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恰当的一组是( )
A.探听消息 布置目标 锻炼身体
B.拧紧螺丝 工作繁忙 头脑清醒
C.侵犯领土 贪图享乐 瞄准工作
2、对水手们三次“笑”的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第一次,水手们“哈哈大笑”,使得猴子更加放肆起来
B.第二次,水手们“大笑起来”,这一“笑”激怒了孩子,孩子恼羞成怒
C.第三次,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是这次“笑”把故事推向高潮
D.水手们的三次“笑”,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3、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暂时(zàn zhàn) 情谊(yí yì)
颠簸(bǒ bō) 疙瘩(ɡā ɡē)
4、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fēng suǒ zàn shí tóng guī yú jì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xiāo yān gāng qiáng páo xiào shēn qíng hòu y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5、读句子,猜人物。
①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手中使件蹊跷物,九齿钉耙个个惊。 (__________)
②头上带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__________)
6、按查字典的要求完成表格。
查加点的字 | 音序 | 应查部首 | 用“√”选择正确的字义 |
策略 |
|
| ①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②计谋;办法;③谋划;筹划;④姓。 |
放肆 |
|
| ①任意而行,不顾一切;②铺子;商店;③数目“四”的大写。 |
航行 |
|
| ①船:②行船;也指飞机、宇宙飞船的飞行。 |
盾牌 |
|
| ①盾牌,古代打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②盾形的东西;③货币名。 |
7、阅读课文,填空。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比喻成_____,表现了老汉的___________,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_____。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_______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3、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8、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字的敬畏
乔传藻
中国的汉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你也觉得有味,中国人发明的字终究像中国人:含蓄。有时,表面上淡淡数语,内里却有含藏不尽的意蕴。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的。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这些分开的字,要是请一位书法高手写下来,可以悬挂起来当作名画欣赏。可要是再把这些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景象?一位诗人曾在西湖留下过这样的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章节有快有慢,大声念出来,也像大声唱出来一样愉快。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个字,它所渲染出来的,却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方块字的空间调度能力,在此展示给了我们。(有删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言语或文字不多,而意思却很完备。________
【2】照样子连一连。
一提到“翠”字 朦胧的江南水乡
一提到“风”字 润润的玉石
一提到“雨”字 飘飞的柳絮
【3】中国的汉字和中国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方块字与集成电路板相似?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
【5】“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副楹联好在哪里?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
10、阅读短文。
爱痕
①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②我母亲是一个普通工人,长年患病,病史几乎与我同龄。她身材瘦小,性格温柔而倔强。年过半百,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憔悴的面容,记录了命运的坎坷。为了排除母亲久病卧床的孤寂,为了回报温暖的母爱,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用“小飞鸽”自行车驮着母亲到郊外散心。
③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湛蓝的天空,像一池倒映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似醇酒的芳香,令人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我一边吃力地蹬着车,一边当导游,向母亲介绍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我 累得额头沁出一层汗珠,衬衫和后背贴在了一起。爬上一道陡坡,准备跨越一条铁道。我弯腰弓背,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行驶。( ),车子在水泥路基上颠簸了一下,我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就在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 )侧过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母亲( )无恙,我却觉得眼前一黑,下颌被坚硬的铁轨磕伤了,殷红的鲜血顿时淌下来。母亲( )泪下:“好闺女,妈难为你啦……”我用手帕擦去母亲腮边的泪水,打趣地说:“磕破点皮,没关系。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母亲破涕为笑,笑声中包含着诚挚的母爱--至高无上的永恒之爱!
