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和“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依山

    D.人门户

  • 2、作者开篇写道“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这句话的作用是(     

    A.引起悬念,说明结果。

    B.说明原因,照应结尾。

    C.点明主题,总领全文。

  • 3、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受惩罚。 (  )

    A.甜,味道好。 B.甘心,自愿,乐意。

    2妙算。  (  )

    A.时机。 B.计谋,心思。

    3一饮而。  (  )

    A.完了,没有了。 B.全部用出。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句子判断人物,并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人物特点。

    1.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人物:_________特点:_________

    2.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人物:_________特点:_________

    3.他就很像一棵树, 上下没有一个地 方不挺脱的。人物:_________特点:_________

  • 5、读拼音,写字词。

    mǔ zhǐ_______是最肯吃苦的。我们的手指不仅可以sāo yǎng_______,也可以nǐng luó sī_______,还可以解niǔ kòu_______作用真大呀!

  • 6、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句话有两处比喻,第一处将小艇比作____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二处将小艇比作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7、按要求写词语。

    (1)颈(一、三字互为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腮(一、三字是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天 蹦________ 天衣________

    1.小嘎子____________地找小胖墩儿摔跤,小胖墩儿把他摔了个____________

    2.还是爸爸____________,一把拉住了在马路上____________的小妹妹。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导。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由于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  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   ),“骄傲”的反义词是(   )。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短文第2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第1自然段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导”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蜜蜂的赞美

    1)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3)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4)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 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5)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 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7)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蜜蜂采蜜的 8 字舞

    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去寻找蜜源。当侦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点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飞回来。回到蜂群后,它就不停地跳起舞来,舞蹈是蜜蜂用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的。蜜蜂舞蹈一般有圆形舞和8字形舞两种。如果找到的蜜源离开自己不太远,就在巢牌上(蜜蜂用来装蜜孵育小蜜蜂和住宿的地方)表演圆形舞;如果蜂蜜离得比较远就表演8字舞。在跳舞时如果头向着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对着太阳的方向,要是头向着下面,蜜源就是在背着太阳的方向。

    1《蜜蜂的赞美》中第(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________的观点。

    2《蜜蜂的赞美》中的第(6)(7)自然段和《蜜蜂采蜜的 8 字舞》都表现了蜜蜂是一种________的动物。

    3结合第(7)段的有关语句,说说蜜成花不见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蜜蜂的工作方式,能让你得到什么启示?试着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2】画“  ”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_____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________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______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______

  • 12、看回目,完成练习。 

    1从回目上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

    2看到第十三回的回目“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我大致能够猜到这一回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阅读回目,我还对第____回很感兴趣,因为_____________

  • 13、阅读。

    鲨鱼

    ①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②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啊!”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③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④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⑤“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越游越高兴。

    ⑥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苍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向孩子们飞驶而去。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不到20步了,那只小船仍然离得远远的。

    ⑦孩子们起初并没有听到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⑧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

    ⑨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样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⑩水面上的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悄声细语,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笑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是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孩子们之所以能鲨口脱险,是因为他们水性很好。( )

    (2)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最危险的办法-用大炮轰鲨鱼。( )

    (3)文章第段除了提到“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再也没有别的对鲨鱼的生动描写了,但从人们的惊叫声、水兵们的神态等很多地方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鲨鱼的凶猛和危险。( )

    (4)故事随着老炮手的心情变化而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看后发人深思。( )

    【4】鲨鱼来临的危急时刻,老炮手做出了放炮的决定,如果你是老炮手,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至少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并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下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最爱喝的, 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给这个自称解(xiè 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的难处是孤独, 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 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__,这两个月来,_______汇款照样来,______________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受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把他带到了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在第 3 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是(   )。

    A.虽然   然而    

    B.于是   虽然    

    C.可是   虽然    

    D.可是   如果   但是  

    2标题中的儿子是指(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3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对主人公的刻画运用的方法是______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正面侧面相结合  

    D.动作和心理描写

    4你对文中的儿子是怎样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最棒的玉米

    1)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在屋后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获得)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2)玉米地里,那个最大的、颗粒(饱和、饱满)的玉米高兴地说:收获那天,老婆婆一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附近其他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hé hè huǒ)地称赞着。

    3)收获那天到了,老婆婆拄着拐杖来摘玉米,她只是看了看那个最好的玉米,并没有把它摘走。可能是老婆婆(眼色、眼神)不太好,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自我安慰着。

    4)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自以为很棒的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5)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这以后的好多好多天,老婆婆都没有来,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miǎo miào)茫……

    6)直到一个漆黑的夜晚,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干(biě biǎn)坚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就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它很绝望,也很悲痛,它甚至想自行(liào  le  liǎo)断,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凄凉夜晚,永远地消失掉算了……

