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被海伦认为是“帝王之树”的是( )
A.杨树 B.法国梧桐 C.槐树 D.橡树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摔绞 破绽 脚腕 B.枝体 喉咙 师傅
C.包袱 衔接 屏障 D.露陷 难堪 侵犯
3、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筛酒:斟酒。)
B.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镌着:刻着。)
C.他是一名郎中,看好了许多疑难杂症。(郎中:一种官职。)
D.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籆子来。(籆子:绕丝线的工具。)
4、读拼音写词语。
qiū yǐn tóng pén hēng chàng ān wò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2)刚才还艳阳高照,现在却突然下起了暴雨,这天气可真是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3)_______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4)不积跬步,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荀子》
(5)本学期,我们积累了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顶针联,请默写一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日新者日进也。《二程集》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________,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_________。——(俄国)普希金
6、我会组词。(4分)
帕( ) 郎 ( ) 奖 ( ) 抄 ( )
怕( ) 朗 ( ) 浆 ( ) 钞 ( )
7、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司令员彭德怀nǐ dìng(______)的电报告知毛泽东,他bēn fù(______)朝鲜战场的儿子已光荣牺牲。他回忆起送爱子去农村duàn liàn(______)的情景,按着眉头,qíng bù zì jīn(________)地喃喃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juàn niàn(______)。最终,他决定不搞tè shū(______),让儿子永留朝鲜。
8、照样子,写出带有人体器官的词语。
燃眉之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课文深感悟。
(1)《再见了,亲人》是一篇______________散文,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口气描写了______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同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____________;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_______。所以说,中朝人民的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最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词是_______。
【2】这一段的结构是先_____后_____。这段文字是围绕“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_______②_______
【4】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行船的速度极快”?用“____”画出来。
11、课外阅读。
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 他就点一下头 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
“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1】“助兴”一词的意思是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3】题目“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的“美食”指的是________ 和_________两件事。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
【4】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作者与祖父之间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刷子李(节选)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第一句话中“规矩”的意思是( )
A.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
B.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C.行为端正老实
D.合乎标准或常理
【2】“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中的“居然”一词写出了曹小三内心的( )
A.佩服
B.自豪
C.惊讶
D.怀疑
【3】画线句子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指的是( )
A.刷子李立下的规矩让曹小三感受到刷子李的不同凡响
B.刷子李的言行让曹小三感到佩服
C.刷子李的打扮让曹小三感到敬畏
D.刷子李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4】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曹小三为什么用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选段巧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 )两( ),(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 )( )( )( ),硬是( )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 )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 )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 ),咕咚一声,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括号里的词都是描写______的。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到括号里。
欺侮—( ) 马脚—( )
【3】这个片段写的是_______的情景。
【4】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从这个片段中可以读出小嘎子 的特点。
【5】你喜欢小胖墩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理解。
购物小票
⑴阅读下面的购物小票,并填空。(5)
购物者2014年4月16日在__________________(商家与地址)购买了____________这____________种东西,共花了__________元。“找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判断(2)
①从购物小票上我们知道每一支中性笔的价格是5.8元。( )
②退换货时只需带上货品,不一定需要收银小票。
15、阅读。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都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殆(dài)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bǐng)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zuàn)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zuó mo)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pǐ hào),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我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砰”的一声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我暗自揣度(chuǎi duó),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正是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躺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sù yuàn)。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āozháozhuó
着迷______着实______睡着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琢磨:__________________
夙愿: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时“砰”的一声关上,发出巨响: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还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
【6】小事见人品,细节知性格。生活中你会从哪些小事和细节上,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文雅……?请用不少于60字的文字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想象可以走多远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枚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他常会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外一种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进行想象。
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古罗马造的一个硬币。
孩子的姐姐拿过来看,却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硬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那种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个满口大话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虚伪——________ 批评——________
【2】本文第一句中,“说谎”一词加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当别人说达尔文“说谎”时,父亲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3】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失去记忆的老人
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条主要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角站立。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看这“街头一景”。
那是立春后的一个早上,我匆匆去上班,果然在那个街角看到了他。在我驻足的一两分钟里,他向右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着“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甩过头,保持垂首并脚的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这个念头。我向路过的几个行人打听,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摊开两只手。
瑞典夏天阵雨多。有一次我经过那位老人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雨伞,仍然笔直地站在街角。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到面颊上,他好像根本不知道似的。我立即将伞撑到他的头顶上,直到雨住了,才离开,他没说一句话,甚至也没看我一眼。
后来,我去了丹麦,入冬才返回瑞典。第二天上班经过那条街,没有碰到他,心里空落落的,下班后,飘起了大雪.我急急地赶到那个街角。老人正在那儿站着,帽子上落满了雪,胡须上挂着白色的雪花,活像一位圣诞老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他身边抓雪玩.眼光不时飘向老人,我便走过去问那男孩:“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他是我爷爷,”我猜中了,便又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我猜你爷爷在给什么人站岗、是吗?”“给国王。”孩子脱口而出。我便顺着孩子的思路、故意逗他往下讲:“可是.国王不是住在皇宫里吗?你爷爷怎么在这儿站岗呢?”孩子眨了眨眼睛,像在想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又去抓雪玩。当时我真想走过去同老人谈一谈,但望着他那庄重的神情,这个念头立刻打消了。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有一天,因工作需要,我请所在地区的值勤警察吃饭。无意中,我提到了那位奇怪的老人,警察们听后面面相觑,空气好像一下子凝住了。我不知道自己闯了什么祸,正想把话题岔开,一位警官缓缓站起来,整了整自己的制服。神情庄重地说:“他是我们的前辈本德森,是一位干练的皇家卫队军官,受过多次嘉奖,三十多年前,他统领的马队受惊,为了士兵和其他人的安全,他死死拉住惊马,被拖出去几百米远,险些丧命。”我屏住呼吸听着,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那位警官停了停,接着说道:“从此,他失掉了记忆,但他唯一没有忘记的是自己的职责。”我的眼睛湿润了。
【1】解释下列词语。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
【2】画“—”的部分对警官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他的内心想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为什么“我”“心像灌了铅一样沉”,后来“我的眼睛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本德森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写写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理解句子含义。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
“谜”指_________,“谜底”____________。
18、阅读以下材料,按文后要求答题。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1】选文写了牧场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时间段的情景。
【2】牧场之国的傍晚是__________的,表现在:奶牛是__________的、装满奶桶船只的行驶是__________的、挤奶的人更是__________的。(均用文中词语填写)
【3】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静态 动态)描写。(在答案上打“√”)照样子写一写“傍晚的溪边”。
19、课外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节日
金 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1】围绕“父亲节”,短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2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作者”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主要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品析句子描写人物的作用。
(1)第①段:“……给我吧!”他立即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节马上就要来临了,你想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或是送什么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你身边有过什么人、什么事对你感触很大,让你感受很深,久久不能也不想忘怀的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内容真挚感人,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