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日喀则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客官:古代对客人的敬称。

    B.郎中:古代的医生。

    C.货郞:古代搬运货物的人。

    D.驿站: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 2、“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中的“强硬”意思正确的是(  )

    A.食指的态度强硬

    B.食指的线条笔直

    C.食指遇事不肯退让

    D.食指姿态很美

  • 3、以下歇后语运用恰当的是(   )

    A.我们家要搬家了,这真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啊!

    B.妈妈做的饭菜真好,那盘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C.妹妹可调皮了,她的脸上抹得黑乎乎的,还去照镜子,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D.无论我怎么劝说,弟弟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多音字。

    ____( )____( )

    ____( )____( )

  • 5、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cí xiáng guāng róng bēng dài zhǎn x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品读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①“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②“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③(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三个语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武松________________(缺点)而又不失______________(优点)的性格特点。

  • 7、在括号里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______胡琴 ______螺丝

    ______纽扣 ______电铃

  • 8、听读句子,把听到词语写下来。

    1.蹉跎游子意,______故人心。 ——唐·孟浩然《岘山送朱大》

    2.究竟她有什么______的地方,值得朋友们这样关怀呢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

    3.一切又______了原来的样子,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峻青《海啸》

    4.月亮被暗灰色的云______了,四周突然暗起来。 ——巴金《春》

    5.暮霭挟着薄雾______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 ——茅盾《子夜》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综合性学习。

    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3:四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A B C D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3中D是__________(名)的作品。

    【4】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A.

    B.

    C.

    D.

  • 10、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用“”标出文段中正确的读音或字形。

    2“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拥”的字义有:A.持有;B.抱;C.聚到一块儿;D.围着。在以下句子中,“拥”字应选哪种义项?(填序号)

    ①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__________

    ②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__________

    ③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__________

    ④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__________

    3本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其中“_____ ”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好。

    4“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_________;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_________,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_________。“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是从侧面说明__________

  • 11、( )的蜘蛛

    小蚂蚁看着蜘蛛伸开八支脚,舒舒坦坦地趴在蜘蛛网上,根本不用东奔西跑,食物就自动送上门来,真是羡慕极了。他央求蜘蛛说:蜘蛛姐姐,把你吐丝和织网的本领都教给我吧!如果我能像你一样,织一张网,往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呀!

    一劳永逸?蜘蛛感到奇怪,在我们蜘蛛的生活里,不存在一劳永逸呀!蜘蛛想了想又接着说:小蚂蚁,你最好在这儿过一夜,看看我们是怎么生活的,行吗?小蚂蚁同意了。

    夜幕降临了,小蚂蚁又饿又累,打起瞌睡来了。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她在网上爬来爬去,把蛛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里,好好的一张蛛网给蜘蛛拆了,只剩下几根搭架的蛛丝。

    蚂蚁睁开朦胧的睡眼,疑惑不解的看着眼前的变化。蜘蛛把丝吃掉以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的喷丝口喷出来,又开始织网。他从天黑忙到天亮,才织好新网。

    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把网拆了重织?

    蜘蛛答道:如果不把干了的蛛丝吃进肚子,从新织网,网就没有粘性,第二天就粘不住飞虫,我就得饿死了。

    蚂蚁又问:你每天夜里都这样干活吗?

    蜘蛛说:是的。我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一天也不敢间断。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许多人都不知道,以为我织成一张网就一劳永逸了。

    蚂蚁再也没问什么,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劳永逸:

    (2)小蚂蚁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蚂蚁明白什么了?(4)

    语言的运用 (40)

     

  • 12、聪聪找到一篇回忆童年时光的文章,他想放在“美文品读”栏目,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

    凉风吹过旧时夏天

    马海霞

    ①人总善于记住美好,炎夏也不例外。现在室内有空调,有各种冰镇饮品和瓜果,按说夏天很容易度过,但我还会经常怀念小时候夏天的凉爽。

    ②那时的夏天,纳凉全靠一把蒲扇,但热的印象却很淡,小孩子玩起来,火焰山也敢闯,玩心可以对抗酷暑,夏天,对小孩子可真是友好。

    爱出汗的斗笠()爷爷

    ③在旧时夏天,我想偶遇一个人,就是我们队里的斗笠爷爷。我有记忆时,斗笠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头发胡子都白了,他是个清瘦爱劳动的老头。我每次见到他,他都在地里干活。脸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洗得经纬都可见的白布褂,也被汗水浸透。