    7)不知不觉,一缕(柔和、温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它抬起头来,睁开双眼,一下就看到了站在它面前的老婆婆。

    8)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它  她自言自语道  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  拿它作种子明年的玉米一定比今年长得好呦 

    9)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不摘它的原因。

    10)正当它想着的时候,这个突获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

    11)相信自己,但有时候也需要耐心和韧性。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把文件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3给文中的第(8)自然段加标点。

    4根据要求转换句式。

    ①老婆婆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的玉米。

    字句:  

    字句:

    原本饱满而又排列整齐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

    缩句:

    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就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

    改转述句:  

  • 16、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假如改成叙述句(如“天天忆江南”“永远忆江南”)好不好?为什么?

    (2)看看《渔歌子》诗句里哪些景物在书中的插图上画出来了,哪些没有画出来。如果让你来改画,你打算怎么画?

     

  • 17、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知无远近

    ①2020年5月17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这是组委会写给10位获奖人物之一的唯一一位“老外”潘维廉的颁奖词。

    ②潘维廉(William N.Brown),出生于1956年的4月,原本是一位美国空军,1976~1978年在台湾服役期间,因偶然发现“来自天堂的一封信”的大陆宣传单,从而了解到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萌发了到中国大陆去看看的想法。

    ③1988年,在美国从商近十年的潘维廉,毅然卖掉自己的公司,来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最初潘维廉只是抱着了解中国大陆的想法,而这一来,就“不见外”地待了30年。

    ④从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

     

    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1994年,他历时三个月走访了中国一半的省份,尤其关注中国西部宁夏、青海等地的发展。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里人们生存的条件和他心中的印象有着天壤之别:到处是冒烟的土路、破旧的房屋和贫穷的百姓。现实和理想中的西部差距,让他大失所望。

    ⑥2019年暑假,潘维廉带着厦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沿着25年前的线路,重走了约2万公里的路程。这次,他惊奇地发现:低矮的破房变成了幢幢新屋,宽阔的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小道,疾驰的高铁和日行万里的飞机比肩,热闹的乡村堪比城市的繁华……人们的生活大变模样!他边走边考察,边走边和当地老百姓交流。他问老百姓为什么突然富了起来?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是政府帮助脱了贫!潘维廉把亲眼见证的中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拍成照片,录下视频,发到国外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的中国印象。亲朋好友看后,全面了解中国的新面貌,艳羡他在中国的幸福生活。5年后潘维廉将开始第三次中国行,他期待有更多、更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⑦几十年来,潘维廉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同时也对中国的情感越来越深。他清晰记得1999年一次重病绝望时,时任福建省代理省长的习近平,还有当时的厦门市市长洪永世,委托人给他送去鲜花,写信慰藉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更让他忘不了的是2001年11月,在福州,习近平给潘维廉颁发“福建省荣誉公民”证书。尤其难忘的是晚宴期间,习近平启发他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他从领导的话语中明白,自己有机会、有责任帮老外更好地了解中国。他开始更认真研究福建的历史文化,也写了不少书,还参加了电视节目的拍摄。

    ⑧2019年,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正式出版。这本书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书出版后,潘维廉托一位到北京开会的朋友把新书转交给了习近平总书记,还附了一封信,介绍自己是如何讲中国故事。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习总书记促成他这本书的撰写。习近平总书记看后,高度赞赏他的“不见外”,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而点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壤之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在第①自然段中画出《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潘维廉的颁奖词的全部内容。

    3文章第③自然段“潘维廉毅然卖掉公司”原因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偶然发现“来自天堂的一封信”的大陆宣传单

    B.想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C.想了解台湾海峡对面的中国大陆的面貌

    D.因为在美国从事经商活动非常不顺利

    4在第⑤自然段旁边的对话框内做简单的批注。

    5文章第⑤-⑥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了解了很多地方的过去,也发现了很多地方的变化,见证我国各地日新月异的面貌。

    B.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见证我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把照片、视频发给美国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眼中的中国印象。

    C.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把自己考察拍的照片、录下的视频发给美国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眼中的中国印象。

    6从习主席对他的评价中,你看出潘维廉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 18、精彩片段。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   )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亲,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联系上下文解释“养尊处优”的意思。

    养尊处优: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词语,哪个填到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 )

    A.之所以 B.因为 C.如果 D.虽然

    3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文阅读。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这句话写的。

    2作者在介绍兵马俑时,主要运用了______的方法。

    3为了说明兵马俑时,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面积(   ),兵马俑(   ),兵马俑十分(   )。

    4照例子写成语,注意带点的字。

    例:

      )(   )(   )(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人们保护环境。 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 21、百变的句子。(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改句子。

    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