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B.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C.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D.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坚固)
B.道旁李(道路)
C.冀复得兔(再次)
D.弗能应(答应)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日积月累:
1.《凉州词》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边塞的壮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羌笛之声表达了戍边将士们久久不得还乡的哀怨乡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谁)送别友人________(谁)时所作。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季节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不舍。
5、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提示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我们的心灵跟着课本去旅行:走进充满爱的祖父的园子,与qīnɡ tínɡ(_____)、蚂蚱一起感受童年的zì yóu zì zài (_______);走进经典文学,认识shén jī miào suàn (_____)的诸葛亮,shǒu jí yǎn kuài(______)的打虎英雄武松,临死前还计较liǎnɡ jīnɡ dēnɡ cǎo(______)的严监生,为田忌赛马chū móu huà cè(______)的孙膑等人物;走进革命先辈,感受毛主席批文“青山处处mái zhōnɡ ɡǔ(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的伟人胸怀,jūn shén(____)刘伯承“手术不用má zuì jì(____)”的如钢气概,方志敏舍己为公的“qīnɡ pín(______)”美德……爱与责任在学习中油然而生。
6、反义词背靠背。
枯萎—— (_______) 粗糙—— (_______)
污秽—— (_______) 惩罚—— (_______)
拒绝—— (_______) 丑恶—— (_______)
7、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层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闹嚷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很远很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看拼音,写汉字。
jù màn zhào jīng chéng
抗(_____) 布(_____) 姓(_____) (_____)条 (_____)相
sǒu dōng liǎn jiàn bān
抖(_____) 叮(_____) 收(_____) (_____)生 (_____)手
9、阅读
我爱小院
一走进我家的大门,就会看见一个小小的院子。我在它的怀里长大,深深地爱着它。
它( )小,( )一年四季富有迷人的色彩。春天,万物复苏,院中的蔷薇花用一片翠绿向我们报告春天的信息。爬山虎也不甘示弱,舒展开黄绿眉眼的小芽,带来了满墙的新绿。美人蕉像一个亭亭玉立的绿衣少女迎来了夏天,在暖风中向我点头。金秋,秋菊迎风怒放,金黄的、墨绿的,一株株、一盆盆,装点着院子。一阵秋风吹来,喜树的叶子纷纷扬扬地掉下来,像一只只金蝴蝶在翩翩起舞。寒风送来了冬爷爷和雪姑娘,院子里披上了白毯,树枝上开出了朵朵白花。小院给我以美的享受。
小院的怀中生活着许多有趣的小生命:在枝头打架的白头翁,在墙壁上散步的壁虎,贪婪地从墙壁缝里伸出小脑袋的老鼠……妈妈常把这些小动物编在一起,讲成一个个我所喜爱的童话故事。
每年春天,爸爸总要爬上高高的喜树、女贞树,去整理树枝,左邻右舍的小伙子们常跑来帮忙,家边说边干,好热闹。每当腊梅飘香的时候,我们总选出几枝怒放的送给邻居们,大家一起享受这迷人的清香。小院( )充满着欢声笑语,( )使我懂得邻里互助友谊深。
如今,虽然我长大了,即将成为一名中学生,要投入到广阔天地的怀抱中去, 。
【1】根据短文的题目,联系文章内容,把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如果……就……
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3】用“//”给文章分段。
【4】用波浪线画出文章第二自然的中心句,这段话主要用( )和( ) 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5】用“摘录法”概括第2、3、4自然段的段意。
第2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___) 清晰—(_________)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6】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11、阅读理解。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
(2)很少有人知道。(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桌子(zhuō zuō) 图案(tú tū) 切苹果(qiē qiě)
差不多(chā chà chāi) 好奇(hǎo hào) 往小处说(chǔ chù)
【3】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哳——( ) 生疏——( )
【4】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名著《 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中的“一边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方法描写刻画人物。
13、课外阅读。
爸爸的胳膊长(节选)
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美味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我们吧唧吧唧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他第一次从省外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烟雾飘向坐在餐桌角落里的爸爸。爸爸欣慰地笑着,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就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叨唠一句:①“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着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哥哥推拥到中间的位置。
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角落里,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独享”的时候,②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在偏席,③看着儿孙们大快朵颐,他花白的眉毛里洋溢着喜悦,④“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
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香甜——( ) 喜悦——( )
【2】文中第①④句是对爸爸的爸爸______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的父亲。
【3】文中第②③句都属于_________描写,体现了爸爸看到孩子们其乐融融共享美餐时______与______的心理。
【4】真的是爸爸的胳膊长吗?读了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槐乡的孩子》片段,回答问题。
八月,天气热!鸡儿热得耷拉着 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得吐 出舌头,躲在树阴下直喘粗气;蝉儿 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 叫。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____ 水葫芦,______着干粮,没等云雀开 了。小小子儿往往是______在树上, 用长长的钩刀一下一下地______着槐 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小妞儿们 有的弯腰______着,有的往篮里____ 着。那是一幅很美的劳动画面。
