发现》结尾写道:“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一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作者并没有具体写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请你根据提示进行补写。(括号里填表示心情的四字词语,横线上填想法)

    站在外面,我______。我只是____________,就被赶出教室!但我转念想起了______________,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我想,他们都是因为_________才受到驱逐和迫害,我也是因为_______被赶出教室,我和他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发现,这不是令人自豪的事吗?再说,他们这样________的人物都受到了折磨和打压,我受这点委屈,又____________!想到这里,我又_________了。

  • 8、照样子写词语。

    例:响当当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①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掩藏在语言之中。仔细阅读句①和句②,周瑜间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时,以下哪个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

    A.明知故问

    B.虚心请教

    C.设下圈套

    D.借机陷害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 10、阅读理解。

    人物描写一组(节选)

    摔跤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墩,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了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他像一颗挺脱的树。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从文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欺压——______挺拔——______

    2选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从第一部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嘎子是个_________的孩子。

    3第一部分中从哪里看出“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部分选自小说《______》,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16分)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这段文字已用“/”分为四层,请概括第二、三层的层意。(4分)

    第一层:写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却并无诚意以城换璧;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写秦王无奈,与蔺相如约定举行隆重的换璧典礼。

    (3)文中①②两处都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_描写,其中,处的中心意思可以用成语“宁为玉碎,____________”来概括,与这段话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3分)

    (4)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因为蔺相如从秦王“( )”这一表现中,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填序号)(2分)

    A.证明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拖延时间

    C.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D.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5)这段文字是怎样表现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实验。一天,她来到一所学校,请校长找来三个四年级的学生。

    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系着绳子的小铅锤。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头,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在瓶子里。

    她对三个学生说: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说完以后,她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小朋友齐声回答:记住了!

    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小梅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字刚喊完,三个小朋友各自安稳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那位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小梅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当然让别人先出去!

    那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了小梅。抱了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美国这样的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都由于争着先往外拉铅锤,总要把瓶子掀翻。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括号里。

    2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3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 13、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我不要转学!我不要!”弟弟像一个复读机似的不停地重复着,气急败坏,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下来,连书包都被打湿了。他气鼓鼓地跑进房间,“砰”的一声,把门重重地关上,还反锁了。透过窗户,我们看到弟弟在床上滚来滚去。他扔枕头,踢被子,面目狰狞。桌子上的台灯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灯泡碎了,玻璃碴子落了一地。这只满脸泪水的小怪兽,甚至在使劲地撕扯着床单。整张床,整个房间,一片狼藉。

    1这个片段表现的场景是:他________了。

    2片段主要通过弟弟的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他当时的表现。

    3用“   ”画一处在写法上值得学习的地方,之所以画这一处,是因为你从中能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空。

    短文写了 的读书方法,分别是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宴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特别——  

    严厉——   开导——  

    【2】齐景公没有杀死烛邹的原因是(

    A.他发了善心。

    B.晏子宣布的三条罪状不足以定烛邹的死罪。

    C.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明白了杀烛邹是错误的做法。

    【3】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真正的善良

    ①一位神学教授为未来的牧师讲课。在讲到《圣经》里“乐善好施的撒马利亚人”这一段时,教授安排学生试讲。他要求每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别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讲。在每次宣讲后,要在10分钟之内赶到另一个教室继续宣讲。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都急匆匆地在各个教室之间穿梭。每一名学生在教室之间来回赶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的尽头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那位神学院教授故意安排在那里的。最后,全部试讲结束,教授对结果显然大为不满。因为,这些未来的牧师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给乞丐哪怕一点点表示,他们都从他身边走过,急着去向其他人宣讲爱和同情。

    ②讲课结束时,教授说了如下一段话□我饥肠辘辘时□你却成立一个人道主义俱乐部来讨论饥饿问题□我衣不蔽体时□你却大谈特谈我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我无故被人打伤时□你却对犯罪率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我无家可归时□你却悠然走来□对我宣讲上帝的庇护。你看来如此神圣,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为什么还是饿得发昏,冻得直哆嗦,感到孤苦无依呢?”

    ③我们坐在咖啡屋里大谈人性的冷漠时,却不愿给近在咫尺的那个卖冰棍的老太一点帮助,因为喝咖啡比吃冰棍有品位;我们被虚构的煽情剧感动得热泪盈(kuāng  kuàng)时,却对身边的苦难(不以为然 视而不见)。因为,那显不出我们的“小资”式的多愁善感。

    ④一个人不慎掉进河里,岸上的人急得大喊大叫,有大骂河边没有(保护 防护)措施的,有抱怨没有救生员的,有告诉落水者怎么保持身体不下沉的,有迅速拍照准备送给报社的,有以此为生动教材教育孩子的。一个年轻人一声不(kēn  kēng),迅速在附近找到一根长鱼竿下到水边费力地递给在水里无望(挣脱 挣扎)的人,那个人得救了。这个时候,递给他一根竹竿比教他游泳要现实得多。

    ⑤真正的善良不是        ,而是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乐善好施:________________

    ②庇护: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

    【4】教授在走廊的尽头故意安排一个乞丐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6】读了这篇短文,相信你对善良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联系实例谈谈应该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善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多发。普通感冒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分散发病,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都能诱发普通感冒。此时,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原来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就可迅速繁殖,从而致人发病,尤其是老幼病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更容易患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暴发流行。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染。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流感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一般是冬季,南方多在冬、夏两季。其特点是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感冒病人,两到三周内达到高峰,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后期呼吸道并发症增多,尤其儿童及老年人并发肺炎,病死率较高,一次流行约6~8周,流行后人群重新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对易感人群尚未发病者,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80%的保护效果。预防流感很重要,尤其是在冬季,如果发现流感病人,除了马上把病人送往医院外,还要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共活动,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1】短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知识。

    【2】根据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流行性感冒通过接触及飞沫方式传播。( )

    (2) 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的人在气候突变时容易患感冒。( )

    (3)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是人群集中的地方突然出现大量感冒病人。( )

    (4) 接种疫苗之后就不会再得感冒了。( )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流感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一般是冬季,南方在冬、夏两季。”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流感就是普通感冒。即使得了,也没什么。休息几天就好了!”这种说法对吗?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秋末冬初,上六年级的小芳预防感冒应该注意些什么?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  )(  )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  )了黄色(  )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贝尔曼究竟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了?你觉得贝尔曼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天地。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作者________,课文选自她的长篇小说《________》。

    【2】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由快乐的。

    B.祖父不去管理自己的园子,任由里面的生物随便生长和活动。

    C.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园子里的生物上,表达了对祖父园子的喜爱和怀念。

    D.这段话用富有孩子气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了出来。

    【3】选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烘托了一种________的氛围。

    【4】用“ ”画出本自然段的中心句。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乐园。

    1.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把”字句:  

    “被”字句:  

    2.照样子,写句子。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

     

     

     

  • 21、请根据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一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请你通过一段话把你本人或他人热切期待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