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 )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A. 相声 B. 童话 C. 剧本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养处优(尊敬)

    B.跃跃试(想要)

    C.悠然自得(闲适的样子)

    D.神机妙(计谋、推测)

  • 3、隶属和楷书发展起来的时期分别是( )

    A.战国晚期 东汉末年

    B.战国晚期 魏晋时代

    C.战国晚期 商周时期

    D.西周晚期 战国时期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 )眼快   ( )紫嫣红   ( )黄一体

    鞠躬尽( )   ( )尔一笑   含辛( )

  • 5、看拼音写字词。

    páo  xiào   zhuānɡ shì hé  xié fù rá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zào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6、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生活   )的夜空

    )的诗情   )的歌谣

    )的音韵   )的童心

    )的神话   )的谜语

    )的世界

     

  • 7、用表示神态仪表的成语填空。(5)

    (1)爷爷虽然70多岁了,但是看上去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见城楼上一员大将,倚栏而立,盔甲鲜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同志陪丈走下飞机,_______________、朴素端庄,让世界媒体为之震撼。

     

  • 8、给下列汉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下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舔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那两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往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以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是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况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不少于三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

    在沂岭杀虎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精彩片段。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愤 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留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①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破  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珠。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②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敬 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从短文第一句话可以体会到他此时的复杂心理,主席正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①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____;句②表现了主席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   来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dàng tàng)。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珍贵)。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zhòu zhōu)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3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鲜耀地发着光。______)   (2)悠远地思索或想象。______

    4“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金字塔夕照景色的_____________

    5用“无论……都……”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还有虫儿也是可爱的。藕合色的小蝴蛛,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甚至于水里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固为它们喜爱小孩子,大人们太忙,没有工夫和它们玩。

    1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 ,“欹枕倾听中的字不认识,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 部,这个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1)倾斜;歪;(2)相当于”;(3)叹词,表示赞美。在本文,应选_______ 种解释。

    2文段最后说你若爱它,它也爱你们,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难忘的一句话

    [加拿大] 玛丽··伯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觉自己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兔唇!我一跨进校门,就觉得同学们会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成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破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伦纳德老师教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慈祥可亲。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 A 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件事说出来,那样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都做得很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的”,或者是“你有一双新鞋”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 B 捂住了右耳。然后, C 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句话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慈祥可亲的老师轻轻说道:

    “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把下列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填序号)

    ①稍稍  ②紧紧  ③轻轻

    A:___B:___C:____

    2请把文中描写“我”的外貌的句子画上“  ”线把描写伦纳德夫人外貌的句子画上“   ”。

    3“难忘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这句话对“我”来说有怎样的作用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晏婴劝谏

    ①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献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齐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诚囯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囯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对随从的大臣说:“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②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

    ③齐景公看晏婴在一旁冷笑,便问道:“我和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④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括号内。

    稀疏—______乞求—______昏庸—______

    2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婴认为“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而“勿乘驽马”则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认为纪国将格言放在壶里,不能看见也不能照着去做,所以会亡国。

    B.由于惧怕齐景公,大臣们对于齐景公的言论不得不恭维附和。

    C.面对晏婴的两次劝诫,齐景公都能够听进去并有所领悟。

    5文章结说“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阅读微型小说,回答问题。

    红包

    ①老汉在阁楼上取腊肉时,一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顿时动弹不得。

    ②和儿子商量后,决定到离家较近的第七人民医院去检查治疗。经诊断,右上肢和右下肢骨折,需要上钢板固定恢复。办理入院手续后,长相甜美的小宋护士,将刘老汉手指甲一个一个的剪好,轻柔地安慰着刘老汉,让刘老汉沮丧的心情有了一丝宽慰。

    ③来之前,刘老汉听别人说,医院里做手术,特别是做上钢板的手术,“水”蛮深,不把医生关系搞好,要花一、二万,甚至上十万元,准把你的脚整成“金腿”;关系好,有熟人,三五千元也可以治得好,能够节省一大笔钱。因为不认识医师,刘老汉便与儿子商量,决定给做手术的陈医师送红包。多送些?自己本来就差钱:送少了,医生可能又看不上眼,商量来商量去,最终决定送800元。

    ④趁着夜班人少,经过再三推脱,陈医师方才收下了红包,刘老汉也就放宽了心。第二天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陈医师也显得格外细心和负责,最重要的是安钢板只花了3千多元。刘老汉与儿子相互一对视,不免在心里感叹,还是红包的作用大啊

    ⑤转眼到了出院的日子。看到宋护士把自己住院日常用品一直将送到车前,再三叮嘱注意事项。刘老汉心里再次感叹,不送红包,态度哪会这么好啊,值!

    ⑥“怪了,怪了”,刘老汉儿子从收费处一路向车边走来,一路嘀咕。“钱数不对啊?”原来他预交了5000元,住院花费了4650元,还找回了1150元,凭空多出了800元。

    ⑦这时,小宋护士笑呵呵地说道:没有错,是陈医师用您给的红包交了住院费。

    ⑧一时间,父子两人顿时愣在了那里。

    【1】这是一篇微型小说,请你认真读一读,然后,照例子,从各自然段中提出一两个关键词,填写在(   )里,以便于理清故事的情节。

    ①(摔倒)——②(入院)——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退费)——⑦(没错)——⑧(愣住)

    【2】请你认真读一读自然段③,联系上下文,说说“金腿”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陈医师收下红包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请你联系上下文,把你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刘老汉父子为什么会愣住了。请你作简要的分析,并说说这一篇微型小说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大,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所以中学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不会认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这条消息引发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提交了名为《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1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中小学的写字课被其他课程占据,中学生写不好字的现象很普遍。

    B.日本和韩国都非常重视书法教育。

    C.中国书法已经成为联合国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D.练习书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有好处,还具有益智功能。

    2认真阅读后,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总标题,要能概括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华人、华侨还在使用繁体汉字,一些古代的文献资料也使用繁体字,对此,语文教育专家给出了“识繁书简”的建议,也就是“能够认识繁体汉字,书写使用简体汉字”。

    下面的这一幅书法作品是用繁体字书写的,你能识别作品的内容吗?请在旁边的书写格中,用简体字写出来。

  • 17、课内阅读。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节选)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小嘎子跟人摔跤的优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胖墩儿是如何防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摔跤的过程中,你觉得小嘎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选文中的拟人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3】画“  ”的部分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__的品质。

    【4】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作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 19、阅读

    仰望布达拉宫(节选)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填空。

    1)布达拉宫的宫墙及窗户主要有____________三种颜色。

    2)作者是透过 ____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____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____________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庄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 21、按要求该写句子。(6分)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2)《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修改病句)

    (3)李老师对珊珊说,珊珊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他讲给珊珊听。(改为直述句)

     

  • 22、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展示。

    题目:《他 了》

    要求:从多角度写出他当时的样子,字数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