【1】在文中的“——”上填上合适的动词。这些动词表明了槐乡孩子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用“----”画出具体描写天热的句子。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她的心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这幅“很美的劳动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1】以上五句话是对孙膑和田忌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2】“一匹也不用换”表示_________________不能决定比赛的胜负。
【3】“胸有成竹”的意思是_____,表示孙膑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的品质。
16、拓展阅读。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同志自小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古典文学作品。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从不白白度过,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特别讲究读书方法。“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用得最多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他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就在封面上画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表示他读过两遍、三遍的圈。毛泽东读书时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读书时,喜欢写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图、杠、点等符号,作批注,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孜孜不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改错纠谬”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4】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
【5】读第四自然段,用“____”画出写毛泽东同志采用的“三复四温”式阅读方法的句子。
【6】“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简述句中的加点词“一万二千多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几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摩拳擦掌:________________
(2)兴致勃勃:________________
【3】这三场比赛后,田忌第一次的神态是________,第二次的神态是_________,第三次的神态是_______________。
【4】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比赛结果是:田忌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
【5】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短文,完成练习。
品味汉字文化
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cuì)炼与远古罡(ɡānɡ)风走来的汉字,每一粒都是珍贵的艺术品。这些精灵会冲你眨眼睛,给你讲故事,甚至能洞察你的心扉,在你一不小心走近悬崖边的时候,它们会善意地走过来,给你一个醍醐(tí hú)灌顶的规劝。汉字,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人”,一撇一捺,简单至极。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从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试想一下:有谁是能够离开了别人的支撑而独存于世的呢?什么是支撑?支撑就是搀扶,就是鼓励,就是奉献。只有这样,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才是一个矗立起来的大写的“人”!一撇一捺,“人”字好写却难做。
“信”,“人”“言”为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一诺千金。孔子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箴(zhēn)言。老子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语。“信”是我国自古至今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宝,是品行端正的重要标志。“信”还有一个深层意思,即信仰。信仰,是人生价值所寄寓的地方,是意志品质的原动力。一旦选择了终身不渝的信仰,他就会励精图治,步伐执着而坚定。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充满灵性,很有意味。她( )记载着人的思想和语言,( )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与警示。品味汉字文化,让我们认识自己,升华自己。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汉字的作用有:(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句子中“精灵”指的是______,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汉字是个_____的东西。
【4】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字的结构看,“人”字的一撇一捺代表的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
B.“信”字是“人”与“言”的结合体,从字体结构看,“信”字的意思是做人要言而有信。
C.从第1自然段知道汉字“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炼与远古罡风走来”,非常神秘。
【5】参照文中的析字方法,从结构特点和蕴含的道理两方面对“忍”字或“愧”字作简要解析。
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手李(节选)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妙莫测。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了?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子,西吹一口气,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1】写出与下列意思相近的词。
惊奇——(________)
居然——(________)
钦佩——(________)
【2】快手李变的戏法名为“_________”,用的三种道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变戏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我们能看出快手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从两个题目中自选一题)
(1)童年印记
在童年的长河中,有许多事情就像浪花一样总在眼前出现。打开记忆的盒子,想一想,哪些事让你忍俊不禁,哪些事让你懊悔不已,哪些事让你终生难忘……
要求:选择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2)那天,我哭了
在生活中,在成长中,你有笑也有哭,或因为伤心而潸然泪下,或因为激励而热泪盈眶,或因为懊悔而掩面哭泣,或因为成功的喜悦而落泪……
要求:请你选择一件事记录下来,要求有重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