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我知道下列魔法世界中的事物,与麻瓜世界中的事物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猫头鹰—邮递员
B.飞行扫帚—飞行器
C.魁地奇球—足球
D.魔杖—魔术棒
2、《田忌赛马》一文选自( )
A.《后汉书》
B.《三十六计》
C.《孙子兵法》
D.《史记》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yǐn mán zhǔ fù
(_________) (_________)
zhà piàn léi gǔ nà hǎn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他声音有些chàn dǒu(_________)地对cān móu(________)说:“我们必须 zūn zhònɡ(__________)每一位战士,关爱每一位战士。”说完,他用食指按着紧锁着的眉头,qínɡ bù zì jīn(____________)地喃喃着。
6、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①天( )地( ) ②( )男( )女 ③( )弟呼( ) ④( )目( )身
⑤喜不( )( ) ⑥( )头( )颈 ⑦( )耳( )腮 ⑧拱伏( )( )
(1)与词语⑧意思最相近的是( )。
A.俯首听命 B.供认不讳 C.天违人愿)
(2)上面词语中,描写动作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类似的词语还有( )。
(3)这里是美丽的香格里拉,是( )的好地方。
(4)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她( ),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7、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淘________ 祸________ 衰________ 绞________
掏________ 锅________ 蓑________ 跤________
8、给下列各字加上适当的笔画组成另一个字。
1.加一笔
李——(________) 止——(________) 刀——(________)
2.加两笔
舌——(________) 开——(________) 力——(_______)
3.加三笔
先——(________) 甲——(_______) 青——(_______)
9、阅读理解。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探询:_____
妄自菲薄:_____
【2】找出文中的任意一个反问句抄写下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与文中第1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4】父亲让“我”卖了_____次旧衣服。第一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第二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第三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
【5】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高贵的生命不卑微”,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
10、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 爆)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 斩)新的白床单(居然 果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 忠)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并画“√”。
【2】照样子写词语。
汗珠滚滚(ABC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描写,我从中感受到了_____;此时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
【4】画“___ ”句子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描写,句中的“你”指______,沃克医生将他称为“军神”是因为_________。
11、阅读短文《那份浓浓的乡情),完成练习。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要到山那一边的县城工作,便把我送到了住在山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回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回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水远体会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我就会听到亲切温柔的呼唤:“小华华,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底不仅仅是在享受着大自然的(奖励 赏赐 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蓝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扁担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出慈爱的光芒,祖孙俩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会有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大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生村里了,我的心似乎遗落在乡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份浓浓的乡情。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早起劳作的人们,让“我””感受到了乡亲的__________________;乡亲们亲切温柔的呼唤,乡亲们送“我”东西,邻居家大婶给“我”红薯吃、帮“我”解围,让“我”感受到了乡邻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结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朗读结尾的句子时,要饱含深情地读出“我“对故乡的( )之情。(填序号)
A伤感 B.春恋 C.喜爱 D.哀思
【4】为什么作者说“我的心似字遗落在村里了”?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放乡自由自在,是令人向往的。
B.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是心还在战乡,思念着故乡的一切。
C.放乡的美景让陶醉,是不能遗忘的。
D.“我”眷恋着故乡的一切,不愿接受外面的世界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给出的答案
①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②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③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灵活。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 有几次 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 你太贪玩了 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 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 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⑤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⑥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1】给第④段划线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笨拙___ 赞赏___
【3】儿子第一次提问,母亲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___;第二次提问,她没有说真话,因为___;后来的提问,她也不像其他父母那样欺骗孩子,因为___。我认为她的教育方法___ , 因为___。
【4】母亲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请用横线划出,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13、阅读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 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⑪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___。
【2】第⑦段“ ”处应填的动词是( )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3】“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然后以________身份决定___________。
【2】毛主席作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15、阅读《将相和》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画出表示蔺相如动作的词语。
【2】画线的句子说明秦王__________,因此蔺相如才敢假意撞璧。
【3】把括号中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这个词是________。
【4】蔺相如要秦王举行一个隆重典礼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早晨,阳光下,一个孩子蹲在一棵小草前,凝视着草叶上的一颗露珠。
母亲走过来,看孩子在干什么。
“妈妈,这草叶上的露珠怎么会越来越小呢?”
“被阳光蒸发了。”
“最后,整个露珠都会蒸发掉吗?”A.孩子睁大了眼睛,澄激而明亮。
“孩子,会的。”
“多美的露珠啊!就这样消失了多可惜呀。”
B.只见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盖在露珠的上方。
“孩子,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为露珠遮挡蒸发它的阳光。”
“这样做是没用的,最后露珠都会消失的。”
孩子说了一句话,令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这样至少可以为露珠遮住一些阳光,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让雪人多暖和一些
冬天,母亲和孩子堆着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
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
母亲问,还差点什么呢?
孩子突然解开棉衣的纽扣。
母亲赶忙劝阻,说解开纽扣会冻着的。
孩子说,这么冷的天气,雪人一点儿衣服也没穿,更会冻着,让雪人披上棉衣会多暖和一些。
说完,孩子把从身上脱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
【1】《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主要通过_____(对话 心理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A、B两处画“ ”的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
【3】“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联系上下文,说说孩子这时在想什么,试着把他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说说文中的孩子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可是,7岁这年,她突然生病了。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更(害怕 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 )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 )每天顶着一(颗 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慎重 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 带)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学校。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用“√”标出合适的字词。
【3】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指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班上的海伦老师,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他们在商议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敢迈进,她犹豫了”她在犹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海伦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下画“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读了《改变一生的闪念》让我们感觉到:一个善举,有时能让别人感到一丝温暖;一个善举,有时能给予别人良好品质;一个善举,有时能帮助别人改变一生。生活中,多一个善举,也许就让世界更加美好、和谐……生活中你经历过类似的人或事吗?请把过程写下来,注意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做到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定。还要注意书写规范、整洁,不写错别字。3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