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天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不破楼兰终不。( )

    A.还有

    B.物归原主

    C.归来

    【2】南王师又一年( )

    A.拜访

    B.向远处看

    C.盼望

    【3】却看妻子愁何在。( )

    A.妻子和孩子

    B.男子的配偶

    C.孩子

    【4】青春作伴好还乡。( )

    A.青年时期

    B.指春天

    C.美好的时代

  • 2、甲骨文是(     )发现的。

    A.王懿荣

    B.张乖崖

    C.仓颉

    D.欧阳修

  • 3、从《穷人》一文: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可以看出他(桑娜的丈夫)是一个( )

    A.爱管闲事的人。

    B.随便说说的人。

    C.心地善良,做事果断的人。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课文《梅花魂》中一共写了三次外祖父落泪,请简要说明落泪原因。

    (1)第一次落泪原因     ( )

    (2)第二次落泪原因     ( )

    (3)第三次落泪原因     ( )

  •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然起( )        ( )( )        ( )( )

    ( )( )无垠       ( )不自( )     兴致( )( )

    1.选词填空。

    ①我对黄继光叔叔那英勇献身的精神( )

    ②十月的秋风拂着大地,( )的田野一片金黄。

    2.写一个与“兴致( )( )”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

  • 6、辨字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 7、根据句子的意思,用“威”字写四个词语,分别填入括号。

    (1)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 )

    (2)涨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 )

    (3)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发展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 )

    (4)他在文学界有很高的( )

  •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颐和园    )的儿童

      )的知春亭    )的天使 

      )地观赏     )地赞叹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说明文《燕子翩翩》,完成练习。

    燕子翩翩

    ①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太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2至3倍。燕子飞行技巧很高:它们一会儿飞快地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因此,它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还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1】在下面几句中,不符合短文意思的是(   

    A.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

    B.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不仅仅是因为它身体轻盈。

    C.燕子可以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还能悬在空中给孩子喂饭。

    D.燕子大量地捕食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2】下列最能说明燕子是轻量级的飞行员的是(   

    A.能在飞行中解决问题。

    B.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

    C.燕子的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振动20次。

    D.燕子的平均重量为20克,身体轻盈。

    【3】短文是从两方面介绍燕子的。第①至第③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_____,第④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_____

    【4】“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①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②段中加点词语“几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①避景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国林之一。地虽然名为山庄,但规模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婉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现精巧的宫厥区开始,尔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越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

    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的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令人流连忘返。但是,奇妙得很,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它,她有着一 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③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如意湖五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

    ④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温柔、清澈,像多情的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她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入霞中,还是红霞落进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到了湖

    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交融:________________

    (2)乱真: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顺序,先是从___________勾勒出___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___,绘出塞湖早晨___________的景色。

    【3】请用“______” 画出描写动态美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        ),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        )不住,一口饭都        )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        )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注释】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本文有的用字与现在不同,遵照原文,未加改动。

    【1】在文段的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这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3】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人不同的________

    【4】这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让大家开心。

    【5】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绿叶颂

    你不如鲜花那样香飘四溢,五彩斑斓,你不比秋实那样硕大肥美,令人赞叹。但是,你却是有金子一样高贵的品德,有春天一样美好的心灵。你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你倾出自己的心血,为人类酿造甘甜;你不停地为世界编织锦缎。人们离开你,将无法生存,世界离开你,将一片荒芜。//

    早春,寒风依然刺骨,细碎的小雪花仍在飘飘洒洒,大地还没有苏醒,万物还在冬眠。是你,绿叶,率先爬上枝头,悄悄越过庭院。当幼小的蓓蕾刚刚伸个懒腰,睁开惺松的睡眠时,你已像一位姣美的村姑,水嫩、丰满,绿荫一片。

    盛夏的夜晚,热浪袭人。你用倩影逗孩子玩耍,你用衣袖为老人舞扇,你用柔情给人以惬意,你用细语催宝宝入眠。

    秋天的风越刮越大,要把你赶离大树,将你抛向地面,而你却没有半句怨言。你将自己的残躯,化作肥料,无私地奉献给大地。

    隆冬季节,满目萧瑟,就连勤劳的耕牛都躲进了温暖的草棚,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冬闲。你,绿叶,却不动声色,养精蓄锐,待明年春风一唤,便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奉献。//

