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葫芦岛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正确的停顿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夜已深,水面上渐渐    ,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笼罩着这座城市。看见小狗非常    地趴在我的脚边,我的内心格外    

    A.沉寂 静寂 安静 平静

    B.沉寂 静寂 平静 安静

    C.安静 沉寂 静寂 平静

    D.安静 沉寂 平静 静寂

  • 3、下列关于研究性报告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需要有一个标题,要写出研究的目的。

    B.要写清楚研究的具体内容。

    C.要把研究结果整理出来。

    D.研究性报告的形式有很多种,但不论哪种,研究的目的、内容、结果都是不可缺少的。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有……才……无论……都……

    (1)他性格开朗,( )有多少困难,他( )表现得很乐观。

    (2)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3) )这种神奇、美丽、和平的地方,( )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

    (4)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军行》            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把下面诗句誊抄下来。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__________________

  • 7、看拼音写词语。

    ɡuī jǔ yōu rán wēi yán

    _______ ______ _______

    sōu suǒ qīn fàn xián jiē

    _______ ______ ______

     

  • 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苦卓绝  ________不屈  赴汤________    严阵以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京的色彩

    章武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我常常把脸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的城墙 ________的草原

    _________的沙漠 ________的大海

    2分别用“ ”和“﹏﹏﹏”画出短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各一处,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

     

    3从短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两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两句话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火把花

      六月,火把花在我们这座小小的山村,这座要走许许多多山路才能到的遥远的小山村开了!

      花儿开在村前的小塘边,开在青石板铺的小路边,开在水流湍急有碓房的磨坊前,开在潮湿的长满墨绿色青苔的卵石垒砌的墙角里,开在我们山村小学的校门口,开在操场上跳远小坑旁。艳红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

      火把花怎么会开得这样红火呢?传说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她要到我们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来。茂林密篝,山道弯弯。仙女打着火把走着,无数晶亮的火星,围在她身旁飞舞。当她终于走到村口的时候,公鸡叫了,太阳公公惊醒了,仙女一声叹息,将火把插在地上,自己飞走了,霞光中,燃烧的火把,变成满树红花……

      但是,我常常想:火把花真的是仙女手中的火把吗?

      一个雨后的早晨,我去上学。粉红色的晨雾里,有雀鸟嘈杂的叫声;有碓房的舂米声;有牛犊清脆的叫声……突然,我看见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在校门口的火把花树下!火把花明艳地映照着,她在打扫校园,在轻轻地扫着被雨打落的花瓣。啊,难道我们的老师就是那位举着火把的仙女吗?她从城里来到我们小小的山村,走过了多少弯弯的山路啊!她教我们唱歌,教我们识字,教我们画画……啊,她是,她就是举着火把的仙女,她手中举着知识的火把!

      啊,火把花,你满树的红花如同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小小的山村,照亮了我们——山村里的小学生!

    (1)填空。

      ①“春”字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然后再查(   )画。

      ②“卵”字的字音难读准,一时又确定不了部首,可用数笔画查字法查(   )画。

      ③“湍”字读tuān,用音序查字法可查字母(   )。

    (2)理解下面句子中画“ ”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选择一种比较确切的解释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①“艳红的火把花啊,你开得多么热烈呀!”是指(   )。

      A.花红   B.花香   C.花多

      ②“粉红色的晨雾里,有……”是指(   )。

      A.山区的雾本身的颜色是粉红色的。

      B.雾里有很多的红花使雾像粉红色的。

      C.因为是早晨,太阳快要出来了,所以雾逐渐变成粉红色的。

    (3)这篇文章如果分三段,请分别写出它们的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4—6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想表现的是什么意思?(选择一个比较确切的在后面括号里画“√”)

      A.反映作者喜欢火把花,热爱大自然。   (   )

      B.说明山区虽然偏僻,但是十分美丽。   (   )

      C.赞美在山村里辛苦教育孩子的老师。   (   )

      D.作者赞美家乡,表现出一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5)缩句。

      你满树的红花如同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小小的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1】解释下列词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

    (2)拱伏无违:____________

    (3)序齿排班:____________

    【2】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以及做事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煤

    夜里醒来,我又想起了父亲:矮矮的,走路一瘸一拐,那张因长期劳累而发黄,满是皱纹的脸,严厉得有些吓人的目光……

    我的家里很穷苦,为了供我们兄弟几个读书,父亲每年冬天都要上县城送煤,挣那么可怜的一点儿钱。寒假里的一天,我随父亲去送煤。大半夜,我们就爬了起来。外边正刮着西北风,我和父亲都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大狗皮帽子,西北风还是直往肉里钻,冷得厉害。马蹄子踏着冰冻的路面,冒着火星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坐在煤上,一边听着马蹄声,一边想着心事,过了一会儿,便不争气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天已经亮了,我想坐起来,但不能,身上沉甸甸的,再往车下一看,惊呆了:父亲没穿大衣,穿着笨重的大头鞋跟在车后跑。我费劲儿地坐起来,一看,身上盖了两件大衣,我终于明白了,再看父亲,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赶忙跳下车,把大衣给父亲披上,吆喝住牲口,并对父亲说:

