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昌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有关四大名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最具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B.《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是林黛玉。

    C.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各种谋略,我们都能在《三国演义》中读到。

    D.“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都出自《水浒传》。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4分)

    时(zàn zhàn) (yí yì)

    (bǒ bō)  瘩(ɡā ɡē)

     

  •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晓晓学习刻苦认真,每次考试都胸有成竹

    B.读书比赛的报名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C.警察先不动声色,以免打草惊蛇,让罪犯逃跑了。

    D.苹苹用新买的电脑赏识着动听的音乐。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 qìnɡ cí xiánɡ   duàn liàn tè sh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iān zì rónɡ xìnɡ   zhěn suǒ shěn 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填空。

    《乡村四月》中描写乡村农事繁忙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查字典。

    “拥”,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 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 再查_____画。“拥”的 意思:A.持有;B.抱;C.聚到一块儿;D.围着。在以下句子中,“拥”字应选哪种解释? (填序号)

    1.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_______

    2.簇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_______

    3.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_______

    4.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挤。_______

  • 7、按要求填空组成词语

    (1)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

    (旦)   ____________ ____

    (户)   (________山 守________

    (2)根据读音写汉字:

    chéng____认 真____ ________

    ________饿 攻____ ____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门豹为冶理邺这个地方的办法是:摸清底细_________ _________

    2.西门豹惩治官绅和巫婆的运用的方法是:将计就计,_________" ,不动声色,_________

    3.学了课文以后,我们知道西门豹是一个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中国馆展区简介

    中国馆内部共分三层,全馆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为四大展区(分别标注为A、B、C、D)。如图所示:

    A

    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

    位置:地上一层(IF)、二层(2F)

    展览面积8590㎡。在各省区市展区内,将展示各地园艺历史文化、园艺产业发展、园艺科技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特色内容。

    C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

    位置:地上二层观景平台(2F)

    展览面积1780㎡,以“国风花韵”为主题,分为“识花”、“赏花”、“品花”三部分。通过花材花器、古籍书画,展示中国传统插花经典作品、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插花花艺的博大精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精神。

    B

    中国生态文化展区

    位置:地下一层(-1F)

    展览面积约3500平方米,展区以“天地人和”“四时景和”“山水和鸣”“春江风和”“样和逸居”“和而共生”之“六和”为主题,依次布局,通过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营造出梦幻的动态效果,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

    D

    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成果展区

    位置:地上一层(1F)

    展览面积1130m2,汇集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原创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展示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绿色发展技术成果。

     

    【1】根据短文《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和《中国馆展区简介》,在情境中补充适当的内容。如果你是中国馆的义务引导员,面对要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的游客,你会将他们引导到场馆的_________________,并且会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写好《关于中国馆传播中华文化的研究报告》,请你利用短文《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和《中国馆展区简介》内容,搜集、整理有关“中国馆”的资料。然后照样子制作一张资料卡。

    要求:

    (1)资料卡内容应符合“中国馆传播中华文化”这一主题;

    (2)资料卡中每一项目,用简要词、句归纳、概括。

    中国馆资料卡                                    中国馆资料卡

    资料名称:植物画卷

     

    资料名称:______________

    信息

    出处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第4自然段

    信息

    出处

    ______________

    内容

    摘要

    1.汲取园艺元素

    2.植物布景

    3.运用多媒体

    内容

    摘要

    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倾听、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他正想着,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落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滴了一滴水,正好滴在他眼睛里。他跳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啦!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看滴下来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

    峨,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即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了,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津津有味)地弹着。旁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苦闷、思索、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 当他下楼时 不禁暗暗感叹道 真努力啊 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词,并在上面打“√”

    2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3 来出描写优美琴声的句子。

    4楼上滴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哨卡(节选)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说。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亲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有改动)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山中环境的语句,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在得知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在知道那位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表现是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对短文结尾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军人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B.军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显得比别处的人要高得多。

    C.作者突出刻画了人物形象,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4】上校为什么将自己的弟弟安排在最艰苦的地方执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草船借箭》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只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然(jí jì)   罚(chénɡ chěnɡ)   督(dōu dū)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盼望(   )   推辞(   )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2)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招待他,这又说明了什么?

     

    (3)诸葛亮当然明白周瑜的用心,为什么不揭穿他?说明了什么?

     

  • 13、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于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中的“绝望”是指________。文中的“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指黑人孩子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两个“跪”字的含义。

    小男孩“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老船长“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12分)

    我爱荷叶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的确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满分5 manfen5.com

    看啊,①那满塘荷叶,墨绿、浑圆、厚重。久旱初雨,②雨点哗啦啦地洒满荷塘。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荷叶一点都不沾唇,她们总是小心地保存起来,留给塘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她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③烈日当空,④她们个个撑起翠绿的伞,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枝枝光杆儿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立着,荷塘就显得单调。如果没有荷叶进行光合作用,就长不出那些漂亮的荷花。

    荷叶虽然功德满荷塘,可她从不居功自傲。当人们只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她总是默默工作,无私奉献。

    荷叶是美的,她的心灵更美。我爱荷叶,我觉得荷叶更值得赞美!