    1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B.按总分顺序。

    2作者赞颂绿叶是因为( )

    A.绿叶有金子一样的高尚品德,有春天一样的美好心灵。

    B.绿叶终日默默无语。

    C.绿叶不怕寒风刺骨。

    D.绿叶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3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比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4短文分为两段,请写出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_____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_______

    5本文开头把绿叶跟 ___________ 对比,突出绿叶______ 高贵的品德,______的心灵。

  • 13、阅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传染源: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常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应该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着用水洗干净;至少每周消毒1—2次;卫生间地面,墙面可能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每周消毒1—2次。

    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不聚餐,外出时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勤通风:做好空气消毒,每天室内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洗手: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口诀是:内—外—夹—弓—大—立—腕。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知识。

    2根据材料判断正误(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室内通风换气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潜伏期都是3—7天。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_________

    (4)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请向家人提供两条科学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五官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五官。五官长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姿态。

    耳朵有瘦有肥,瘦耳朵精干,肥耳朵有福。但无论肥瘦,都必须“耳听八方”。如果没有耳朵,我们将面临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眉毛的样子有很多种,有秀眉、慈眉、柳叶眉、八字眉等。眉毛默默地为眼睛遮风挡雨。如果没有眉毛的挺身而出,我们的眼睛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眼睛有的炯炯有神,有的美眸善睐,有的顾盼生姿。无论大小美丑,眼睛天天让我们“眼观六路”,看见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如果没有眼睛的“眼见为实”,我们将坠入无知的黑暗。

    鼻子有挺拔的,有扁平的。鼻子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工作,吐故纳新,维持生命。如果没有鼻子,我们将无法呼吸,我们的生命也将无法延续。

    口有大有小。无论大小,口都能让我们摄取食物,并让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享用美味离不开口,口若悬河离不开口。如果没有口,我们就不能吃也不能说了。

    耳、眉、眼、鼻、口各有特点,各具姿态。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延续生命、认识世界。所以,请珍爱我们的五官吧!

    1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来安排文章段落的。

    2五官各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字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2至6自然段的段末都有一句“如果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台湾来的客人

    老师,前几天我家来了一位客人,是爷爷四十多年前的老同学,从台湾回来的,爷爷让我叫他公公。他头发都白了,可有时候像我们小孩一样,挺有趣儿的。

    老师,你笑什么?不信,你听我说。

    我们小孩爱哭,公公也爱哭。那天公公刚下火车,看到爷爷,就和爷爷抱头痛哭。第二天,我们全家和公公到西山上坟,公公跪在地上哭了好长时间。昨天,公公要回台湾了,又伤心地哭了一场。瞧,光我看到的就哭了三次,像三岁的小弟弟。

    公公嘴也馋。可他不吃巧克力,妈妈烧的鸡和鱼,也很少吃,却让奶奶专给他买家乡的臭豆腐吃。明明是臭的,他却边吃边说:“好香!”比我吃巧克力还有味。

    星期天,公公让我陪他出去玩玩。大街不走,公园不玩,商场大厦也不去,光让我带他走小巷,找孔庙、祠堂。公公告诉我,他是在寻找童年的足迹。

    公公走了。我说:“公公真怪。”爷爷叹了口气,说:“整整四十年,思乡情深啊!你还小,不懂。”

    1“明明是臭的,他却边吃边说:“‘好香!’比我吃巧克力还有味。”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臭豆腐的味道非常好,很合公公的口味,所以他边吃边说:“好香!”

    B.公公久别家乡,思念家乡,吃臭豆腐不仅是品尝家乡的小吃,更是对往日生活的回味。

    2短文共写了公公三次哭。第一次哭是在________的时候,第二次哭是在________的时候,第三次哭是在_________的时候。

    3文中第二自然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佚名

    ①近年来,关于稀土的话题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那么稀土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稀土是一组典型的金属元素,是无数高精尖产业必备的原料,因为储量稀少,提炼和加工难度大,而且没有替代品,所以极其珍贵。是谁掌握了这关键的资源呢?答案是——中国!说到中国的稀土,我们必须感谢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他就是“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②1920年11月,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母亲陈氏教子甚严,自幼告诫他: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后来,父亲病逝,他经历了家道中落、流落异乡的人生曲折,仍然勤奋好学。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如何辗转,他从未放弃学业。

