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乌兰察布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不属于三国故事的是( )

    A.三英战吕布

    B.火烧瓦罐寺

    C.千里走单骑

    D.桃园三结义

  • 2、“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一句中“如山般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傅的身材魁伟,像山一般挺拔。

    B.师傅身穿黑色服装,很像山一样黝黑。

    C.师傅的名声很高,像山一般高大。

    D.说明那一刻曹小三内心很紧张。

  • 3、甲骨文主要是在(   )时期使用。

    A.商周

    B.殷商

    C.周朝

    D.战国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辨字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5、写出10个整体认读音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根据解释将与“草”有关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1)草(______)——做事不认真。

    (2)(____)(____)草草写字不工整。

    (3)(____)草(____)(____)比喻彻底除掉祸根,不留后患。

    (4)(____)草(____)(____)比喻采取机密行动时,由于做法不谨慎,透露了风声,惊动了对方。

  • 7、看拼音,写词语。

    yóu tóng yí cù tún bù   shí sǔn wān yán tū wù

    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 8、用“烈”组词并填空。

    1.海风__________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2.当你经过_________运动时,心脏就会奏起快速的进行曲。

    3.有时,人生像惬意的观光;有时,人生像一场__________的战斗。

    4.歌迷们用高亢的喊声,_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_要求歌星再唱一首。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一只巴掌也能拍响》回答问题。

    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文/玉树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当医生教她做一点运动,说这可能对她恢复健康有益时,她就像没有听到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却成为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这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一样能站起来的!”老人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她,使她内心逐渐明朗起来。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她扔开支架,努力站起来,右脚刚一落地,却摔了一跤,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汗水湿透了衣裳,身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父亲很心疼,三番五次地对她说:“别再练了,你的腿已经多处淤青了。”她目光坚定,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她要行走,她要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

    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

    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

    (选自《读写》(A版)2019年12期)

    1文中“她从小就‘与众不同’”中的“她”指的是( )

    A.父亲 B.医生 C.威尔玛·鲁道夫 D.一只胳膊的老人

    2文中“她吃惊地看着老人”中“吃惊”的原因正确的是( )

    A.孩子们的歌声动听 B.老人推她去幼儿园

    C.老人说为他们鼓掌 D.老人拍胸的举动

    3“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句中“这股暖流”指的是( )

    A.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B.用手掌拍胸膛很温暖

    C.春天到了天气已转暖 D.幼儿园孩子动听歌声

    4下列表明威尔玛·鲁道夫的心理变化的词语,依次正确的是( )

    A.乐观—悲观—自信 B.悲观—自信—明朗

    C.悲观—胆怯—自信 D.悲观—明朗—自信

    5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态描写,具体地写出她训练时的狼狈。

    B.动作描写,具体地写出她是无法站立的。

    C.心理描写,写出她内心的痛苦,急于求成。

    D.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她练习站立时的艰难。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以《一只巴掌也能拍响》为题,你认为好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四自然段结尾处“她要行走,她要奔跑……”,请发挥想象,此时她是怎么想的?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你还根据“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故事制作了钥匙扣,你准备在展示时,在其旁边附上故事原文来吸引同学。

    醉打蒋门神

    施耐庵

    ①武松约莫也吃过十来处好酒肆,远远地望见了那个林子。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武松径直奔入酒店。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打两角酒。”那酒保荡一碗过来,道:“客人尝酒。”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又舀些上等酒下来,又荡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xiā)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又荡一碗过来。

    ③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主人家娘子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休听他放屁。”武松问道:“你说甚么?”酒保道:“我们自说话,客人你休管,自吃酒。”

    ④武松早把土色布衫脱下,上半截揣在腰里,便把那桶酒只一泼,泼在地上,有几个当撑的酒保,都抢来奔武松。一拳一脚,都被武松打倒了。这几个火家捣子,乖的走了一个。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⑤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⑥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⑦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回乡去,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

    ⑧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

    ⑨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连声应道:“依得,依得!”

    ⑩正说之间,只见施恩早到,带领着三二十个悍勇军健,团团拥定武松。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

    蒋门神羞惭满面,自唤了一辆车儿去了,装了行李起身。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请你用“√”“×”判断下面对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的猜测是否正确。(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讨野火:找麻烦)( )

    (2)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衣饭:衣服和粮食)( )

    【2】(词句赏析)请你结合下列加点字词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入一步,住胸脯,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理解)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武松是因为酒保给的酒不好且多次换酒都给的是下等酒,所以才泼了酒,痛打酒保。

    B.武松故意放走了一个酒保,是为了让他去报信,自己就可以等着蒋门神自己送上门。

    C.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第⑦段武松所说的“家火什物”指的是家里的各种家具杂物。(语文园地知识点)

    D.从第⑩段武松对众位高邻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人。

    【4】(人物形象)对于文中的武松,同学们有不同的评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武松老是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要取人性命,我觉得他很凶残。

    我觉得武松很酷!他有厉害的拳脚功夫,蒋门神那么坏都拿他没办法。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   清晰——______

    5给课文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画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6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7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节选)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用直线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景物。

    【2】用直线画出第③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________声和________声。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_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②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选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说明的好处。_________

    【2】①概括松鼠搭窝的过程:搬木片→错杂放置→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出了松鼠的________