    ④斗笠爷爷说,出一身汗,风一吹,凉快着呢。

    ⑤我们小孩子都羡慕斗笠爷爷的一身汗,学他的样子,站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拿起镜子照照,希望脸上的汗也像斗笠爷爷脸上的汗珠一样大,滴滴答答往下淌。

    ⑥甚至连斗笠爷爷白布褂后背湿透了也羡慕,因着急见成果,还拿水瓢往身上倒水,制造“人工汗水”,一脸的汗,湿透的后背,能让我们兴奋半天。

    ⑦我们喜欢斗笠爷爷,还因为他会做荷叶水,采一片荷叶,用锥子刺透叶柄,将荷叶卷成圆锥形,灌满泉水,泉水从荷叶柄里吸入嘴里,甘甜的泉水里掺杂了荷叶的莲气,格外清香爽口。

    _____________

    ⑧年龄稍大点了,乡下已经拴不住我们了,夏天,我们三五成群,去城里玩。兜里揣(chuāi)着几分钱,或一分钱也没有,进城,顶着大太阳也去。

    ⑨进了城,我们最喜欢逛小画书的书摊,一分钱或二分钱看一本,若没带钱,便站在书架前假装选书,借机看书皮;或站在别人身后偷看。若兜里有钱了,开心地递给摊主钱,选一本,坐马扎看。天再热,也感觉不到,眼睛清凉,书能避暑。

    ⑩看完书,去公园门口溜达,一位老奶奶在公园门口的树荫下卖水,凉白开一分钱一杯,茶水有二分钱一杯的,还有三分钱一杯的,看着一杯杯盖着玻璃片的茶水,馋得哈喇子直流。

    没钱便看看就走,最怕兜里有钱,喝二分钱的还是三分钱的茶水,纠结半天,选来选去不知道喝啥好。老奶奶看出来了,一分钱卖给我们一杯好茶水,里面还放了糖。接过甜茶水的那一刻,脸上笑开了花,咕咚咕咚喝下去,凉爽,从未有过的凉爽。

    小时候的夏天,有蒲扇、荷叶水、茶水摊,还有一个个和蔼可亲的老人家,他们都是住在夏天里的人,像雨后的风,让黏稠的夏日变得清爽宜人。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选项填入人物框中(填序号)。

    ①八十多岁        ②清瘦爱劳动        ③会做荷叶水        ④会给我们做甜茶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①

    斗笠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写标题)请你根据第⑧—段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拟写一个小标题。

    【3】(句子赏析)文章中有句描写小孩子的话很有特点,聪聪将其摘抄了下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小孩子玩起来,火焰山也敢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情境对话(段落作用)聪聪和你围绕第⑧段展开了讨论,请补全讨论内容。

    聪聪:我觉得第⑧段内容不是很重要,可以把它删去。

    你:我觉得(1)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一段主要介绍了进城去玩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下文所写的内容。

    聪聪:有道理,那这一段和文章的其他内容具体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章结构角度作答)

    聪聪:我明白了,谢谢你的讲解。

    【5】(原因分析)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他们都是住在夏天里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用“______”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用“﹏﹏”画出这段话中运用夸张的句子。这句话将大虫的______表现得活灵活现。

    3比喻句和夸张句你也会写。任意选择一种,写上一句吧!