④后来,我的下颌( )留下一道疤痕--充满人间亲情的爱痕。从这道值得自豪的爱痕上,我感悟到了做人的真正价值。
【1】在文中第③、④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带“然”字的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打趣:_____________
(2)破涕为笑: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A.“磕破点皮,没关系。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这句话表现了“我”为有了个酒窝而高兴。______
B.“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的原因是“我”热爱生活,为能在太阳底下生活而感到幸福。____
【4】“痕”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
【5】读文章的最后一句,做人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下面是对“冰心文学馆”的介绍,请按要求完成练习。
基本信息 | 目录 | 1.基本资料 | |||
中文名: | 冰心文学馆 | 建成时间 | 1997年 | 2.展厅 | |
开馆时间: | 周二至周日9:00——16:30 | 闭馆时间: | 周一 | 3.冰心小传 | |
4.冰心研究 |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 地理位置: |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冰心公园左侧 | 5.美食 | |
6.住宿 | |||||
类别: | 人文景观 | 景区等级: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7.交通 | |
8.购物 |
【1】下列去冰心文学馆的时间哪一项最不合适( )
A.郑明星期二下午四点去。
B.李冬星期三上午八点去。
C.林琬星期五中午十二点去。
D.魏韵星期一上午九点去。
【2】上面四个人分别想了解冰心的生平、去文学馆的路线、文学馆的展品、文学馆周边住宿情况,请问他们应该分别点击目录中的哪一部分( )
A.1、5、2、6
B.3、7、2、6
C.3、7、1、6
D.5、1、2、6
【3】下面哪一项是冰心的作品( )
A.《寄小读者》
B.《桃花心木》
C.《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D.《北京的春节》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夏木阴阴最可亲
游黄河
①记得村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槐树,父亲从田地里回来,就先在树底下坐上一阵,拿下头上的草帽,边扇着,边朝树缝里望望太阳,然后对母亲说,这样的天气太好了,可以把田早早地耕出来,让太阳晒两天泥土,长出的庄稼收成更好。
②在浓浓的树阴下,牛被牵过来了,鸡和鸭子自己过来了。人坐在树下,鸡就在你的脚边双翅张开,紧紧地趴在地上。这时候的牛就更有意思了,你能看到它的舌头一卷,一大把草就进了口里。喜鹊、乌鸦、黄莺都在树枝上,一会儿从这根枝条上跳到另外一根枝条上,然后就飞到顶端,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又猛地飞了下来。最是麻雀,在地上跳来跳去,一会儿又飞到牛的身上,一会儿又跳到鸡的旁边,趁鸡不注意,吃着鸡扒出来的活物。
③老屋后面有一架葡萄,一到夏天,葡萄爬上木架子,满地都是阴凉。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大人说着家常话,小孩子围着木柱子玩着游戏,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远处的蛙声还有远处黝黑的树影,让人感觉夏天的晚上最让人富有遐想。
④夏天的雨说来就来了,农人从四面八方跑到树下,半路上跑不过雨的被雨狠狠地砸着,双手抱着头,跑到树下,猛地坐到草地上,然后躺下来,看天看云,也看密密的树叶。
⑤在田里地里劳作,阳光火辣辣地晒着,望望远处,对面纵横的山脉,一山的绿阴,忽然一朵两朵绿阴浮起来了,飘过来了,飘在你的头上,我的头上。
⑥北宋诗人秦观在《三月晦日偶题》中写道: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在村子里,最多的就是树木,谁家里的屋前屋后,都栽了树,走在池塘边、菜园边,两排高大的树,竟然是一个长长的绿阴走廊,南风正可劲的时候,高大的白杨树,呼呼的响声,就好像手风琴的演奏曲。
⑦老屋靠正墙的西边有一棵高大的白杨,午后南风起,一团树阴映照在天井里,晃荡着如同戏班子在演着大戏,我有时候,躺在堂屋的竹床上,看着那晃动的树阴,外面风起云涌,而屋子里却是安静如水,偶尔几片绿叶飞来,好像告诉我,它们是夏天的信使呢。
⑧站在树阴下,看看儿童抓着飞舞的花啊叶子啊,夏天里的暑气竟然一点都没有了。
(文章有删减)
【1】(内容概括)文章第②—⑤段描绘了四个不同的场景,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第②段:树阴下人与动物共处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考法·做批注(句子赏析)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给下面的句子做批注。
喜鹊、乌鸦、黄莺都在树枝上,一会儿从这根枝条上跳到另外一根枝条上,然后就飞到顶端,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又猛地飞了下来。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夏木”主要指村里的槐树、葡萄架、白杨树等。
B.第⑥段中引用诗人秦观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不舍。[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C.第⑥段中运用比喻,将风吹白杨的响声比作手风琴演奏曲。
D.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乡村度过的夏日美好时光。
【4】链接材料(主旨情感)根据选文最后一段,奇奇联想到了下面这两句诗,请你帮他分析这句诗与本文所表达的共同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 【诗句大意】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地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 共同情感: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这脑袋里一定有虫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
漫画画的是一个贪婪的伐木者在悠闲地抽着烟,手里的斧头一刻不停地挥舞着,他瞪大了眼睛盯着树木,耳朵听着咔咔的伐木声,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此时,一只啄木鸟落在了伐木者的头上,气愤地盯着伐木者的木头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了这幅漫画,笑罢我更感到气愤和可悲。我和这只啄木鸟想的一样:这砍树人的脑袋一定是不开窍的榆木脑袋,一定被“金钱”这只大虫给蛀了。
树是大自然母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树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难道,这砍树人不生存在地球上,不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吗?金钱能换来美丽的家园吗?