    (1)短文中④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2分)

    (2)短文是按照( )构段的。(2分)

    A.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B.按“总—分—总”结构

    C.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D.按地点、方位转移

    (3)写出短文中描写荷叶外形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用“  ”在短文中画出过渡句。并指出哪部分是承上的,哪部分是启下的,用“隔开。(4分)

    (5)短文中加横线的语句属于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实在事物描写(   )

    联想(想象)描写(   )

    (6)作者借荷叶赞美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的人。(1分)

     

  •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有些傻。那时候家里穷,所以父亲才娶了她。母亲相貌很丑,又傻乎乎的,所以奶奶和父亲都特别不喜欢她,不知什么原因,人们都叫她傻秀才”。

        母亲生下我之后,我被外祖父抱去抚养,而父亲和奶奶从此就不让母亲歇一会儿,常常叫她去割草。不论春夏秋冬,母亲整天忙碌在田野上、山坡上。当从别人口中得知傻秀才是自己母亲时,我心里总不是滋味。每次我遇到她时,她总是对我傻笑,而我却和小伙伴一起捉弄她,时常把她割的草撒在地上,而且嘴里不停地喊她疯秀才、傻秀才,可她从没把这当一回事。当我考取初中时,她格外高兴。她一看见我,就迅速放下手中的活,拿着镰刀,直起腰,站在地边或田埂上对我笑。她为自己有一个好孩子高兴,而我却视而不见。

        记得有一次,放学路上,小伙伴们喊我小秀才,嘲笑我有傻秀才这样的母亲。我听着实在心烦,就去追打他们,但他们人多,把我摁倒在地上。这时,傻秀才恰巧割草回来,看到被打的是我,竟不顾一切地扑了上来。不料,小伙伴们把她摔倒在地,再次向我扑来。这时,她举起了镰刀,大声嘶嚷,好像要拼命似的……这时,我才第一次觉得母亲好可怜,为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未曾开口喊她一声妈妈的儿子,她……

        可惜不久,母亲因病去世了。一如她那傻秀才的奢侈封号,她的葬礼很奢侈”——一口白棺材和一把伴了她十多年的镰刀……

        母亲就这样默默地、满含深情地爱了我十五年,而我喊她妈妈只有十五天。她的这份深情,我将怎样回报呢?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第一个引号表示________,第二个引号表示__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面貌——________       非常——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  

    (3)把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    

    (4)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佳路径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士尼乐园,经过三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确定最后的方案。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 峻)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他从事建筑研究四十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七十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常让他大伤脑筋。对迪士尼乐园景点之间的道路方案,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接到催促电话,他心里更加焦(燥 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他想清理一下思绪,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

    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这儿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都是(漫 蔓)山遍野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许多葡萄园主把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叫卖,人和车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却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葡萄园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士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2】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园提前开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以格罗培斯的身份和所获得的成就,就能保证他设计出来的路径是最好的。________

    (2)格罗培斯在法国的经历,与后面获得设计路径的灵感相对照,丰富了情节。________

    【5】将下列思维过程补充完整,然后写出你受到的启发。

    老太太卖葡萄——自由选择——最先卖完

    景点之间的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到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为格罗培斯写一段颁奖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拓展阅读。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同志自小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古典文学作品。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从不白白度过,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特别讲究读书方法。“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用得最多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他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就在封面上画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表示他读过两遍、三遍的圈。毛泽东读书时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读书时,喜欢写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图、杠、点等符号,作批注,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孜孜不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改错纠谬”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4】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

    【5】读第四自然段,用“____”画出写毛泽东同志采用的“三复四温”式阅读方法的句子。

    【6】“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简述句中的加点词“一万二千多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1周瑜故意难为诸葛亮,认为诸葛亮中了他的圈套,因而很高兴,他表达的意思可以用_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鲁肃同情诸葛亮的“遭遇”,遵守与诸葛亮的预定,他的行为表达的意思可以用_________这个词语来概括。

    2从周瑜、鲁肃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用四字词语概括)

    周瑜: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

  • 19、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军神(节选)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用“﹏﹏﹏”画出沃克医生断定病人是军人的依据的句子。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句子①中,沃克医生“双手却有些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额上汗珠滚滚”让我们体会到沃克医生____________的心理;而一句“你挺不住可以哼叫”则体现了沃克医生____________。这段话运用前后____________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

    (2)句子②是对刘伯承的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刘伯承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刘伯承需要有清醒的大脑,所以拒绝在手术中使用麻醉剂,可见在刘伯承心目中革命事业是最为重要的,为此他宁愿忍受痛苦。

    B.文中的“一刀刀”写出了手术的复杂,病人要有忍受剧痛的心理准备;“一次又一次”则从侧面突出了病人的意志坚强。

    C.“试试看吧”是对刘伯承的语言描写,一个“试”字让我们感受到其实刘伯承心中也没有十足把握,他只能努力克服疼痛。

    D.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是因为之前还没有出现过不听医生话的病人,这个病人对医生太不尊重了。

    【4】曾有诗赞曰:“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刮骨人”涉及的情节是四大名著《___》中的______(故事情节)。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傻事我不会再做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操场扩张了不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以“童年”为话题。写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发生在自己童年里的几件事……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