    “爸,你上车坐会儿吧,我赶车。”

    “把大衣披好了,你刚睡醒,可别感冒。”父亲气喘吁吁地说。

    “我不冷,爸,你快把大衣穿上,别冻坏了。”我帮父亲穿上大衣。

    “没事,人老了,不怕冷,就怕你们年轻人冻坏了,落下毛病,这可是一辈子的事。”父亲跺着冻麻的脚说。

    我的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怕父亲看见,赶忙转过身去……“父亲!”我从心里喊着。等晚上回到家里,父亲就支持不住了,发起高烧来。我的泪更忍不住了,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下来。这就是父亲啊!

    寒假结束了,父亲送我去赶火车。他背着我的大旅行包,弓着腰,在崎岖的山路上吃力地走着。听着父亲急促的喘息声,我急忙跑上去,说:“爸,我拿吧。”父亲放下包,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又把包拿了起来,说:“我拿吧,过一会儿你还要赶火车。”说完,又吃力地走,我又追了上去。此时,我忽然发现,我个子比父亲高了!我的心又难过起来,眼睛开始变得模糊。“父亲啊父亲!”我想不下去了,我低下了头,泪水流了出来,洒在崎岖的山路上。

    火车开动了,我坐在椅子上,紧闭着双眼,努力地不把头探出窗外。我怕看见父亲那瘦小的身影,怕看见那依恋、期盼的目光……火车越开越远,父亲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高,像一座山那么雄伟,那么高大。

    父亲是一块燃烧的煤,而我是接受热量的一分子。

    我又想父亲了……

    1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和结尾的两个“又”字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有关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想一想,这些内容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自己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用煤比喻父爱,你会用什么比喻父亲或母亲对你的疼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检阅台

    音乐之都维也纳(节选)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 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逸、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 (惯 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每到新年,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

    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在下面打上“√”。

    【2】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摇篮”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文《北京的春节》片段阅读。

    ①除タ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   ),不许间断,鞭炮声(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②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③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成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版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④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根据背通把课文中(   )处补充完整。

    2“正月初一的光景”中“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A.时光景物 B.情景 C.表示估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   ),在本段中起(   )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过渡句 承上肩下 B.中心句 总结 C.总起句  总起

    4第①自然段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除夕之夜的热闹,请选择填空。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到处都是消肉的香味”从_____的角度描写:“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是从______的角度描写的:“鞭地声”是从______的角度描写的。

    5第③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请用“谁干什么”的形式米回答。

    男人们拜年、____________、小贩们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部分文章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是属于详写还是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文章,然后回答。

    剥豆

    ①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②“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③“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④“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⑥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⑦“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⑧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⑨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漂移,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⑨“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自然段,作者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请写出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大队人马到达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当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田忌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田忌、孙膑却在这里设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1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采取这种办法营救赵国有哪些好处?根据下面的提示来分析。

    (1)在赵国求救时,孙膑带兵进攻魏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率兵占据魏国交通要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孙膑所说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

    A.激动、高兴 B.沉着、自信 C.焦急、慌张

    4结合短文内容,分析下列人物的性格。

    庞涓:_________________ 孙膑: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金字塔(节选)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オ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高。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古埃及人学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的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1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_____年左右,用约_____块材砌成,平均每块重______吨左右。

    2选文中画“ ”的句子与前面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尼罗河为什么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提到古埃及人掌握的精湛技术,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     爆)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   斩)新的白床单(居然     果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     忠)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并画“√”。

    【2】照样子写词语。

    汗珠滚滚(ABC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描写,我从中感受到了_____;此时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

    【4】画“___ ”句子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描写,句中的“你”指______,沃克医生将他称为“军神”是因为_________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再见了,亲人(节选)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着打糕,_______着炮火,_______过硝烟,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根据原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是您________着全村妇女,________着打糕,________着炮火,________过硝烟,________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雪中送炭”一词中,“雪”在选文中指的是________,“炭”指的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喻义是________。

    (3)以小标题的形式概述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深情的叙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字句

    ②改为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缩句)

     

    2.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改写成陈述句)

     

    3.文成公主来到西藏。(扩句)

     

    4.乡村的夜晚使人们陶醉。(改写成反问句)

     

     

     

     

  • 22、改成反问句: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假设你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情感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③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