    _________________

    4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动作来抓人。

    5武松面对大虫,连续用了三次__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

  • 14、挑战课外阅读。

    林冲被逼上梁山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高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又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才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一个草料场,有一天,乌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杠起花枪,挑着个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回到草料场一看,不禁暗暗叫苦,原来他住的那间草屋已经被大雪压塌了。林冲想起离草料场不远有一座山神庙,就从到了的草屋里扒出条棉被,直奔山神庙而来。这座山神庙早就荒废了。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把被子往地上一铺,放下花抢,坐下来喝酒。谁知这场大雪却救了林冲一命。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噼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住外一看,只见草料场起了大火。那火借着风势越来越大。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外面有人说话。原来,太尉知道在野猪林没有害死林冲,大发雷霆,又派了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风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的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了这三个仇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泊。“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迫害——_________   看守——_________ 无路可走——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发配沧州→__________→山神庙避风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冲“走投无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短文内容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短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对其作用是(   )(填序号)

    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天气。

    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写林冲到山神庙避风雪作铺垫。

    暗示了林冲命运的悲惨。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监考老师

    (1)“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停止了说话声。

    这位老师脸有些长,浓密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高高的,靠近上唇留着一蓬胡须,使人一看就感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监考老师。

    他先向教室扫视了一下,开始讲话:“同学们,今天是你们向学校和家长汇报小学学习成绩的时刻,要认真做,不能有一点马虎。”(2)停了一下,他又说:“接到试卷后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要集中精力看清题目,认真答卷。”

    老师的开场白过后,开始发卷,只见他左手托着试卷,有时的拇指和食指一捏一张,一捏一张,准确而迅速地把试卷发到每个人的课桌上。试卷发完后,他强调:“填好班级、姓名,等第二声铃响过后再做。”

    两次铃声的间隔仿佛很长,他又一次叮嘱我们:“要自信,要沉着,不要慌。先做简单的题目,把难题放在后面再做,认真审题,细心检查。”我注意到,他说话的语气中流露着亲切与期盼,传递给我们一股暖流。

    第二次铃声响了,大家开始埋头答卷。

    我做了一会儿,卷子上基础知识就做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阅读短文”这个“碉堡”横在我眼前。思考了片刻,我觉得不好做,这时我不经意的抬头看了监考老师一眼,没料到他也正望着我,目光却并不严厉,仿佛在安慰我:“不要紧张,努力!加油!”(3)静下心来,绞尽脑汁,终于攻下了这个“碉堡”。

    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我邻座的一个同学用力地甩着钢笔,还在纸上划呀,划的,大概是钢笔没水了。这时监考老师走过去,从兜里掏出一支金光闪闪的钢笔,默默地递给他,那个同学感激地望了老师一眼,又接着答卷……

    交卷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放下笔,老师依次收完卷,又仔细数了一遍,神情依然那么严肃而认真。当他快要离开教室时,这位不苟言笑的监考老师留给我们响亮的一句话:“今天大家的表现很好!我很满意。”说着,挥挥手,走出教室。同学们眼里闪着喜悦的目光,因为大家对这位监考老师也很满意。

    【1】下面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A.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给我们监考的事。

    B.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让我们很满意的事。

    C.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对我们很满意,我们也对他很满意的事。

    D.文章讲一位年轻监考老师多次叮嘱、热心安慰、帮助我们,我们很满意的事。

    【2】在文中的三个画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全部正确的是(   

    A.(1)表示引用;(2)表示讽刺;(3)表示特殊含义

    B.(1)表示省略;(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引用

    C.(1)表示省略;(2)表示引用;(3)表示特定称谓

    D.(1)表示省略;(2)表示引用;(3)表示特殊含义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大家对监考老师感到满意的地方(   

    A.从外貌看亲切慈祥;

    B.他说话的语气中流露着亲切与期盼;

    C.他用目光安慰鼓励我;

    D.他发卷准确迅速,收卷仔细认真。

    【4】文章把“阅读短文”比作“碉堡”,这样写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可以把文中对监考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去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操纵自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1“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能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 10 4 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 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 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 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________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上波浪线,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____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景阳冈(节选)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三般:__________   平生:___________

    【2】文中表示时间非常短促的词是_______,这样的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3】老虎抓人主要靠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老虎的三招,只用了一个办法_____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语段,我们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饮酒作乐。我们天亮了回去。(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有一轮圆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了绿叶菜。(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生活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你遇到的这些人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他(她)  了”为题,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特别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她)的内心世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