    ③大学毕业一年后,徐光宪借钱自费到美国学习,刻苦努カ,成绩优异。当时,摆在徐光宪面前的,是一条通往科学高峰的大道,他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但为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1951年,称徐光宪和妻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他说:“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④1972年,52岁的徐光宪踏入稀土研究领域。这是他回国后,第三次因为国家需要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当时,稀土分离エ艺作为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有巨大的稀土资源,却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从国外购进深加エ的稀土产品。“再难也要上!”徐光宪没有丝毫犹豫,“我们做科研的有一个信念,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是徐光的科研之道。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外国人都没做成的方法,中国人能成功吗?徐光宪对自己有信心。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住实验室、啃干面包,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来回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三年之后,徐光宪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⑤1975年8月,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北京召开。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串级萃取理论,引起了轰动。同行们几乎都不相信,真的可以解决这项世界难题?徐光宪让人们看到了奇迹:只需要在流水线这边放入原料,在流水线另一端的不同出口,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有人说,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

    ⑥为了不让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为了避免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2005年和2006年,徐光宪联合14位院士,两次上书,呼吁保护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很快得到了批复。

    ⑦2015年4月28日,徐光宪逝世,享年95岁。

    【1】给本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最合适的是( )。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中国探索

    C.“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

    (2)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

    【5】第②——⑥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讲述了徐光宪的四件事:难求学、_________、稀土研究、___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这件事。

    【6】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现实生活,就稀土的开发利用,给有关部门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与欣赏。

    林则徐

    材料一:林则徐出生在侯官县(今属福州市)左营司巷,清末政治家、民族英雄。任职期间,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清理积案,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胜利,名震中外。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并付诸行动,迈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步,并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以反对外来侵略。他设法购买英制大炮,捐资仿造欧洲战舰,并搜集绘制了八种新式战船图式,为全国首创。同时,他还设立译馆,对“所得夷书,就地翻译”,组织编译《华事夷言》《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书。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到投降派诬陷。1841年,清政府下令,将林则徐充军新疆伊犁。林则徐在与家人告别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材料二: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发现了一颗小行星。按照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规定,谁发现了小行星,谁就拥有命名权。陈建生院士领导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成员、北京天文台朱进博士,提议将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因此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议。

    材料三:虎门销烟

                                              

    【1】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林则徐不是一个怎样的人?(  )

    A.勤政爱民

    B.固执倔强

    C.心胸开阔

    D.循法秉公

    【2】下列不属于林则徐组织编译的是什么书?(  )

    A.《华事夷言》

    B.《海国图志》

    C.《各国律例》

    D.《四洲志》

    【3】中科院院士建议,将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星”,原因是什么?(  )

    A.林则徐是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林则徐搜集绘制了八种新式战船图式,为全国首创。

    C.林则徐的禁毒和治水业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D.林则徐做了不少对民众有利的事,有“林青天”之美誉。

    【4】材料一中第三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

    A.总分

    B.并列

    C.分总

    D.总分总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名言,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图画,写一写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是啊(            )莺儿(          )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     )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选文中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2】用“﹏﹏﹏”画出选文中的排比句。

    【3】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的打“×”。

    ①这段话表达了外祖父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

    ②这段话说明了漂泊海外的中国人气节都没有改变。( )

    ③这段话说明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爱就像他对梅花的爱一样,真挚、热烈而永恒。( )

    【5】对选段中加点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B.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的品格。

    C.赞美梅花的同时,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19、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近——__________   呼喊——__________

    真假——__________   仍然——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下列句子体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打“√”,不能体现的打“×”

    A.算好了天气,文段中多次提到的大雾在他的预料中;这些船如此“顺风顺水”也是在诸葛亮意料之中的。__________

    B.了解曹操的多疑性格,确定曹操在大雾中不敢出兵。__________

    C.算好了受箭方式,先是“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后是“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两边受箭。__________

    4填空。

    (1)诸葛亮要求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与表达。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相信你在小学阶段肯定读过了不少的课外书,也相信有些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教会了你某些道理。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要做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