    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写做某事或某种手工的过程:________

    【3】下面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搭窝的描写,对比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A.《中国大百科全书》所给资料语言简洁,严谨,数字的运用准确说明了窝的大小

    B.《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简洁,平实,但描述缺少条理性;课文的语言活泼,有趣,但不够准确

    C.课文对搭窝的过程描述得细致生动,富有趣味,表现出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 14、彩色的非洲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黑非洲人绘画——无论是铜敲画、木雕挂画、沙画,还是龟壳画、蝴蝶画,是彩色的;黑非洲人的工艺品,无论是黑木雕、灰木雕,还是象牙雕,是彩色的;黑非洲人强悍、粗犷的音乐、舞蹈更是彩色的。如你有幸参加篝火晚会,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旁身穿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是流动的、飞舞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加倍地领悟非洲的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1找出这段话的总起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2围绕总起句,又分成     三方面。

    3短文中的破折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句:黑非洲人强悍、粗犷的音乐、舞蹈更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把   比作  

  • 15、重点段落品析。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定的格局, 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 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这里面的“他”是谁?作者的生平你了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描写“他”的身体健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包公审驴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刘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环境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外貌描写

    2包公“审驴”的做法是:关驴→________________,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了解到包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包公为什么下令“现在把它(瘦驴)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你是怎样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并作答。(15分)

       

    麻雀唧唧喳喳,遇事爱发表评论,有什么法儿?它历来如此。

    这天,麻雀看见地面冒出了一个嫩绿的小点儿,把附近的泥土都拱了起来,便好奇地飞近问道:“你是什么?”

    “竹笋。”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想冒出来……”

      “冒出来?唧喳喳。”麻雀笑得前仰后合,“你有多大能耐?我屙一兜屎就可以盖上你。识趣点,乖乖儿地躺着吧!”

      麻雀飞到一株桃树枝丫上,见一只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动,还从花蕊里钻进钻出。“咦,这是干什么?”

      “我想采集花蜜,和大伙酿成一缸子蜜糖……”

      “喳喳,唧!小鸭子想生大鹅蛋哩!”麻雀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灯草搭桥白费劲儿,有眼前烂漫的春光,你何不趁机逛一逛,乐一乐,而去干这等蠢事儿?”

      它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屋檐边的时候,猛地见一个灰团儿从鸽子笼边掉了下去。“怎么回事,怎么回事?”麻雀扑下去急问。

      “我想飞上蓝天,”一只羽毛没长满的小鸽子回答,“哎,没想到……”

      “唧,喳喳,唧唧唧!”麻雀的喉咙里顿时滚出了一阵大笑:“傻小子,慢慢地走着玩好了,喳喳,想飞上蓝天,幸亏没有把屁股摔成两半儿,快死了这条心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麻雀又经过这一带。它见到了什么?——一 “唧喳喳,这难道是事实?”麻雀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嚷道:“你们莫不是在玩什么魔术,用来戏弄我这老实巴交的麻雀吧?”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戏弄:    

    3文中的“麻雀的喉咙里顿时出了一阵大笑”中“”字用得恰到好处。你怎么看?写出理由。(3分)

       

    4能正确概括文中的麻雀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遇事爱发表议论,喜欢指责别人。

    B老实巴交,经常受人欺负。

    C自认为了不起,看不起任何人,只会讥笑别人。

    5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补写文中空缺部分的内容。(50字左右)(5分)

     

  • 18、课内阅读。

    有趣的是,它(偶然 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有一次,我看到一头象用鼻子把一位女士的皮鞋脱下来,然后卷着皮鞋悠然而去,把那位躺在地上的女士急得哇哇乱叫。脱皮鞋的大象一点儿也不(理会 理睬)女士的喊叫,用鼻子挥舞着皮鞋,绕着围观的人群转了一圈,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身边,把皮鞋还给了她。那位女士又惊奇又尴尬,只见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那庞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竟 竞)然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用“√”标出。

    (2)找出能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并用“____”画出来。

    (3)这个实例表现大象的特点是(  )。

    A.顽皮 B.礼貌 C.强壮

    (4)文中的女士因为大象能把鞋还给她而感到( ),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这样的事而感到( )。

    (5)文中画“  ”的句子是( ),把( )比作( )。

     

  • 19、阅读理解。

    少年林肯

    林肯曾任美国总统,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林肯的少年时代家境困窘,他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劳动。在空闲的时候,他就抓紧学习,认真读书。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术,蘸着自制的黑墨水练字。到了夜晚,他就利用火炉里射出来的亮光看书。他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上很远的路。

    有一次,他向邻村大叔借到一本向往已久的《华盛顿传》,他高兴极了。但这本书因为屋漏被雨淋湿了,真是乐极生悲。林肯皱着眉头,暗暗思忖:向人家借来这样珍贵的书,现在弄湿了,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早,林肯哭丧着脸赶到邻村那个大叔家里,先诚恳地道了歉,接着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大叔家劈柴、烧饭,整整忙了三天。这位大叔被林肯诚挚的行动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过珍爱的《华盛顿传》,回家了。

    【1】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林肯刻苦学习的句子来。

    【2】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3】大叔为什么要把《华盛顿传》送给林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_____________

    (2)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以《我的同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选取典型事例,用上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②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③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350字。④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对自认为写得好的2处地方做批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