树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树林一般每天产生氧气约49千克,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小一亩树林,够一个班的同学呼吸一整天。难道,这砍树人不呼吸,不需要氧气吗?金钱能换来新鲜的空气吗?
树还是我们的“储水器”。树冠可以留住10%~20%的雨水,5万亩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难道,这砍树人不需要喝水吗?金钱能买来洁净的水吗?
长期以来,“金钱”这只大虫让我们只顾利用树木,不想着保护树木。拿黄土高原来说,这个森林覆盖率曾达53%的地方,现在却森林被毁,高原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树木,唤醒砍树人,别让“金钱”继续侵蚀我们的脑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榆木脑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漫画画面内容。
【3】画“____”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将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树对人类的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这脑袋里一定有虫”,这“虫”指的是什么?(_____)(填序号)
A.毛毛虫 B.金钱,唯利是图 C.树虫
D.贪婪 E.环保意识差 F.自私
【6】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妒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
【2】这段文字以( )描写为主,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
【3】“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下列对这个句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周瑜想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
B.周瑜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C.军中缺箭,周瑜特别着急,只好请诸葛亮帮忙。
【4】文段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尝试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从文中找出词语的近义词。
残暴(________) 愚笨(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
A.去朋友的小书屋穿着长袖。
B.去朋友的小书屋穿着短袖
【4】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一棵小白杨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指这座边防哨所。
B.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中国军人。
C.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D.指王克怀高超的射击技术。
17、知识巩固。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 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寂静的反义词________
【2】晚上的时候是什么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描写了什么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①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杨一袋烟,满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①此刻,曹小三借看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她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肢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眼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转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侧去。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要扫一眼。
③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眼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④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 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服,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造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⑤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⑥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感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批注 |
【1】(阅读要素)文中的句子①,抓住了曹小三的_______进行描写,可以想象,曹小三此时心里想的是:__________句子②抓住了曹小三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可以想象,曹小三此时心里想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曹小三,最关心的是师傅身上有没有白点。找到相关句子,理清事情的顺序,体会曹小三的内心变化。
一个白点都没有→______→_______
(崇敬) ( ) ( )
【3】本文的主人公是剧子李,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曹小三的表现,其目的是运用____描写的方法衬托___________。
【4】对于选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你会试在文中的枢内作批注。
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文中加点的“居然”一词能换成“果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来赞颂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但故事都很长。请从《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故事中任选一篇进行缩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