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A.使破坏。
B.使分开。
C.突破,破除。
D.打下、攻下。
2、“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一片孤城万仞山
C.不破楼兰终不还
D.孤城遥望玉门关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廊 无暇 眉眼
B.静寂 榆树 河衅
C.船浆 暮布 泊船
D.树稍 规律 寺庙
4、把下面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白昼___òu 喜悦y___ 逛街g_____ 帷幔__àn
上蹿下跳c___作揖y___思忖c___ 慈祥___áng
5、背诵与积累。
1.亲情和友情是古诗中常常为诗人们所赞颂的,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别诗是诗人表达和朋友深厚感情的一种诗体,李白就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到了朋友走后自己的孤独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送朋友出使安西时,写下诗句表达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册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代农村勤劳的农民的农忙生活,如《田园四时杂兴》中描写的_______,_____;还有《乡村四月》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呼儿出。(《杨氏之子》)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草满池塘水满陂,______________。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雷震《村晚》)
7、积少成多。
1.《威尼斯的小艇》课文从作者____国作家____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____ 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_____特点, 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_____,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牧场之国》所以作者___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_____,更是对荷兰的美景_____。
3.《金字塔》位于_____(城市)。着重介绍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____;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________和超人的____。
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病人脸色苍白。______
2.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解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______
3.“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______
9、课内阅读
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到处是一片神秘的银色的月光,仿佛白天一样明亮,有一只狼叫个不停。施努策尔觉得,这嗥叫声好像从大沙堆那边传来,那正是妈妈回家的必经之路啊!
【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国 。
【2】这段话采用的描写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仿佛”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老鼠去海滨
一只小老鼠,对他的父母说,他要到海边去旅行。
“这太可怕了!”他们叫道,“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危险,你可千万不能去!”
“我已经下定决心了。”小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大海,我早该去了!无论如何,谁也改变不了我的主意!”
“既然我们已无法阻止你,”父母说,“那么,就希望你一路小心谨慎吧!”
第二天,天边刚升起第一缕霞光,小老鼠就碰到了危险。
一只猫从树后跳出来。
“我要吃掉你!”他说。
幸而旁边还有一条窄窄的小路,使小老鼠有幸能够逃走。但他已有一截尾巴,被咬在猫的嘴巴里了。
下午,小老鼠又受到了老鹰和狗的袭击,被咬得浑身是伤,鲜血淋淋。他还被追赶得迷失了道路。一路上,他受尽惊吓,疲乏极了。
傍晚,小老鼠缓慢地爬上最后一座小山。于是,大海一下子展现在他的面前。他贪婪地观望着。一排排海浪,不时滚到海滩上,这时,晚霞正铺满天空,大海上金光闪闪。
“多美呀!”小老鼠叫道,“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跟我一起来,让他们也看看这美丽的大海!”
晚霞隐去了,月亮和星星开始出现在大海上空。小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完全沉浸在一片深长的安宁和满足之中了。
走那么多艰难的路程,才换来片刻的欢乐,但这也是很值得的。
【1】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老鼠要去海边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他父母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知识巩固
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逄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对于中指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与中指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biàn)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1.短文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与音乐相关的成语典故。给短文加个题目《 》。
2. 后世用这两个成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篇文章中用这两成语典故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成语写一句话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下面古文的含义吗?
(1)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跃抃舞,弗能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之中出现了一位军人。①他上身穿褪了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用力太猛,一根拐杖倾斜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②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③军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此时,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第2自然段,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军人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B.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
C.军人说话很难听。
【3】“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①②③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该句所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 )把烂内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
(1)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添加恰当的标点。
(2)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的心情。
16、现代文阅读。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②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 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 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 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 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 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③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写了一万二千多 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④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
【3】把具体介绍毛主席认真读书的句子用“___________ ”画出来。
【4】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新闻链接
【材料1】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2月11日,世卫组船点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COV1D-19”。
【材料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 、感染范围最 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二率5.6%。
【材料3】
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各省在发生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
表1:疫情发生以来调往湖北省医疗物资情况(截至4月30号)
序号 | 类别 | 品种 | 单位 | 数量 |
1 | 医疗设备 | 全自动测温仪 | 台 | 20033 |
2 | 负压救护车 | 辆 | 1065 | |
3 | 呼吸机 | 台 | 17655 | |
4 | 心电监护仪 | 台 | 15746 | |
5 | 消杀用品 | 84消毒液 | 吨 | 1874 |
6 | 免洗洗手液 | 万瓶 | 71.4 | |
7 | 防护用品 | 医用手套 | 万副 | 198,7 |
8 | 防护罩 | 万套 | 773 | |
9 | 医用N95口罩 | 万只 | 498 | |
10 | 医用非N95口罩 | 万只 | 2720 | |
11 | 防控用品 | 磷酸氯喹 | 万片 | 40 |
12 | 阿比多尔 | 万片 | 360 |
【1】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内容,在【材料2】空白处各填一个字。
【3】【材料2】中运用了 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好处是 ____________
【4】从【材料3】和【表1】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这让你想到_______这个成语和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5】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可以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索性:
②闻讯:
⑵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塌陷( ),鏖战( ),顿时( ),呐喊( )
⑶“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原句是
⑷这段话主要 ,赞扬了我人民子弟兵的 的精神。
19、阅读短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完成练习。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岀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岀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嗖嗖地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 )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 )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抉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1】在第1自然段的“□”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董存瑞和郅顺义是怎样配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董存瑞在冲到桥下前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董存瑞在安放炸药包时遇到了什么麻烦?他是怎么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老师皱皱眉头。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大观园。
(1)帮句子瘦身。
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
(2)改成转述句。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3)改成比喻句。
老先生满头白发,面容黝黑,目光直视着大家。
(4)改成反问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你理解透彻了吗?请你围绕这个话题写一写你的感想吧!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